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變換,給類風濕患者幾個溫馨提示

貴陽風濕免疫科王主任 發佈 2020-05-09T20:24:45+00:00

然而,由於眾多患者對此疾病認識不足,治療不及時,或者在預防和治療上存在多種誤區,使得類風濕患者每年都在日益增加。

每到季節變換的時候,類風濕就開始「纏繞」著類風濕患者。腫、痛、麻的感覺攪得類風濕患者坐立難行,寢食難安。然而,由於眾多患者對此疾病認識不足,治療不及時,或者在預防和治療上存在多種誤區,使得類風濕患者每年都在日益增加。

防治類風濕四大誤區

誤區一、只有老年人才會患類風濕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類風濕主要是由於風、寒、濕、創傷侵入人體,形成痹毒並附著於人體骨骼軟骨。引起骨、肌、腱的腫、脹、疼、麻痹等症狀。

很多人認為類風濕是一種「老年病」,其實不然, 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由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喜食冰冷、學習以及不良的駕駛習慣,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高熱量食物及酒精等攝入增多等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長此以往,人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誤區二、治療類風濕長期依賴於止痛藥物

止痛藥的出現對於「痛不欲生」的病友來說無疑是一味良藥。但是,非甾體抗炎藥的止痛效果不僅不能從根本解決類風濕,還容易讓病人依賴止痛藥物,造成服用的劑量越來越大。 非甾體抗炎藥易引起胃腸道、肝、腎及血液系統的各種不良反應,如腸胃不適、消化道潰瘍、胃出血、胃穿孔、肝腎功能損害、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後果。

誤區三、類風濕需要多補營養

一般來說,類風濕疾病是免疫系統疾病,這就讓很多患者產生錯覺,認為是自身營養不足導致抵抗力下降而盲目進補。其實這是錯誤的,類風濕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營養搭配,切勿矯枉過正。 首先,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要少吃;其次,過酸過鹹的食物要少吃;再者,要多吃維生素C、B族的蔬菜和水果。

誤區四、關節痛就一直臥床休息

有些類風濕患者因為關節腫脹疼痛,就長期不敢下床活動,造成「越不動越不能動」的情況,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堅持適當的鍛鍊才能保持體質和恢復關節功能,否則身體會日漸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關節僵直、變形,成為終身殘疾。

類風濕患者如何調整飲食?

1

類風濕患者應清淡飲食。過酸、過鹹的食物,如花生、白酒、白糖要儘量避免。

因為如果患者攝入過多酸性離子,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就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2

類風濕患者不宜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同時也要少吃茄屬類蔬菜,因為這些蔬菜含有生物鹼,會使關節炎症加重。

而含硫的食物有助於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所以類風濕患者要多食富含硫的食物,如雞蛋、蘆筍、洋蔥等食物。

3

類風濕患者應多喝開水。開水可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

4

類風濕患者要正確對待食補與藥補。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類風濕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

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溫馨提示

類風濕患者除了日常飲食調理,還要避免刺激,防止受寒、淋雨、受潮,要特別注意關節處的保暖,以及對軟骨關節的保護。還有一些患者雖然病情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但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