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醫學角度來看待、預防病毒性肺炎

中醫小師妹xintong 發佈 2020-01-18T12:22:34+00:00

至2020年1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

至2020年1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至今沒有找到具體的病原,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等呼吸道病原,目前還需要進一步搞清病原鑑定和病因溯源。


一、症狀

武漢感染了病毒性肺炎的這些患者都有哪些症狀呢?官方報導:臨床上多有發熱、乏力、渾身酸痛,部分患者有咳嗽、少痰,一小部分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出現呼吸困難。

二、中醫病機分析

從中醫來分析,病毒性肺炎屬於溫病範疇。可按溫病理念來思考其病因病機。

外邪是導致此病的重視因素,可以說,感受外邪是直接的因素,多以溫邪為主,主要是風熱病邪。人體正氣不足是病毒性肺炎的重要內因,甚至是主要方面。

綜合曆代醫家的經驗,病毒性肺炎多歸於「風溫肺熱」的範疇。而且,臨床常見證型多為風熱犯肺證和痰熱壅肺證,偶見有毒熱閉肺證、氣虛痰熱瘀阻證及風濕熱證。


綜合而言,病毒性肺炎由感受溫熱病邪而發病,而且與人體正氣虛弱相關。因正氣不固,外邪入侵,正邪相爭,耗傷機體正氣,並產生痰、瘀等病邪,病邪反過來又阻礙機體臟腑功能的正常運作,加重疾病的發展。


三、為什麼今年冬天武漢會出現病毒性肺炎疫情?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正逢己亥年六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陽相火。相火加臨寒水,導致暖冬。冬天當冷而不冷,陽氣當藏而不藏,溫度升高,木火升浮,陽氣拔根,造成木氣疏泄過度,即成溫病。

對此,民國大醫彭子益論述地非常清楚,他認為,「溫病乃人身木火偏於疏泄,金氣被沖而失收降之令,水氣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則相火益事飛騰,金不收則風木益事泄動。上焦則津液傷而熱氣沖塞,下焦則相火泄而元氣空虛,中焦則中氣衰敗,交濟無能。一年的大氣運動,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氣,升動生髮其常度,則溫氣病焉。此乃人身本氣之病,非中今年之溫,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變為今春之溫。不過雖是人身本氣自病,必須感受時令偏於疏泄的大氣,引動里氣,然後病成耳。」


也就是說,冬天寒冷,陽氣封藏,即成陽根。若冬天不冷,陽氣不能封藏,陽根就會外泄而化熱。若陽氣外泄偏盛,在冬季即會發作為冬溫;若陽氣外泄不盛,冬天木氣未動,尚未發生疏泄作用,但一交春令,木氣疏泄,則陽根搖動,木氣失根,也將會發作溫病。

武漢今年冬天為暖冬,陽氣封藏無力,陽根外泄。且2019年為己亥年,大運為土運不及,土本能伏火,土虛則伏火無力,火氣容易外泄。且武漢在長江邊上,冬天當寒而反溫,則水化為濕,濕邪瀰漫,其性粘膩,最傷肺陽。

一方面,冬傷於藏,導致木氣過度疏泄;另一方面,相火當令,火灼肺金,肺因此而受病。

病毒性肺炎的症狀以發熱、精神疲倦、咳嗽最為常見,其中所有病人均出現發熱症狀,與五運六氣極有相關性。

四、如何有效預防病毒性肺炎?

普通的病毒性肺炎,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但是對於這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武漢市懷疑與接觸海鮮相關,因此,及時關閉了華南海鮮市場,並且採取患者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追蹤和醫學觀察等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市民感染的風險。


但冬春季節是病毒性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大家仍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當開窗通風。。

此外,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佩戴口罩等都是較好的預防措施。

從中醫來分析,應該如何預防呢?

臨床上我們觀察到,正氣健旺之人很少會得溫病,為什麼呢?《內經》明確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為本,邪為標。

正氣健旺之人,邪氣不能干擾,因此而不會生病。而體虛之人,因為中氣不足,其疏泄易於偏盛,木火升浮,容易得溫病。而且,臨床上可見,患了溫病的人,其脈象往往模糊躁急,這都是陽根不固,陰液虧傷,木火外發,金水內竭,中氣不守之象。


由此說,養正才是預防溫病的關鍵。關於養正,可參考《內經》的觀點:「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而千萬不可「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因為這些行為都會傷正。正氣一傷,正不勝邪,則邪氣易襲,溫病易作。

時逢暖冬,天地之間陽氣外泄,人在氣交之中生活,免不了陽氣升浮,陽根下拔。建議可早晚各含一粒烏梅,借烏梅之酸以收斂浮火,使勿妄泄,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溫病。


五、病毒性肺炎的治療思路分析

彭子益提出:「溫病是虛證,當保養津液,尤當保護陽根。溫病之陽虛,是由於水中相火浮於水外;相火浮於水外又是由於木氣疏泄,肺金不收;養木氣,平疏泄以收肺金,只要肺金能收,浮出水外之相火自然歸回於水內。」


溫病乃是木氣疏泄、津液已傷之病,不可發汗,只可平榮氣,斂疏泄,養津液,顧中氣為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