市二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

渭南醫療網 發佈 2020-05-29T20:25:21+00:00

在我國,腦卒中在總死亡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0%,其發病率分別為270/10萬(男性)和161/10萬人(女性)。腦卒中患者中25%在2年內會再次發生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殘率為72.

在我國,腦卒中在總死亡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0%,其發病率分別為270/10萬(男性)和161/10萬人(女性)。腦卒中患者中25%在2年內會再次發生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殘率為72.5%,66%的頸動脈狹窄與腦卒中相關,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預防由於斑塊脫落引起腦卒中的一種有效方法。



2020年5月24日,市二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為科室運用外科術式治療頸動脈狹窄疾病上奠定了基礎。

病例分享

患者 王某 男性 62 歲 主因「右側肢體麻木不適半年」主訴入院,一直來未做任何治療,10天前右側肢體麻木加重為進一步治療來我科就診,查頸部血管超聲波提示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左側頸內動脈管腔狹窄(狹窄率約75%)遂住院治療。

入院診斷:

左側頸內動脈動脈斑塊形成伴重度狹窄

雙側頸動脈斑塊形成

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

高血壓病級(極高危)

入院後行頭頸部CTA檢查。



頸動脈狹窄部位長度程度均清晰可見,明確診斷,完善相關檢查。擬為患者行「左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陳主任帶領全科醫護人員進行術前討論,認真分析討論病情,制定手術計劃。

術前請麻醉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相關科室共同會診,評估手術風險,提前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手術順利開展。


手術開始先充分解剖暴露左頸動脈分叉部


手術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術中探查發現,患者頸動脈近乎閉塞,其內充填大量硬質渣狀斑塊。經過精細嚴謹的操作,手術僅用了40多分鐘,順利為患者清除掉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和粥樣硬化斑塊。


患者術後回到病房麻醉清醒後無聲音嘶啞、無嗆咳、無呼吸困難,伸舌居中,四肢活動良好,生命體徵平穩,予以控制血壓預防腦高灌注、抗感染、抗血小板、抗凝、抑酸等對症支持治療。


目前隨著頸動脈剝脫(CEA)這一術式的成功開展,微創介入血管外科在治療頸動脈狹窄方面具備外科手術及腔內手術兩種完善的方案,這兩種手術方式已經被大量的臨床實驗證實,都是安全、有效的,要根據每個患者具體不同的病情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選擇。既有利於患者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又保障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對全面提升臨渭地區頸動脈疾病治療水平有積極意義。

健康小貼士

CEA術的絕對手術指征是:6個月內1次或多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且頸動脈狹窄度≥70%。在國外,CEA術是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治療方式,治療效果理想且費用相對較低是它最大的優勢。但也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該術式,比如對於頸動脈分叉較高的患者來說,頸動脈支架置入(CAS)就更為合適。

以下症狀可能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若出現請及時就醫:

1、腦供血不足症狀:如耳鳴,眩暈,黑朦,視物模糊,嗜睡等症狀;

2、TIA症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性障礙,如吃飯時筷子突然掉了,看報紙時突然眼睛一黑、講話時不自覺地流口水、不自覺地尿褲子等;

3、缺血性腦卒中:一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偏癱、失語甚至昏迷等。

初期狹窄不易發現,因此,高危人群每年查一次頸動脈超聲很有必要!

(來源:渭南市第二醫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