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細菌是一回事嗎?有沒有區別?詢問了很多人,大都不太清楚

教育新時論 發佈 2020-02-04T16:17:56+00:00

但是病毒是不行的,它必須在細胞內才能表現出活力,才能複製,才能活動,只要你讓病毒在細胞的外邊,它就跟粉塵一樣,跟水一樣,沒有任何生命特徵,它就會變成結晶體。

我們都知道此次新型肺炎是由病毒引發的,可以大家會有疑惑,這病毒和這肺炎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他們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我們感染了病毒,又怎麼有效對付它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病毒到底怎麼回事。



病毒發現的時間比細菌要晚。早在1892年時,有個俄國的科學家,叫伊萬諾夫斯基,它觀察了一種菸草的病毒,叫菸草花葉病。

所謂的菸草花葉病,就是植物也會感染病毒,我們平常抽菸的那個菸絲,其實就是通過這個菸草葉子,通過處理得到的。可如果得了這種菸草花葉病的話,這個菸草就長不好,表面就會皺。



伊萬諾夫斯基發現,我們可以把這個得了菸草花葉病的葉子拿出來,通過一些方法,把它提取出一些液體,而這個提取液中,肯定含有一些治病的元素,但他並不知道治病的元素是什麼,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就讓這個提取液通過了一個過濾器,這個過濾器有個特點,細菌經過過濾器後,就過不去了,所以經過這種特殊的過濾器後,這個提取液就是完全無菌的了。

之後,它把這個提取液去感染沒有染病的菸草葉,結果,這個菸草葉,因為用了這個提取液也生病了。

可是,這就有點奇怪了,你是完全無菌的液體,放到葉子上,葉子為什麼也能生病呢?



這就說明,這個葉子生病的原理,並不是細菌造成的。

所以,伊萬諾夫斯基認為,它可以濾過這種過濾器,所以這種治病的物質,一定比細菌小。可能是細菌的分泌物,於是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過濾性病毒。

後來,人們發現,這其實並不是細菌的分泌物,而是病毒。

病毒的大小比細菌還要小,小到1/100,甚至1/1000那麼大,所以,用光學顯微鏡,我們能看到細菌,但是看不到病毒。



怎麼辦呢?

必須依靠電子顯微鏡。

到了20世紀初,人們發明了電子顯微鏡後,才逐漸看到了病毒。

1935年,美國一名科學家叫斯坦利,他用電子顯微鏡去看,最後發現,這種病毒是由兩種物質構成:

第一種就是蛋白質;

第二種就是RNA,核糖核酸。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人體內有大量細胞,而細胞由大量DNA組成。這DNA相當於我們生產生活中的廠長,它說要生產什麼,那就生產什麼。但是這廠長不會到車間告訴工人生產什麼,要通過車間主任把想法傳達給工人,而這個車間主任就是RNA。

他不僅發現了這個病毒的組成,還發現這個病毒已經結晶了,他觀察了這種結晶體,發現了病毒。後來,他因此發現,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病毒和細菌相比,不僅僅是比較小,更重要的是,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它就是一個蛋白質外殼再加上一些遺傳物質,而這種遺傳物質,可能是RNA,也可能是DNA。

細菌不光可以寄生,自己也能存活,比如,你把細菌放在培養液中,它就可以活。但是病毒是不行的,它必須在細胞內才能表現出活力,才能複製,才能活動,只要你讓病毒在細胞的外邊,它就跟粉塵一樣, 跟水一樣,沒有任何生命特徵,它就會變成結晶體。



所以,這麼看,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人類至今還不清楚。因為正如剛才所說,它沒有細胞結構,它必須在細胞內寄生,一旦出了細胞,它就成了結晶的結構。

所以,病毒是一個介於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一個東西。

而面對病毒,人們的反應與免疫系統不一樣,毫不在意或過分恐慌都是不對的,唯有平靜的等待,疫情一定會被消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