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疾病知多少,奪命無常需警惕

歐陽夏雨聊養生 發佈 2020-05-12T10:09:52+00:00

在我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發生腦血管病機率逐年遞增,這不得不使腦部醫學專家擔憂,腦血管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腦中風便是這些致命疾病中的一種,具有非常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和復發率,對生命及健康危害極大。

在我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發生腦血管病機率逐年遞增,這不得不使腦部醫學專家擔憂,腦血管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腦中風便是這些致命疾病中的一種,具有非常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和復發率,對生命及健康危害極大。


中風具體有多致命

中風也被稱之為卒中,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前者表現為意識模糊,動作遲鈍,局部癱瘓,後者一般都是整體癱瘓,意識全無,或者直接猝死。缺血性中風患者占主導,其中一小部分是由於生活習慣,以及遺傳因素導致的,而出血性多發於年齡大者,一旦突發中風,極有可能臥底抽搐,嚴重心顫,不省人事,如果沒有人員看護,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死亡率幾乎為百分之百,很多醫院也都設有卒中部,用於救治各時期的病人,但後期卒中患者的搶救仍舊大機率成為遺憾。卒中患者的家人永遠是最為提心跳膽的,小小的症狀就要全面複查,一點點疏忽都不能有。


如此致命的疾病為何常被忽視?

中風是非常嚴重的腦部血管疾病,以無常和致命聞名,但由於發病過程不持續,通常初期發病者只會出現突然間的意識問題以及肢體偏癱,由於大腦血運的恢復,症狀大都會很快完全消失,並且前期沒有什麼折磨人的症狀,所以人們大多容易忽視它,但這並不影響中風的肆意妄為,尤其是在近年,中風更是以年輕化,普遍化,致命性重新亮相人間,人們也由原本的不漠不關心開始逐漸變得重視。


幾乎中風患者都會遇到的前兆!

中風的前兆也被人們稱之為小中風,學名叫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一般來講只要出現TIA大機率將會出現中風,只要出現中風,曾經十有八九出現過TIA,因而TIA也是中風善良的警告,它是在提醒人們要注意了,大中風可能已經逼近,具體而言小中風的症狀類似中風,可以表現為:

➊ 面部肌肉麻木,不能夠自主的控制表情;

➋ 肢體不能夠很好的運作,或感覺麻木;

➌ 口齒不清,說話沒有邏輯;

➍ 視野缺損,看東西變得模糊;

➎ 意識模糊、頭暈,失去平衡等。

但是,這些症狀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般發病時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然後就恢復了。只要忽然出現了以上狀況,就要留心是 TIA 發作。即使恢復了,也務必儘快去醫院檢查治療。


中風高危人群!

中風公認的高危人群是年齡偏大,且有嚴重腦血管疾病的人,但是近年來醫學界也不斷研究發現中風年輕化的表現,尤其是在工作壓力較大的青年中患病率上升較快,這和當代青年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難以根治的後遺症!

根據調查,中風治癒後的患者百分之八十留有後遺症,這些後遺症多為面部或者肢體的局部癱瘓,且根據中風前發現和治療的緩慢,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中風遺留的後遺症都是很難痊癒的,通常的治療方式有針灸,艾灸,理療等,但對生活大多不造成影響,所以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眾說紛紜的病因!

關於中風,中醫的說法有情志,飲食,勞累,氣候等,西醫中的腦卒中和,遺傳,飲食,血液學等。不管中醫還是西醫的解釋都離不開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因為習慣和飲食是誘發中風最大的因素。

合理科學的預防!

中風的預防體現在對腦血管疾病的排查,如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粘血高、體重肥胖、特別是高血壓,血壓的不穩定大大的增加了中風的風險,因此穩定血壓,做好血壓監測就特別重要,血液中的油脂,糖,都會使血液粘度增高,因此飲食習慣口味的改變也是對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最好的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恆的鍛鍊,定期的身體檢查,才是預防中風乃至任何疾病的最好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