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該如何阻止其惡變行為?

何春妮醫生 發佈 2020-05-13T04:50:02+00:00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良性腫瘤,30歲以上的女性每4~5人中就有1名子宮肌瘤患者。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不少女性體檢時做彩超檢查發現子宮肌癌。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良性腫瘤,30歲以上的女性每4~5人中就有1名子宮肌瘤患者。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不少女性體檢時做彩超檢查發現子宮肌癌。因為子宮肌瘤太常見,有的女性即使子宮增大到孕4~5個月大小甚至更大也不肯手術;而有的女性肌瘤才2~3cm,就迫不及待要求醫生給她手術切除。

這兩種態度都是很極端,治療上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有無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數量全面考慮,個體化的治療。

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會不會癌變呢?有沒有臨床症狀?能否能預防呢?

子宮肌瘤在未手術之前,必須嚴密隨訪,3~6個月做一次彩超檢查,除了看肌瘤有無增大及增大多少外,還要看肌瘤有無變性。常見的變性有5種,其中4種是良性,1種是惡性。

1.玻璃樣變:主要是由於子宮肌瘤的血液供給不足所致,肌瘤組織發生水腫、液化,最終被均勻透明樣物質所替代。檢查子宮肌瘤的質地變軟。

2.囊性變:肌瘤玻璃樣變繼續發展,肌組織壞死液化,似囊液,檢查時很容易被誤診為卵巢囊腫。

3.紅色樣變:子宮肌瘤急性缺血,可引起疼痛。常發生在妊娠期或產褥期,圍絕經期和絕經後期亦可發生。以手術治療為宜。

4.脂肪性變和鈣化:子宮肌瘤中的肌細胞內脂肪細胞增多,發生脂肪變性。進一步發展使肌瘤鈣化。檢查肌瘤質地像石頭一樣,非常硬。腹部X光可見到鈣化影。

5.肉瘤樣變:雖然發病率低,據報導為0.4~0.8%,但是預後差,復發率高,5年生存率僅為20~30%。所以要高度重視。

子宮肉瘤是少見的婦科腫瘤,占子宮惡性腫瘤的3%~5%,多見於40~65歲的婦女,絕經前占43%,絕經後占52%,圍絕經期占5%。子宮平滑肌肉瘤占子宮肉瘤的45%~75%,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由平滑肌瘤惡變而來),原發性少見。

據報導子宮平滑肌肉瘤術前誤診率高達71.42%。其原因是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臨床症狀和體徵無特異性,很難與子宮肌瘤鑑別。而且也無特異性腫瘤標記物和影像學檢查。

1) 臨床表現:主要為陰道異常出血,絕經前病人以陰道出血增多,經期延長,陰道不規則出血為主;絕經後病人則表現為絕經後陰道出血和陰道流血性分泌物。並常合併下腹包塊及下腹部疼痛。對短期內肌瘤迅速增大者,應考慮到有肌瘤惡變可能。

2) 輔助檢查:彩色脈衝都卜勒超聲為術前診斷子宮肉瘤的常用檢查。Hata等報導,彩色脈衝都卜勒超生檢查收縮期流速高峰高於41cm/s時,子宮肉瘤的檢出率可達80%,假陰性率僅2.4%。Kurjak等提出以血管阻力指數RI≤0.40為標準預測子宮肉瘤,其敏感度為90.91%,特異度為99.82%。另外,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及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攝影(PET)用於子宮肉瘤的術前診斷具有一定的符合率。

3) 冰凍切片檢查:術時如發現腫瘤體積較大,界限不甚清楚,不能完整剔出,切面質軟呈魚肉狀,無典型的編織狀結構,有灶性或片狀出血壞死,應及時作冰凍切片檢查,及時在術中明確診斷,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參考。

4) 組織學診斷標準:細胞異型性中~重度,同時合併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細胞異型性中~重度,同時核分裂活躍≥10/10HPF,可無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細胞異型性輕度,但核分裂活躍≥10/0HPF,同時具有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以上指標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診斷平滑肌肉瘤。

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術中應仔細探查盆腹腔以明確分期。I期和II期患者行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是否常規行淋巴結清掃尚有爭議。強調子宮應完整切除並取出,禁用子宮粉碎器,以免盆腹腔種植、擴散。

因此,對於短時間內肌瘤生長迅速,以及絕經後子宮肌瘤不縮小反而增大的女性要特別警惕子宮肌瘤的惡變。重視子宮肌瘤患者絕經前後出現異常陰道流血,術前可做都卜勒彩超檢查或者磁共振檢查,高度懷疑肉瘤變者術中仔細檢查切除的腫物標本,並及時送冰凍切片檢查。不使用粉碎器。

雖然子宮肌瘤的惡變率不高,幾率0.4~0.8%左右,但是預後差,因此對於子宮肌瘤的治療,都需要考慮惡變的可能。選擇保守治療時,隔3-6個月必須做彩超檢查進行隨訪。選擇手術治療前必須做充分的術前檢查和評估,防止漏診,以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


#暖榜健康超能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