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公開不滿,華誼致命失誤是電影團隊的鍋?

犀牛娛樂 發佈 2020-01-03T14:02:58+00:00

信中,華誼兄弟總經理王中磊坦言,2019年市場環境、資本風險、經濟形勢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讓華誼兄弟措手不及,戰線過長、投入過大、公司負擔過重等快速擴張帶來的副作用集中顯現,而他負有最大的責任。

文|小福 編輯|朴芳

從2015年年初的市值接近900億元,到如今總市值蒸發超過700億元。站在影視寒冬漩渦中心的華誼兄弟,2019年的日子不好過。

12月31日,華誼兄弟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王中磊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而這是王中磊每年的慣例了。

信中,華誼兄弟總經理王中磊坦言,2019年市場環境、資本風險、經濟形勢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讓華誼兄弟措手不及,戰線過長、投入過大、公司負擔過重等快速擴張帶來的副作用集中顯現,而他負有最大的責任。

而對於華誼兄弟犯下了連續三年缺席春節檔、2019年電影主投主控項目一片空白的致命失誤時,王中磊則將矛頭直指向了電影團隊。他在信中表示,希望電影團隊能清楚地認識到,電影是華誼兄弟最核心的業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電影團隊儘快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不要再守著以前的功勞簿紙上談兵,用真正的信念和實際的行動證明能力。

主營業務不振

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主營業務出現空白都會是致命的打擊,即便是曾經坐上民營影視公司頭把交椅的華誼兄弟,也無法擺脫其影響。

截至目前,華誼兄弟在2019年無一部主控電影上映。被視為華誼救命稻草的《八佰》自撤檔後一直因眾多因素遲遲不能重新定檔,另兩大重量級項目《美人魚2》《侍神令》以及去年引發稅務風波的《手機2》也沒有在短期內上映跡象。

華誼兄弟的其餘出品項目成績也多不盡人意。在2019年上映的作品中,《雲南蟲谷》票房1.5億元,《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票房僅175萬元,《灰猴》票房僅338萬元,《小小的願望》票房1.84億元。還有一部在映的《只有芸知道》,公映14天目前累計票房1.53億元。以電影製作起家的華誼兄弟全年竟無一部影片票房超過2億元,相比手握《哪吒之魔童降世》超50億元票房的光線傳媒和憑「中國驕傲三部曲」再創佳績的博納影業,同為老牌電影公司,只得為華誼嘆上一句命途多舛。

事實上,華誼兄弟在電影業務的不振已經持續了多年。特別在2018年,華誼兄弟還出現了上市十年以來的首次虧損,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10.93億元,除了17年底的《芳華》《前任3:再見前任》以外,多部華誼的影片票房均未達預期。

整體來看,近幾年來華誼兄弟電影部門主控、出品項目連年減少,市場表現頻繁低於預期,《小小的願望》或受改名、改檔牽連影響市場表現,還有《八佰》《手機2》等多部主控項目遭遇了不可抗力至今未能上映,這些都為華誼兄弟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回籠壓力。

但華誼兄弟的問題真的只出在電影團隊嗎?還是因為積重難返的歷史包袱呢?

在電影市場化經濟剛剛起步的那些年,行業內熱錢橫飛,華誼兄弟也在2009年以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之一的身份率先登陸創業板,被稱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市值一度達到近900億元。然而,華誼卻用了一次又一次失誤決策下將自己置身於泥沼。

「新三駕馬車」的失控

2014年,王中軍在華誼兄弟的某次晚會上首次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戰略,之後,華誼將影視和藝人經紀業務模式分為「影視娛樂、網際網路娛樂、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三大業務體系。

同年,華誼兄弟豪氣撒幣遊戲、網際網路娛樂兩大版塊,並喊出了「在14個省份布局20個電影小鎮」的豪言壯語,而主營業務影視娛樂板塊收入貢獻率則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2016年,華誼兄弟轉移視線的負面影響初現,該年度營收出現了上市八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其中首要原因是影視娛樂的收入下滑,全年上映的10部影片票房總收入僅有31億元。

2017年,華誼似乎終於意識到了決策偏差,下決心決定回歸影視,可惜市場從不等人。正是這一年,《戰狼2》憑藉56.8億元票房打破了中國影史紀錄,一舉抬高了國內商業片票房天花板,待華誼歸來之時,一切都變了。

實景娛樂版塊又何嘗不是一場冒險遊戲。世上只有一家迪士尼,卻有許許多多家試圖成為第二個迪士尼的公司,華誼兄弟也不例外。自宣布進軍「中國迪士尼」以來,華誼便大刀闊斧地開始了他們的實景娛樂項目建設。

華誼看到了迪士尼的高光時刻,但或許忽略了實景娛樂項目的核心所在「IP存續性」,而華誼兄弟試圖利用手中的少數IP換回文旅產業的大量現金流,這一設想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需要長時期積累的。

「鍋」怎麼分?

一步錯,步步錯。在全行業都在吶喊「回歸內容」之時,華誼兄弟依然奉行著「明星驅動IP」的發展策略,與明星進行深度捆綁。

2016年,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旗下東陽美拉傳媒公司70%股權,又以7.56億元拿下鄭愷、李晨、陳赫、楊穎等明星共同持股的平台東陽浩翰。在此後幾年間,華誼併購了上百家體量各異的影視企業,數量遠超同行業公司,華誼兄弟在資本市場混得風生水起,但與此相對的,華誼的業績卻毫無起色。

終於,「陰陽合同」事件讓華誼兄弟徹底動搖了多年積累下的根基。范冰冰深陷稅務風波,其主演的《手機2》項目擱淺,馮小剛導演和華誼兄弟公司亦受到不小牽連。一語成讖,《手機2》還遙遙無期,計劃在2019年上映的《八佰》又因不可抗力因素被「雪藏至今」。

表面來看,近幾年電影團隊的種種失誤直接導致了華誼兄弟主營業務版塊的虧損,但究其根本,華誼兄弟的問題遠不止如此。一切所謂的多元化布局都應在主營業務根基穩固的前提下開枝散葉。

首先,華誼旗下的IP儲備量遠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實景娛樂產業計劃;其次,華誼在發展新業務過程中忽視了主營業務的重要性,造成「去電影化」困局。而在項目儲備不足、人才流失的情況下,這個大掉頭顯然並非一日就可完成,所造成的後遺症非常顯著。

而在重拾影視版塊後,儘管從萬達找來了職業經理人積極彌補,試圖重振電影業務,但老闆是否充分信任「外人」並給予足夠的放權?新管理團隊是否和原有團隊甚至當家人合作融洽?這些都給予了外界很多可以想像的空間。

而另一方面,華誼本身極度短缺的現金流想必也會給新項目的推進帶來極大的挑戰。而作為公司一把手,對於主營業務如今的慘澹現狀,自身的領導責任又體現在哪裡?為什麼在《八佰》和《手機2》這些項目的前期不防範好可能的場外風險?

另外,如今王中磊公開表示這種不滿,是否預示著華誼接下來會有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這一切暫時還不得而知。

如今的電影行業已是今非昔比。正如王中磊在信中所說的,雖然2019年整個電影行業都遇到了困難,但依然出現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等口碑票房雙贏的電影作品,亦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導演。這一年,國內票房前三影片票房均突破40億元大關,也是這一年,華誼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17億元,凈利虧損6.52億元,大機率又將全年虧損。不破不立,華誼兄弟走過漫長的低谷,也有過高光時刻,若2020年幾部主控的大項目可以安然上映,我們也相信其會從低谷反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