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病人,幾十年來,她每天都要舉啞鈴百十下!

豫說健康 發佈 2020-01-06T03:35:56+00:00

「忙得像陀螺一樣」,這句話,很多人認為只是文學語句的一種修辭手法。但如果看到鄭州市第二人民院中醫科主任王建萍的工作實況後,你會發現,她真的像陀螺一樣,幾乎停不下來。但她沒有絲毫抱怨,「醫生的天職就是為人民服務,給病人治病。即便再忙,我也感覺很充實。

「忙得像陀螺一樣」,這句話,很多人認為只是文學語句的一種修辭手法。但如果看到鄭州市第二人民院中醫科主任王建萍的工作實況後,你會發現,她真的像陀螺一樣,幾乎停不下來。但她沒有絲毫抱怨,「醫生的天職就是為人民服務,給病人治病。即便再忙,我也感覺很充實。」

拉著家常,就把病看了

每周四,是王建萍固定坐診的日子。

她的診室前,從一大早就在「排大隊。」

「小羅,你得忌嘴。辛辣的太涼的不要吃,這次開一周的中藥。下次就不用了。」

「老韓,回去把鍛鍊堅持上,不能光讓醫生開藥,自己也要配合。」……

很多來找王建萍的患者,大都是她的鐵粉,有的是家人在這裡治好了病;有的是親戚朋友吃了王建萍主任開的中藥後,效果顯著。

王建萍也很用心,對於她的病人,但凡來過一次,名字症狀都記得清清楚楚。

很多患者坦言,找王建萍主任,往往在拉著家常過程中,都把病看了。

病房裡最忙碌的身影

每周四的門診,一天下來,至少要看100多號病人。

其他時間,王建萍都在病房裡。

很多人想的是,在病房裡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但如果你真正在病房裡找到王建萍主任,你會發現,最忙碌的身影一定還是她。

查房、給病人做治療,給找到病房的患者診斷治療。

在病房裡的王建萍,從早都晚沒有一刻是閒著的。

有記者在醫院採訪時,在病房辦公室客觀記錄了近兩個小時,這期間,唯有中間幾分鐘上廁所的時間,是王建萍主任自己獨立的時間。就這,剛從廁所里走出來,門口又等了三個病人。「王主任,給我們扎針吧。」「我從外地坐火車來的,給我看看吧。」

一位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感慨,「王主任整天沒明沒黑類。 」

還沒能跟王建萍主任單獨說上兩句,門口又來了兩位患者。

「主任,我們剛從外地趕過來,恁啥時候有時間?」

隨便數了一下,王建萍主任當天一上午在病房,除了日常治療、查房、帶學生等工作。又看了30多個病人。

患者劉女士說,她的親戚朋友都是王主任的粉絲,家裡老人有腰疼腿疼的,嘔吐吃不下飯胃不好的,都找王主任看好了。

好不容易坐下休息的一會功夫,問及王建萍主任,覺得辛苦嗎?

王建萍說,說句心裡話,只要能得到患者認可,大家提起來說「有個中醫科王主任可會看病,就知足了。」真的就不覺得累了。

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治病

王建萍從1985年開始從醫,34年來一直堅守臨床一線。

「就是搞技術、搞治病。」王建萍說,這麼多年,從沒有脫離過臨床一線,最了解患者,也最能了解如何給患者解決痛苦。談及從醫初衷和初心,她坦言是受了家裡影響。

王建萍的父親、大伯、爺爺都是醫生,出生於中醫藥世家。

從小耳濡目染,要用小藥方,為患者解決痛苦。尤其是針灸,一根細細的銀針就能幫患者解決問題。病人腰疼、嘔吐等問題,小銀針就能緩解疼痛,止住嘔吐。這也更讓王建萍主任堅信好好紮根醫學,為患者解決病痛。

從事中醫藥研究近34年來,王建萍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能較好地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相結合進行疾病鑑別診斷,擅長採用中西醫治療老年病,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等疑難雜症。

另外,王建萍還帶領團隊開展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腦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肝膽病、脾胃病、哮喘、老慢支、慢性腎衰、風濕病、老年骨關節病、攝護腺疾病、單純性肥胖等常見病,另外對婦科病、不孕不育、抑鬱症、老年性痴呆等疑難雜症也有獨到之處,尤其以針灸治療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獨具特色,同時大力開展多項傳統治療項目:如中藥離子導入、中藥熏蒸治療、中藥霧化吸入、中藥穴位貼敷、以及針灸、拔罐等,並設有老年病專科病房及臨終關懷病房。

所以,每天的王建萍,真像陀螺一樣,忙的根本停不下來。

最喜歡看書和舉啞鈴,還是為了病人

無論再忙,再累。王建萍的總結是「今天很充實,今天做了很多好事。」

回家後,王建萍最大的愛好就是舉啞鈴和看書。

幾十年來,每天都要舉啞鈴百十下,為的就是練力量,為給病人扎針治病打基礎。

在王建萍家裡,最多的就是書籍。

別人家裡的臥室衣櫃里放的是漂亮衣服,王建萍臥室里,是滿滿兩大柜子書。

在採訪時,王建萍接了一個快遞電話。「平時沒時間逛街,剛學會網上購物,買了一個書櫃,可以裝500本書,還可以旋轉。」王建萍一臉興奮地描述。

科室的人都知道王建萍主任的家距離醫院很近,「一眨眼就到了,騎車幾分鐘。」一位年輕的醫生坦言,但是王主任從早晨到晚上七八點,都是在醫院。中午從來沒回過家裡。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陳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