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應吃素?其實各有利弊

我在120上班 發佈 2020-05-03T17:19:22+00:00

素食主義全國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但這個「五一」假期卻並不能全國暢遊,很多人選擇近郊短途旅遊或者乾脆「宅」在家裡,體重隨著活動的減少,越來越重,減肥成了日常主題!素食主義,似乎是減肥者繞不開的生活方式。有隨心所欲頓頓吃素,只為體重秤上數值降低的那一瞬的成就感,也有謹遵各類社交平台健

全國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但這個「五一」假期卻並不能全國暢遊,很多人選擇近郊短途旅遊或者乾脆「宅」在家裡,體重隨著活動的減少,越來越重,減肥成了日常主題!

素食主義,似乎是減肥者繞不開的生活方式。有隨心所欲頓頓吃素,只為體重秤上數值降低的那一瞬的成就感,也有謹遵各類社交平台健身達人的素食方式,整日在各種熱量攝取上糾結。

但是結果總是出其不意,或許短時間內的瘦身,讓你以為找到了終生得以受用的飲食模式。身體反饋的一些信號你真的注意到了嗎?生物本能最不會騙人。

吃素可取,長期吃素,就得深知其中利弊了。

粗談素食,可以將其分為全素和蛋奶素。前者一丁點兒動物性食物不吃,僅靠植物性食物維持自身營養需求;後者即是不忌蛋奶類,還可分為奶素與蛋素飲食者。相較於徹底的素食而言,不忌蛋奶類在身體獲取營養方面更為豐富一些。

初期進行素食的飲食方式,儘量的遵循科學指導,短期內確實可以感受到身心的變化。

1、 減輕體重

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減肥了,這也是諸多初期素食者的目標。2013年發表在《美國營養和飲食學會期刊》上一項為期2年的調查追蹤顯示,忌肉食者,平均身高體重指數要低於食肉者,且比雜食者患上肥胖症的比率明顯偏低(9.4%對33.3%)。此外,即使攝取同等熱量,吃肉少的人也更加苗條。

2、 改善消化功能

食用更多的蔬菜與豆類也就意味著對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增加,有效改善人體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

3、 預防骨質疏鬆

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所在。素食有助於骨質增加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

4、 有助於皮膚煥發光澤

均衡的素食習慣是對皮膚最有益的方案。鮮果與全穀粒物能增加對抗氧化劑的攝入量,而抗氧化劑可以綜合造成皺紋、褐斑與其他導致老化跡象的自由基。

5、 身體能量水平會增加

多吃菠菜、羽衣甘藍和豆類等富含膳食硝酸鹽的食物會讓你感覺精力更加充沛。硝酸鹽對血管健康有益處,起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一定程度提高運動能力。

6、 患癌風險降低

降低癌症發病率,尤其是直腸癌、結腸癌,因為素食在腸道內可以起到助消化、清理的作用。

說了以上幾點好處,或許有人以為純素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其弊端依舊不可忽視。

因為很多人體必須營養素植物中含量較少,甚至不含,所以當素食者飲食不科學時,會發生蛋白質、維生素B12、不飽和脂肪酸、鈣鐵鋅等營養素的缺乏。

1、 直接導致肌肉分解,對腎臟、心臟產生永久性的損傷。

2、 肌肉含量下降,導致新陳代謝下降,容易發胖。(素食飲食不科學,可會適得其反呦)

3、 素食含糖、纖維較多,過分攝入反而對腸胃不利。不光起不到清理作用,反而會令腸胃不舒服。(女生每天吃水果不要超過半斤)

4、 可能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德國慕尼黑馬斯保蘭學院做過相關實驗,得出女性長期全素食後,會出現停止排卵的生理現象,這與她們進食的食物中所含蛋白質過少,從而導致激素分泌失常,月經周期紊亂有關。所以推論出,素食會導致生殖機能異常,甚至嚴重影響生殖能力。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陷入糾結,素食到底是對是錯,怎麼前後矛盾,兩邊都不討好呢?

這就涉及到科普的重中之重啦,一切的前提就是科學健康的吃素食。「長期吃全素」這種飲食方式,極易造成身體損害,同時也會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也有一種有趣的說法是,吃素容易失去朋友。因為比起請美食家吃飯更傷腦筋的事情,那就是請素食者吃飯。

當然,素食飲食在減肥者的目標清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只是需要合理飲食搭配來避免上文提及的弊端。

1、 補充充足的蛋白質,也就是記得喝牛奶或者吃雞蛋。

2、 通過維生素片補充維生素B12,因為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

3、 多吃豆類和深綠色蔬菜,來補充鈣鐵鋅。

4、 把堅果當作替代零食,來補充不飽和脂肪酸。

5、 不建議孕婦、孩童選擇全素飲食。

6、 變花樣吃素菜,增加飲食的多樣性,避免出現某種營養素的缺乏。

更為健康的吃素方式就是採取「階段性吃素」法,比如當天某一餐,或者減肥減脂期素食,其他日子合理攝入動物性食物,合理的控制,有益於身體健康。

科學吃素,營養均衡,你的減肥道路才不會漫長。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