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養腸 不如做個結腸鏡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20-04-25T01:58:21+00:00

但是如果確定家族性的結直腸癌病史或者確定攜帶相關的突變基因,可能就要從20 歲開始,甚至更早,就應該每年做 1 次結腸鏡檢查。

41歲的趙先生年初開始,經常感覺腹痛、便秘。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並沒有太在意。但隨著他日益消瘦,家人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經診斷,他患上了結腸癌。趙先生說,工作辛苦壓力大,下班後他最愛和三五好友喝喝小酒。老劉分析,排除了遺傳原因,他得這病,跟長期喝酒抽菸有很大關係。趙先生和家人都很難接受這個結果,他還這麼年輕,真是痛心疾首。

老劉也感慨良多,覺得這是一個典型案例,值得深思。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雖然腸道問題發生後及時「撲火」可能會解決腹瀉、腹痛等「燃眉之急」,但對腸道造成的損傷已經形成,長期如此可能會誘發更嚴重的疾病。只有構建平衡合理的膳食結構,堅持適度的運動鍛鍊,保持愉悅的心情,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時間,樹立正確的腸道保護意識,保持腸道的平衡狀態,讓我們的健康防患於未然,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想起曾經青春時期的我們,仿佛永遠充滿生機活力,覺得疾病不會這麼不幸降臨在自己身上,可步入中年,不管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都不得不承認,健康經不起揮霍。人到中年,應該漸漸明白,健康是一種責任。

我們每年進行的常規體檢,主要目的是為了評估咱們身體的整體狀況和主要器官的功能;也可以診斷出常見慢性病,但遺憾的是,常規體檢並不能幫助我們發現癌症的早期病變或線索。等到發現症狀再去查出來的癌症,往往癌症已經進展到中晚期,危險性就相當高了。而並沒有症狀,但是有針對性的進行癌症篩查,往往能夠更早期地發現癌症早期病變,有針對性地及早處理,那麼危險性就低很多。

在很多人眼中,癌症幾乎和絕症劃著等號。但其實,只要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儘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的。癌症在各個年齡都有發生,但是年齡依賴性非常大,40歲是一個分水嶺。40歲之前相對較少,而過了40歲癌症發病率成倍得增加。

老劉特別提醒,即使沒有腸癌家族史或慢性炎性腸炎,也建議從 40 歲開始做結腸鏡檢查,以篩查結直腸癌。檢查後如果沒有息肉或其他病變,之後可以每 10 年做一次。但是如果確定家族性的結直腸癌病史或者確定攜帶相關的突變基因,可能就要從 20 歲開始,甚至更早,就應該每年做 1 次結腸鏡檢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