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診斷為「胰腺癌晚期」,至今仍然健康生活的原因是什麼?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發佈 2019-12-30T05:46:56+00:00

當然不是,其實欒先生的病根本就不是」胰腺癌晚期「,而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三、什麼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最早是在1961年由國外學者Sarle首次報導,但一直到1995年才由日本學者Yohida首先提出「AIP」的概念,AIP是一種

年過50歲的欒先生回想起9年前的那次患病經歷,仍然心有餘悸,不住地唏噓,當時心裡的感覺真得像坐了過山車一樣上下起伏,又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趟。」胰腺癌晚期「,這是當時幾乎所有醫生看了欒先生的檢查結果後給出的一致結論,這個結論也意味著欒先生的預期生命也就不到1年的時間,對於當年42歲的他,無疑是」當頭一棒「,美好人生就要這麼快結束了?

9年過去了,欒先生至今仍然健康生活和工作,孩子也長大成人,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欒先生」死裡逃生「呢?讓我們看一看欒先生的患病和治療經過吧!

一、以黃疸為首發症狀,結果發現是」胰腺癌晚期「

2010年底的時候,欒先生髮現自己的眼白突然變黃了,緊接著全身皮膚開始泛黃,小便顏色也深如」濃茶「樣,還伴有瘙癢症狀,他趕緊到醫院檢查,抽血結果顯示轉氨酶升高至正常值3倍,膽紅素水平更是超過正常上限的5倍,腹部增強CT則顯示:肝內外膽管明顯擴張,胰頭頸部可見大小約36×42mm類圓形強化灶,局部血管被包繞。接診醫生看到CT的第一反應就是胰腺癌晚期,沒有手術機會了,欒先生難以接受這個結果,於是帶著資料輾轉多家醫院,專家給出的結論幾乎一樣,沒辦法醫治了。

由於欒先生的黃疸水平直線上升,為了緩解病情,通過內鏡在膽道內放置了一根金屬支架來疏通被阻塞的膽道,黃疸開始消退,但欒先生也日漸消瘦、不思飲食,儼然就進入了癌症的終末期。1個月後,欒先生複查CT,結果依然是」胰腺癌晚期「,而且肝臟上還懷疑有」轉移「。到底該怎麼辦呢?

二、幾片藥物,竟然救了他一命!

幾個月過去了,欒先生體重增加了10斤,面色也比之前紅潤了很多,再次複查核磁的結果發現,胰腺腫塊神奇般地比之前縮小了不少,如果不仔細辨認,會認為胰腺原本沒有生過病,那麼到底是什麼」仙丹妙藥「能有這樣的療效?

我們給欒先生開出的處方並不複雜:強的松 30mg/天,連續服用2月後,每2周減5mg,然後逐漸減量至5mg/天后長期維持;得每通 300mg ,一天三次,隨餐口服,持續用藥;熊去氧膽酸 750mg,一天一次,晚飯後1小時口服,持續用藥。

這三種藥物的組合能有神奇抗癌效果嗎?當然不是,其實欒先生的病根本就不是」胰腺癌晚期「,而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三、什麼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

有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最早是在1961年由國外學者Sarle首次報導,但一直到1995年才由日本學者Yohida首先提出「AIP」的概念,AIP是一種由自身免疫介導的,以胰腺腫大、胰管不規則狹窄、梗阻性黃疸等為主要特徵的慢性胰腺炎症。具有相對獨特的影像學、血清學及組織病理學特徵,且對類固醇激素治療反應良好,常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並存,但由於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與胰腺腫瘤和一般的慢性胰腺炎難以鑑別,容易被誤診。

AIP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多數患者以梗阻性黃疸為首發症狀,就像欒先生那樣,同時可合併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症狀——腹脹、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瀉等;有時則表現為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但症狀較輕微;也有患者因體檢發現胰腺腫塊而就診;部分患者的首發症狀與胰腺癌相似——向腰背部放射的腹痛、體重下降、新發糖尿病等;部分患者可合併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腸病、涎腺炎、類風濕關節炎、硬化性膽管炎等。我們回顧了欒先生的既往病史,發現他在發病15年前曾診斷「支氣管哮喘」,16年前患「腦血栓」,17年前診斷「潰瘍性結腸炎」,20年前診斷「雷諾綜合症」,竟然有3種疾病都和自身免疫相關。

AIP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的是,AIP以男性為多見,男女發病的比例約為2:1,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多數患者年齡>45歲。在所有慢性胰腺炎中,AIP所占的比例約3.6-9.7%,其中AIP在日本的發病率為0.82/100,000,而術前診斷為胰腺癌而接受胰腺切除後病理證實為AIP的占所有手術病例的6-8%。

四、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如何診斷?

AIP還不只是有一種,依據ICDC(international concensus diagnostic criteria) 將AIP分為兩個亞型:其中I型AIP為淋巴漿細胞硬化性胰腺炎(lymphoplasmacytic sclerosing pancreatitis,LPSP),II型AIP為導管中心型胰腺炎(idiopathic duct centric chronic pancreatitis,IDCP)。

淋巴漿細胞硬化性胰腺炎(LPSP)的特點是對激素治療敏感,常合併IgG4相關係統性疾病,亞洲人群多見,具有典型影像學及血清學表現,可伴有胰外臟器受累,臨床絕大多數的AIP屬於I型;而導管中心型胰腺炎(IDCP)血清IgG4無升高,臨床較少見,特別在我國稀少,多見於歐美人群,僅依賴病理才能確診。

這裡提到的一種IgG4的指標,是通過抽血來檢測的,大多數AIP患者表現為血液IgG4升高,IgG4的升高可反映胰腺病情活動及胰腺外器官受累情況,普遍認為IgG4高於正常值2倍以上對診斷AIP更具有臨床價值,國外學者Hamano等報導1.35g/L為診斷臨界值,診斷AIP的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97%、準確率為97%。當然並非所有AIP患者都出現血清IgG4異常,部分胰腺癌和膽管癌患者亦伴發高血清IgG4。

在抽血檢測IgG4的同時,影像學檢查必不可少,AIP的CT典型徵象為:胰腺瀰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增強掃描時胰腺強化程度瀰漫性減低,胰腺周圍可見低密度環狀包膜影(膠囊征),胰腺內可見鈣化灶,通常表現為典型的1-2個斑點狀鈣化;同時還可發現肝內外膽管狹窄,可達所有患者的68-90%。其實影像學檢查誤診率也不低,AIP的最終診斷要依靠病理:胰膽管周圍可見大量炎症細胞浸潤,表現為膽總管胰腺段逐漸變窄,但胰腺取病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診斷不清的時候還可採取」治療性診斷「方法,就是對不願做創檢查或檢查有禁忌而又可疑AIP時,可試行類固醇(激素)治療,通過對比治療前後的影像學表現,不僅可評估激素的療效,對AIP的診斷同樣具有重要價值;但單一激素治療的反應性不能作為AIP的診斷依據——某些胰腺癌患者的部分症狀經激素治療後也會緩解,而且這種方法不應時間太長,一般激素治療4-6周就應進行有創性評估,如超聲內鏡或CT引導下穿刺胰腺取活檢組織做檢查或手術探查等。

五、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治療

診斷明確的AIP患者應及時給予激素治療:

1)潑尼松龍30-40mg/d或按0.6mg/kg/d為起始劑量,持續3周-1月後根據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表現綜合評價,顯效明顯者可逐漸減量——每1-2周減少5mg,再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決定採用5mg/d劑量維持或停藥;

2)停藥指征:臨床症狀消失,胰腺CT顯示胰腺形態、密度正常,血清IgG4水平恢復正常,胰外受累臟器病變消失;

3)停用激素復發者:可繼續採用原治療劑量的激素,療程延長為原來2-3倍,然後小劑量維持1-2年,期間應注意預防股骨頭壞死;激素治療復發AIP患者還可同時給予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有文獻報導:類固醇激素維持治療3年的AIP患者與治療半年就中止者對比,前者可顯著降低AIP的復發。

AIP雖應儘量避免手術,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時可慎重考慮手術:

1)激素治療無效者;

2)不能排除惡性腫瘤者;

3)胰腺腫塊產生壓迫症狀者。

可在術中進行腫瘤多點組織穿刺做快速病理檢查,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手術方式包括: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局限於胰頭或瀰漫性病變者),全胰腺切除術(瀰漫性病變)、胰腺節段切除術(位於胰體、尾者),膽腸吻合術(嚴重膽管狹窄、胰腺腫瘤無法切除)等。

結語

通過灤先生這樣的病例,我們又認識了這樣一種少見疾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臨床上應加強AIP與胰腺癌的鑑別診斷,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容易誤診的,既要避免漏診胰腺癌,又要避免對AIP實施不必要的手術治療。同時需要注意額是,AIP在激素治療後容易復發,復發率高達30-50%,需長期治療,同時AIP常合併胰腺萎縮,胰腺功能受損,需要長期胰酶替代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