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因「深夜食堂」悄然走紅,從居酒屋中悟經營方法

餐飲創業高參 發佈 2020-01-28T02:48:12+00:00

3)、環境再別出心裁的環境,可能也無法吸引顧客復購,但不容忽視的是,很多時候,環境都是餐飲店獲客的第一要素,因此,想打造深夜食堂,最好就要在裝修上體現「暖」,比如用暖色調的燈光,甚至再加上燈籠等元素。結語以居酒屋為代表的日式餐廳,在中國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的客群,但卻鮮少有知名的連鎖

同樣是日式餐廳,壽司店似乎一到冬季就難以維持生計,而掛著紅燈籠和暖簾的居酒屋卻依然霓虹璀璨、人聲鼎沸。

除了最根本的產品冷熱屬性的不同,居酒屋這種業態也因其休閒放鬆的氛圍、新中產的調性,在近些年為年輕人所喜愛,人氣日劇《深夜食堂》和國產劇《我的前半生》中呈現出的「有人情味兒」的居酒屋更是激起了新中產們一輪新的追捧熱潮。

在大眾點評上,記者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南京、杭州、西安等二線城市為坐標,依次輸入「居酒屋」,發現有大批量的居酒屋店鋪湧現,但品牌多且雜,連鎖的居酒屋品牌相對較少。

居酒屋的產品線豐富,其主打產品海鮮和酒又均為高毛利的產品,這也是居酒屋的翻台率相對較低,且營業時間較長,但卻能活下去的內在邏輯,在某種程度上,居酒屋這一業態自成體系,特別是在應對淡旺季以及打造「深夜食堂」等方面,都有值得其他餐飲業態借鑑的地方。

壽司店冬季為淡季,居酒屋為何就不會?

居酒屋即「停下來喝酒的店」,相傳原來客人到賣酒的店家買酒,覺得一人買酒回家喝很是寂寞,於是乾脆在店裡直接喝了起來,這股風氣流行起來後,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居酒屋形態,店家會提供一些酒和簡單的菜餚,讓客人在買完酒後能立即享用。

居酒屋的營業時間一般是從下午5點到半夜甚至凌晨,菜餚豐富,產品線豐富,模式也很豐富,有主打烤串的,也有主打海鮮刺身的,也有珍藏上百種「地酒」的。

壽司店有淡旺季,這跟其產品屬性有關,因為壽司屬於典型的冷食,在冬天,很多人更願意吃一些熱乎乎的食物,於是很多人認為北方冬天冷,那北方的壽司店應該屬於淡季,但以北京為例,記者發現迴轉壽司系列的店鋪即便在冬天也會排長隊,似乎沒有淡季的跡象。

其實,雖然北方更冷,但烘著暖氣,冷藏的壽司可能更能減輕舌苔的苦澀味。而南方冬天無供暖,拉麵、粥、火鍋因為可抵禦嚴寒,往往可以熱賣,而壽司、刺身可能就無人問津。

接下來,將從產品線、氛圍、文化調性等層面,對壽司店和居酒屋的淡旺季情況稍做分析。

1)、產品線

壽司店一般都是以壽司為主,各種花樣的壽司可能會占到產品線的80%,即便用熱湯熱面搭配,恐怕也難以改變顧客對壽司「冷冰冰」的認知。

而居酒屋的品類就豐富許多,單說酒類就有啤酒、日本清酒、燒酒、梅酒、日式雞尾酒等,還有熱乎乎的品類如炸物、烤物、煮物、主食等,酒飽之後,再來上一碗茶泡飯或烏冬面、日式拉麵,這頓飯便吃得心滿意足了。

其實,日式餐廳有許多細分品類,比如日式火鍋品牌、日式烤肉品牌、日式壽司品牌、日式拉麵品牌以及居酒屋等等,從產品線上看,居酒屋可包羅前面各個細分品類,還可以在「全」的基礎上,做出「專」的特色,正是這種包容性,讓居酒屋無明顯淡季。

2)、氛圍

日本社會講究每個人的社會身份感和責任感,而居酒屋恰恰是一個讓人們卸下枷鎖、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下班後在居酒屋談論工作和生活,也是電影和日劇中常見的場景。

在日本,居酒屋代表的是一種平民文化,目前,日本的居酒屋有11萬家。

而當居酒屋來到中國後,就用其精緻的軟裝修、各種日本元素的標識,以及具有匠心精神的老闆和熱情洋溢的老闆娘,深得白領、新中產階級的心。

再加上酒這個社交神器,居酒屋的休閒屬性在中國也就被保留了,而社交是永恆的,永遠沒有淡旺季的。

3)、文化傳播

日本文化的核心是匠心精神,其典型代表是被譽為「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如果說壽司店的文化調性是匠心,那麼,居酒屋的文化調性就是匠心+休閒。

顯然,後者更豐滿一些。

無論是日劇《深夜食堂》中的老闆,還是國產劇《我的前半生》中醬子居酒屋的老闆老卓,都有一種懂顧客的能力,他們能夠根據顧客需求做出一個完美的產品,讓顧客感動,比如記住每個顧客的喜好。

生活在都市的人都是孤獨的,當夜幕降臨,忙了一天的上班族們,拖著一身疲憊的身體,和好友一起,在居酒屋小聚,在推杯換盞之中,身心也就得到了放鬆。

如果說匠心是陽春白雪,休閒就是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的傳播面顯然更廣。

和居酒屋類似的中國燒烤店,該如何應對淡季難題?

提到居酒屋,很多人會自動聯想到海鮮,其實,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海鮮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成本較高、製作難度較大,冬季更甚。

再加上居酒屋的海鮮一般表現為壽司、刺身,它們均為冷食,在冬天可能未必會受歡迎。但好在居酒屋的文化包容性強,產品線豐富,稍稍變革產品線,就可跨過冬季淡季的難關。

現有的居酒屋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把海鮮作為主打產品,一種是打造海鮮爆品,但占比有限,主要賣點是居酒屋文化。

在冬季,第一種主打海鮮的居酒屋,也會適量減少壽司刺身的比例,用其他更適合冬季進餐的日本料理代替,如壽喜鍋等火鍋、炸雞和炸豬排等炸貨、燒鳥、炒麵、泡飯等。

第二種以居酒屋文化為賣點的居酒屋,大多開在社區和街邊的居酒屋,海鮮類的產品僅占5%-10%的比例,雞肉類、牛肉類的產品可能就占了50-60%的比例,這種居酒屋往往有幾種招牌海鮮產品,這種居酒屋往往具備「深夜食堂」的屬性,以情感吸引顧客。

這樣看來,居酒屋應對壽司、海鮮等淡季的方法,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變革產品線,減少冷食的比例。

在某種意義上,居酒屋其實類似於中國的燒烤店,都有很多小食、經營時段都以夜間經營為主、都有燒烤。

但為何燒烤店有明顯的淡忘季,居酒屋卻不太明顯?

因為燒烤店的燒烤是主食,在產品線中占80%的比例,中國人講究快意泯恩仇,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過癮,中國的燒烤一般10串20串的成批上桌,因此,可能還沒來得及吃,燒烤就冷卻了,勢必影響體驗。

但居酒屋的燒烤在整個產品線中占40%-50%的比例,且往往以1-2串的小份制呈現,還有其他日本特色熱食作為輔助,因此,顧客體驗相對較好。

要想改變燒烤店的淡季情況,就要從根本上變更產品線,但需要注意的是,變更產品線要慎重,最好在燒烤界打出差異化的定位,塑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原理和居酒屋類似,就是增加的熱食最好與品牌文化匹配,比如,居酒屋的熱食仍是日本料理,燒烤店也可打出地方差異化,如增加地方特色小吃等。

居酒屋自帶「深夜食堂」屬性,臨街餐飲店該如何借鑑?

提起居酒屋,人們會自然地將其與「深夜食堂」相關聯,一則是因為日劇《深夜食堂》大熱,居酒屋早已成為了深夜食堂的樣板店,二則是因為居酒屋的營業時間一般較長,常態是都會營業至24:00,甚至是凌晨2點。

每當深夜將至,比如說,到了晚上9點至10點時,許多餐飲店也就到了打烊的時刻,然而,對於那些剛看完夜場電影卻飢腸轆轆的人,或者是那些剛從寫字樓出來的上班族來說,他們想要被美食慰藉的需求還沒被滿足。

居酒屋恰恰以豐富的產品、貼心的服務以及獨具特色的日式裝修風格安撫著這些食客的心。

如果顧客有需求,商家有條件,是否也可以借用居酒屋的這種經營思路呢?

和商場店相比,臨街店鋪不存在關門時間的限制,這是它做「深夜食堂」的條件,再則,在9點、10點以後,顧客可選擇的餐飲店並不多,如果某個餐飲店的產品和服務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那麼勢必會積累口碑,在這個時間段迎來一個客流小高峰,從而實現更多盈利。

餐飲店要做深夜食堂,就要在深夜的場景里去洞察顧客的需求,下面,記者從產品、服務、環境等方面做了些思考。

1)、產品

深夜就餐的場景大抵有兩種,一種是一人食,一種是4個人以內的聚餐,因此,針對一人食的顧客,餐飲店最好備幾種主食,這裡的主食仍然要從餐廳固有的供應鏈中出發;針對社交場景,最好備幾種特色的酒,以形成顧客黏性。

2)、服務

深夜對應的情緒往往是孤獨,電視劇中居酒屋之所以能給人深夜食堂的感覺,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人情味兒,吧檯式的空間設計可以讓顧客近距離與廚師或老闆接觸,這時老闆或廚師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或者對顧客偏好的洞察,都有可能成為吸引顧客高頻復購的重要因素。

要想打造這種服務,就要有相應的文化或老闆的表率作用來支撐。

3)、環境

再別出心裁的環境,可能也無法吸引顧客復購,但不容忽視的是,很多時候,環境都是餐飲店獲客的第一要素,因此,想打造深夜食堂,最好就要在裝修上體現「暖」,比如用暖色調的燈光,甚至再加上燈籠等元素。

結語

以居酒屋為代表的日式餐廳,在中國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的客群,但卻鮮少有知名的連鎖品牌冒出,這可能是匠心與規模化的內在矛盾所致,但現在已陸陸續續冒出了一些模式相對成熟的連鎖居酒屋品牌。

即便大型的連鎖居酒屋品牌還尚未出現,但大大小小的居酒屋已經鋪滿了中國的大大小小城市,這說明居酒屋有著野草般的生命力,而這其中,必然有某些普世邏輯值得學習和研究,比如,如何應對淡季,如何抓住深夜客群的需求。

雖然各個餐飲店的業態不同、品類不同、產品線也不盡相同,但顧客是相同的,這並不是說要見樣學樣,而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餐飲店的經營也是如此,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倘若C端有需求,市場有機會,自己有條件,何不放手一試?沒有人是天生的預言家,也沒有人能提前預見偉大的商業模式,坑要自己踩,經驗要自己悟,創業跳的每個坑,你能爬出來是財富,爬不出來是墳墓,但如果不嘗試,墳墓不會有,財富亦不會降臨。

作者:焦逸夢,來源:筷玩思維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