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這場跨期30年的「馬拉松式」科學研究,助你健康迎接老齡化

荷蘭在線 發佈 2020-01-03T13:04:18+00:00

不要簡單的長壽,荷蘭人追求健康地老去荷蘭的科研人員發現,儘管人口的預期壽命出現了增長,但如何讓人們在生命的後期得以享受健康、高質量的生活仍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荷情,荷理,荷你一起發現創新!

荷蘭在線特約專欄 文|聞雨

人的一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不過隨著世界格局的和平穩定以及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在近幾十年來人類的預期壽命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1960年全球男性的預期壽命為50.7歲,全球女性的預期壽命為54.6歲;到了2017年,全球男性的預期壽命增長至70.2歲,女性則達到74.7歲。

儘管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在多數人仍在關心「如何慢點老去」的同時,荷蘭人開始關注「如何健康地老去 」。

不要簡單的長壽,荷蘭人追求健康地老去

荷蘭的科研人員發現,儘管人口的預期壽命出現了增長,但如何讓人們在生命的後期得以享受健康、高質量的生活仍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於是早在幾年前,以格羅寧根大學的大學醫藥中心(UMCG)為代表的荷蘭科研人員決定將「健康老齡化」作為其所有核心任務的重點,他們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

該如何預防慢性病帶來的後果?

我們怎樣才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福利?

我們如何確保人們在步入老年的過程中,仍然能夠以如自己所願的方式融入社會或勞動力市場中?

科研人員希望相關的研究成果能確保更多人擁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先天因素:如因染色體異常而患上先天性疾病,或因家族病史更容易得某些疾病;不可或缺的還有後天的因素:比如飲食、睡眠、生活環境等等。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曾發布,在美國大約80%-90%的肺癌死亡與吸菸習慣直接相關,不過大部分疾病與後天生活方式的關係對科學家來說仍是未知的。

一場16.7萬人參與、耗時30年的科學研究

為了進一步了解「健康老齡化」,2006年荷蘭北部啟動了對至少三代人進行橫跨30年的科學研究,收集到的生物樣本、文本調查等數據將開源給科學家們進行進一步研究使用。這場科學研究名為「生命線研究」(Lifelines Research)。

官網顯示,「生命線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來自荷蘭北部的人群,涵蓋了大約16.7萬名參與者,占荷蘭北部人口的10%。這16.7萬名參與者的人口年齡結構為大約1.5萬名兒童(0-18歲),約15萬名成人(18-65歲),以及1.2萬名老人(65歲以上)。

據了解,最初這些研究對象都是通過家庭醫生招募的。由於這項研究跨期30年,因此家庭醫生選擇了年齡在25-50歲之間的參與者。通過這些參與者,可以再聯繫他們的家人(父母、伴侶、孩子、岳父母)了解他們對於參加研究的意願。其他對這一項目感興趣的個人也可以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網站自行註冊為參與者。

如果三代人都能成為研究參與者,就可以獲得一個家庭三代的數據,從而幫助科學家們深入地了解「健康老齡化」的問題。目前,「生命線研究」已經收集了600萬管血液樣本、2500千克糞便樣本,以及100萬份完整問卷。

獲取這些樣本和調查問卷也需要經過縝密的設計。從2006年開始,「生命線研究」對這些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物理測量、抽樣收集數據和生物材料。每隔一年半,參與者就會填寫一次問卷,問卷涵蓋了許多內容,包括:生活方式、健康、性格、工作和生活環境。

每隔5年,參與者需要前往「生命線研究」的研究辦公室,接受基礎健康指標的測量和生物樣本的提取,測量項目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心電圖、肺功能和認知能力;提取的生物樣本包括血液樣本、糞便、尿液和頭髮。

從2006年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絕大部分研究的參與者仍持續參與著這一項目。筆者在停留荷蘭北部城市格羅寧根期間,訪問了格羅寧根大學的大學醫藥中心(UMCG),那裡的「生命線研究」辦公室項目經理Ilse Broeders 告訴筆者,「非常幸運的是,這13年里大部分參與者都還在荷蘭北部,整體的社會流動性不大,因此這項研究還是能以較高質量的參與度進入到下半程。」

「生命線研究」開源數據,助力科學家探索老齡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符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AVG)的前提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可以通過網上註冊並提交申請,直接從「生命線研究」生物資料庫獲取開源數據。同時,如果研究人員想要對生物樣本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聯繫「生命線研究」辦公室來獲取樣本。

Ilse Broeders介紹,已經有不少科學家利用「生命線研究」的生物資料庫,針對地震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生活方式對人體腸道菌群的影響、生活方式與睡眠障礙的關係等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筆者了解到一項利用「生命線研究」數據對人類腸道菌群進行的研究,該研究由格羅寧根大學的遺傳學家Cisca Wijmenga帶領,研究團隊發現了多種食物和藥物對人類的腸道細菌多樣性有影響。

Cisca Wijmenga表示,這項研究的獨特之處正是在於它針對的是一群正常人,而以前的研究經常針對的是特定疾病的患者。此外,「通常研究人員只研究一個特定的DNA區域,在其中可以區分不同種類的細菌;而我們已經繪製出了所有細菌DNA的圖譜」。

研究團隊通過DNA分析了解哪些因素影響著人們體內的腸道菌群多樣性,結果一共發現了60種影響腸道菌群多樣性的飲食因素,例如經常食用酸奶或酪乳的人的腸道細菌種類更多,咖啡和葡萄酒也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而全脂牛奶或高熱量飲食則會減少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Alexandra Zhernakova表示,具體而言,這些飲食究竟是如何影響的腸道菌群,其機理仍然很難說明,「但是腸道菌群多樣性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越豐富,人體的腸道越健康」。


另一項利用Lifelines數據做的研究則解釋了參與社會活動對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性。來自格羅寧根大學醫學院博士Jacobien Niebuur帶領的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老人中,75%的人做過志願者,55%的老人們現在還在堅持平均每周參加5.5小時的志願者活動。這些志願者活動包括義務為教堂或其他宗教組織服務,以及在體育俱樂部或醫療中心做志願者等。

研究認為,這些老人們從事志願者活動是出於利他性考慮——他們認為這是對一個組織或一個願景的承諾,且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重要性。與其他不從事志願者活動的老人們相比,這些老人的「孤獨感」更低。且從事志願者活動需要經常學習新的東西,也有助於他們建立自信。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需要有大樣本和長期數據的支持,Ilse Broeders表示,「生命線研究」可以說是一項「科學基礎設施工程」,對於世界各地的許多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如此大範圍、長時間跟蹤的數據和樣本,是進行科學研究和制定健康老齡化政策的優質資源和重要參考,而荷蘭的這一嘗試無疑能為全世界希冀探索老齡化的國家提供範本。


作者 | 聞雨

聞雨為筆名,全職記者,自由撰稿人,關注環境、農業、能源,常駐北京的上海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校友,可持續發展理念支持者。背環保袋上班,肉粽蘸糖吃。

本文來自荷蘭在線中文網,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吸「荷」氣,賞「蘭」花,一點關注帶回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