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我們再也吃不到野生海鮮

末末很會吃 發佈 2020-01-07T14:42:59+00:00

在以前吃不飽的時代,聽父母說能吃上豬頭肉就是條件好的,過年的時候,這一盤肉被放上拿下,可以小心翼翼地吃上一個星期。那時候除了靠海的少數地方,很少人會吃海鮮。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在媒體或者商業對於健康食品的宣傳下,很多人開始覺得牛肉比豬肉更健康,而海鮮比肉類更容易保持身材。

在以前吃不飽的時代,聽父母說能吃上豬頭肉就是條件好的,過年的時候,這一盤肉被放上拿下,可以小心翼翼地吃上一個星期。那時候除了靠海的少數地方,很少人會吃海鮮。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在媒體或者商業對於健康食品的宣傳下,很多人開始覺得牛肉比豬肉更健康,而海鮮比肉類更容易保持身材。

中國成了全世界海鮮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中國人吃掉的海鮮比其他五大洲吃掉的總和還要多。文魚、龍蝦、鮑魚、扇貝、生蚝、海蝦/對蝦、海參和帝王蟹等,這些都是我們心中高檔海鮮的代名詞。

海鮮愛好者開始增加,也促進了海鮮美食形態的多樣,在杭州,有了專門吃海鮮的火鍋,有了專門吃海鮮的自助餐,海鮮多不多決定是評價一個自助餐值不值得的首要標準,還有了海鮮式蒸鍋,這個也在年輕人群體流行了好一陣子。

我對海鮮的興趣還可以,屬於小時候沒有什麼機會吃,長大之後才開始因為日料或者火鍋喜歡上吃,而我最近看了一本《海錯圖筆記》,這本書到是激發了我對於海鮮的興趣。

在看《海錯圖》圖集時你會發現作者除了是一位腦洞大開的靈魂畫師外,還對生物產地、習性、外貌特徵、烹飪方式的記述和福寧沿海一帶的坊間傳說進行了深刻探究,而《海錯圖筆記》則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這本畫冊上的海洋生物。

原來,人們從很早以就開始虎視眈眈這些「海洋生物」,他們想了很多特別的烹飪方法,他們會跟隨季節,去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我忽然有點羨慕生活在海邊的朋友,有一個朋友就跟我炫耀,她們舟山吃梭子蟹,就像磕瓜子一樣,拿一隻給客人是瞧不起人,一定是放滿一盤才可以。

古人是如何吃上海鮮的?

從古至今我們都是一個面朝大海的國家。

面海而居的先民們,從沒有背棄過海洋,但對海洋的認識也千差萬別。從甲骨卜辭看,中原人寫下「河」字時,就寫下了「海」字。《說文》釋海為:「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釋名》說:「海,晦也」,但在上古之人眼中,海洋是天池之水,是一個充滿黑暗恐怖的地方。

古人稱海鮮為「海錯」,意為海中水產,錯雜非一。中國的農耕社會特質,決定了海鮮在古人的飲食結構中是奢侈的象徵。

追溯如東海鮮風味菜品的源頭,雖無確切的文字依據,但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至少在距今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懂得採拾貝類以供食用,而且已有熟食加工了。

而海錯經常都是與山珍並列的,叫山珍海味。據《周禮·天官》記載,古代的魚、螺、蛤蜊等,或是加工成祭品供周天子祭祖用,或是供周朝宮廷內食用。也正因為海鮮出入宮廷,得以流傳下諸多關於海鮮菜品的記載。

可見,海鮮的地位很高,是很珍貴的食材。

在說到吃海鮮的歷史時,我想到了之前寫的中國吃魚生的歷史。經考究,早在上古三代的周朝,中國就有了吃魚生的習俗。而同一時期的日本人(彌生時代),還沒學會使用金屬器具,更不要說是用刀切魚片了。

在三國時期,人們開始吃起了海參。吳國瑩的《臨海水土異物志》記載:「土肉如小兒臀大,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參。「炙食」,炙從字義上講為烤,也就是烤著吃。

南北朝年間,海洋漁業發展,有記錄的吃海鮮的方法也多起來。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有海味珍品車熬的烹飪方法:

「炙如蠣。汁出,去半殼,去屎,三肉一殼。與姜、橘屑,重炙令暖……勿太熟——則肕。」

對烹製方法、調味、火候都做了詳細要求,其做法與今日的「白灼文蛤」與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宋朝,其實宋代不流行吃海鮮,但宋人講究,因此吃海鮮這件事搭配酒,就是無比風雅,為了這種風雅,吃丟了「性命」也無妨。

像宋朝人大愛河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開封吃不到河豚,酒肆甚至專門有一種「假河豚」出售讓人聊以過癮。歷代文人墨客都將河豚稱為「天下第一鮮」,而蘇東坡更是留下了「拚死吃河豚」的名言。

宋人薛季宣有《河豚》詩為證:

「西施乳嫩可奴酪」。

是說其嫩勝於乳酪。《河豚歌》稱:「西施乳滑恣教齧」,則是贊其滑爽。

宋人還吃生醃蟹。宋人高似孫在所著《蟹略》中就有介紹宋朝名菜「洗手蟹」的做法:

「今人以蟹,沃之鹽、酒,和以姜、橙,是「蟹生」,亦曰'洗手蟹'"。

意思是,您洗個手就能吃……

到了元朝,倪瓚著的《雲林堂飲食制度制》一書記錄了生吃蛤蜊的方法:「用蛤蜊洗凈,生擘開,留漿別器中。颳去蛤蜊泥沙,批破,水洗凈,留洗水。再用溫湯洗,次用細蔥絲或桔絲少許拌蛤蜊肉,勻排碗內,以前漿及二次洗水湯澄清去腳,入蔥、椒、酒調和,入汁澆供。甚妙。

而在元朝之後,這種生吃海鮮的方法就被皇帝摒棄了。

乾隆在《潮州府志》說到:

「所食大半取于海族,故蚝生、魚生、蝦生之類,輒為至味。然烹魚不去血,食蛙兼啖皮……尚承蠻徼遺俗。」

為了區別蠻夷,海鮮的做法開始走向高端。現今見於典籍記載的吃海參、魚翅、燕窩的例子,大多發端於明朝永樂之後。

有明一代,民風奢靡,人慾橫流,也導致口腹之慾的空前高漲,使得烹飪技術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生猛海鮮,無所不有,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里多有敘述,這與明朝的縱慾民風有很大關聯。

中國海鮮版圖

潮汕海鮮

潮汕地區的人愛吃海鮮,其實去一次夜排檔就知道了。潮汕人有海鮮夜排檔,一碗白粥可以搭配上百種海鮮,菜餚來吃,這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美食屆的孤島。

潮汕做海鮮一絕,這裡有被做成魚生的刺身,考驗的完全是廚師的刀工,也有各種特別的烹飪。

在潮州,有一道很值得推薦的菜:炭烤響螺。潮州人做的炭燒響螺是一絕。片成薄片,入嘴即化。蔡瀾曾經評價說,「響螺好像代表了潮州菜最刁鑽的食材。」所以,懂得品嘗響螺,還真是一件陽春白雪的雅事。響螺的體積較大,殼堅硬,雙層螺旋狀,漁民常用其殼作吹號,聲音宏亮,故有響螺之稱。

炭燒響螺是一種高檔潮州菜。將活響螺架在明爐上炭燒,是一種秘傳的潮式響螺烹飪方法,過程極其複雜,普通餐館做不來,高級餐館嫌麻煩不做,因而變成了一種很罕見的古早味。

除此之外,這裡的生醃蟹味道也非常鮮美。

舟山海鮮

被稱為「東海魚倉」的舟山,島民們一年四季都吃海鮮。

這裡男人愛吃海鮮面,女人愛吃海鮮面,老人愛吃海鮮面,小孩愛吃海鮮面,早餐吃海鮮面,午飯吃海鮮面,晚飯吃海鮮面,高興吃海鮮面,難過吃海鮮面,戀愛吃海鮮面,失戀吃海鮮面,舟山一年消化上億盆。

這裡入夜後沈家門海鮮大排檔非常熱鬧,在這裡,「每一家海鮮店都是一個水族館」。嗆蟹,蟹骨醬,魷魚圈,海瓜子,魷魚土豆羹 ,抱鹽鮸魚,清湯鮸魚丸,雪菜燒鮸魚子……來沈家門夜排檔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你可以解鎖各式魚的名稱,海鮮的做法。

在夏天的尾巴上跟小夥伴一起翹著二郎腿吃著海鮮喝著小酒,想想就很愜意對不對。

湛江——南海魚倉

湛江的海鮮有大龍蝦、鮑魚等名貴海產,也有比較經濟實惠的螃蟹、沙蟲、石斑、金倉、墨魚、魷魚、生蚝、扇貝等。當然最出名還是生蚝了。

湛江的美食做法上,也容納了各家所長,粵菜、客家菜、再加上自己的特色,不同於廣東的其他地方,由於地利之便,湛江的海鮮,就講究了一個原汁原味。天生美味的食材用不著費盡心思的精工巧作,只需要簡單的工序和幾味調料,就能鮮掉舌頭。

大連

大連估計是遼東半島一帶最出名的旅遊城市了。大連人簡直太幸福了,連燒烤也全是海鮮!10月份來大連是品嘗海鮮最佳的季節,對於吃貨來說是黃金季節。當地,比較出名的海鮮市場有玉華市場、新長興市場、桃源市場等等。

到了大連,可以試試當地的海鮮酒樓。大連海鮮的做法:一般推薦都是家常燜,清蒸海鮮,水煮海鮮。還是根據個人的口味來決定。

我在大連吃過的鮑魚撈飯,真的太贊了,大連鮑的個頭很大,品質也特別好。

除了以上說到的這些城市,沿海地區還有很多吃海鮮的小城。比如江浙一帶,以台州,寧波小海鮮見長,台州對於海鮮的處理,烹飪真的是非常絕妙。吃過新榮記的朋友應該會印象深刻。

而青島,威海一到夏天也是熱鬧非凡。無數人坐在排擋里,吹著海風,喝著啤酒吃著海鮮,感覺人生在此刻都要升華了。

當野生海鮮越來越少

其實《海錯圖筆記》中說到一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海鮮固然好,人與海之間長久以來一直也是以一種相對和諧的狀態共存,海洋饋贈給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我們也通過休漁期來讓海洋生物恢復生息,繁殖下一代。

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可能有更直觀的感受,曾經趕海,吃海鮮,是人們的樂趣之一。螃蟹、蛤蜊、小丁螺、海蠣子、海星、貝殼,這些是海邊人家孩子們最常見的收穫。

而如今很多出現在《海錯圖》上的海洋生物在人們過度捕殺,環境污染的情況下走向了滅絕。

中國有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海漁場和北部灣漁場。但是現在,中國的這四大漁場早已是名存實亡,像是舟山海域原來有四大漁汛,但20世紀80年代末就一個接一個的全都消失不見了。

野生海鮮的漁獲量總體在減少,種類也在發生變化。例如,舟山漁場曾經的四大海產,只有帶魚還能形成魚汛,野生大黃魚、小黃魚、烏賊的產量都嚴重下降,成了捕撈其他魚時的兼捕對象。

捕撈技術越來越好,越來越狠。網眼越來越細,對海里的魚類基本上是一網打盡不分大小,雙船拖底網對海底的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同樣的狀態也出現在河流湖泊中,2019年12月9日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消息,2012年的時候,中科院水生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副研究員郝玉江,看到長江江豚只有1040頭。不僅是長江江豚,長江里的其他魚類也快全沒了。

而海水養殖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漁藥的使用。

所以傷感的是,當我們今天再次聊到吃海鮮這件事,我們也需要反省我們對於海洋態度的轉變,我們從接受饋贈到肆意剝削。

慾望,也許最終會讓我們有一天再也吃不到野生的海鮮。那麼曾經讓我們覺得幸福的美食,會伴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終將改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