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A型血更易感染新冠肺炎,O型血不易感」?

一節生薑 發佈 2020-03-19T12:58:03+00:00

A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相對較高,O型血不易感。對於O型血的人來說,紅細胞表面沒有A抗原,也沒有B抗原,而體內既有抗A抗體,也有抗B抗體,對糖基化的免疫反應相對比較強。

要點

據媒體報導,最新研究顯示:A、B、O、AB血型與新冠肺炎易感性存在關聯。A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相對較高,O型血不易感。首先,這個研究沒有正式發表,沒有經過同行評議,所以不應被視為結論性的、指導臨床實踐/健康相關行為的信息,也不應作為既定事實在新聞媒體報導。

其次,這是一個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表述的是血型與病毒感染的相關性,不能簡單做出因果關係的解釋,也不能過度解讀研究結果。血型不見得就是導致感染率升高或者減少的必然原因。另外,該研究中用來作為參考的對照數據,是之前對武漢市3694名正常人的血型調查,這是一個歷史數據,這個數據能否真正代表新冠肺炎患者「所屬」人群本來應該有的血型分布?可能行,也可能不行,都是不確定的。

即便血型與病毒感染有相關性,也不能用來指導防疫措施。如果與一個感染者進行了無保護的密切接觸,O型血的人被感染仍然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據媒體報導,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8家單位的最新研究顯示:A、B、O、AB血型與新冠肺炎易感性存在關聯。具體來說O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不易感,風險較低;A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易感,風險也較高。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梳理一下。

一、論文的結論到底是什麼?

這份相關的研究,在線發表於預印本平台medRxiv上。提示一下,這個平台上所發表的論文,並非是正式發表,是研究者在論文被同行審評之前,將研究結果進行分享和交流。所以論文不應被視為結論性的、指導臨床實踐/健康相關行為的信息,也不應作為既定事實在新聞媒體報導。

這個研究主要分析了武漢金銀潭醫院1775名COVID-19患者的血型,結果發現A、B、AB和O血型的比例分別為37.75%,26.42%,10.03%和25.80%。

之前也有一個研究,曾經對武漢市3694名正常人的血型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A、B、AB和O型血的比例分別為32.16%,24.90%,9.10%和33.84%。

對比一下這兩組數據,該論文得出這樣一個主要結論:與正常人相比,COVID-19患者中A型血的比例升高,O型血的比例降低。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這個研究是一個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最多只能說明血型和新冠肺炎之間有相關性,不見得病毒肯定就容易感染某種血型的人群,或者說不容易感染其他某種血型的人群。也就是說,血型不見得就是導致感染率升高或者減少的必然原因。

而要得出一個可靠的相關性結論,用來作為參考的對照數據就很關鍵。在這個研究中,參考數據為之前對武漢市3694名正常人的血型調查,這是一個歷史數據,這個數據能否真正代表新冠肺炎患者「所屬」人群本來應該有的血型分布?可能行,也可能不行,都是不確定的。

以A型血為例,假設真正的血型分布中A型比例不是32%,而是35%,那就不能可靠地得出「COVID-19患者中A型血的比例升高」這樣一個結論,因為即便有升高,也不一定能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升高的比例並不明顯。

其次,即便某個流行病學數據能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區別,但由於樣本數量不多, 如果擴大到更多的人群里,不能保證仍然有效。

同是這份研究里,其實也另外有285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 COVID-19患者,A 型血比例為28.77%,而對應的深圳正常人群的A型血比例為28.77% (論文中提供的參考數據為之前對深圳市23368名正常人的血型調查,A、B、AB、O型血比例分別為28.77%、25.14%、7.32%、38.77%),如果比較這兩個數據,就看不出「COVID-19患者中A型血的比例升高」。

更為重要的是,即便這個相關性的結論是成立的,也並不能用來指導防疫措施。比如說,從武漢的數據來看,A型血感染的風險增加28%,O型血感染的風險減少32%,這並不是說A型血的人必須乖乖呆在家裡,O型血就可以出去亂跑,或者說A型血就必須戴口罩,O型血就不用戴口罩。

如果與一個感染者進行了無保護的密切接觸,O型血的人被感染仍然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三、不同血型中病毒感染偏差的出現,可能是多種原因所導致

基於上述的原因,這樣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只能是為今後的研究提供素材,尋找一些更深層次的研究方向。這些結果對於普通吃瓜群眾來說,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不能過度進行解讀。

很多直接的原因,都可以導致不同血型中出現感染比例的偏差。

比如說,武漢的患者中,出現A型血比例升高這個現象。其實只要父母一方是A型血,孩子出現A型血的比例就會很高。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容易感染密切接觸者,很多家庭是全家感染。在武漢患者中觀察到的這個現象,是否其實只是反應了家庭聚集性感染這樣一個事實呢?

又比如說,不管是在武漢還是深圳的患者中,都觀察到「O型血的比例減少」。要確診是否感染,需要進行病毒核酸檢查,而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核酸檢查容易出現「假陰性」,也就是說,即便在病毒感染之後,還是沒有被確診。是否 O型血的人容易出現無症狀感染?或者容易出現假陰性呢?這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搞明白。

血型跟病毒的清除會不會有某些關係呢?不同血型的人,其實是因為紅細胞表面蛋白糖基化的類型不一樣。對於O型血的人來說,紅細胞表面沒有A抗原,也沒有B抗原,而體內既有抗A抗體,也有抗B抗體,對糖基化的免疫反應相對比較強。病毒的蛋白外殼上也有很多糖基化,是否O型血的人因為針對糖基化的免疫反應普遍比較強,因此有助於更快地清除病毒,導致核酸檢查陰性呢?這也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需要小心求證,要等病毒的抗體檢查試劑盒可以使用之後,重新進行研究,才能獲得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台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作者:一節生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