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未退,能接種疫苗嗎?

福州疾控 發佈 2020-01-18T06:32:51+00:00

母乳性黃疸多發生於足月的健康母乳餵養兒,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生後4~7天出現,2~4周達高峰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3個月才退盡;寶寶的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期間若停餵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30—50%,若再以母乳餵養,黃疸

不少寶寶滿月了黃疸還未消退,能不能接種疫苗呢?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聊有關嬰兒黃疸和疫苗接種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嬰兒黃疸

嬰兒黃疸(infantile jaundice)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主要是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黃染。黃疸只是一種症狀學上的診斷,它不是一種疾病。新生兒時期血清膽紅素>85μmol/L(5mg/dl)出現肉眼所見的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稱為新生兒黃疸。這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約60%的新生兒可出現暫時性總膽紅素增高。

嬰兒黃疸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生理性黃疸

單純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隨著年齡增長,多數可以自愈。

2.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原因複雜多樣,主要由於感染、圍生、母乳性、溶血、代謝等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以及膽汁排泄障礙所致。病理性黃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般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症狀發展快,程度重且長;足月兒2周不消退,早產兒3周不消退;嬰兒除黃疸外,還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恐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狀。

3.母乳性黃疸

接種醫生最經常碰到的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多發生於足月的健康母乳餵養兒,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可超過15~20mg/dl),生後4~7天出現,2~4周達高峰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3個月才退盡;寶寶的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期間若停餵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30—50%,若再以母乳餵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到原有程度。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能自行恢復。

如何檢測黃疸

在臨床上,檢測膽紅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採集靜脈血或微量血(TSB),另一種是經皮測疸(TCB),一般來說,TCB和TSB的相關性比較良好,因此醫生可以選擇用經皮測疸的方式來做大致判斷。使用經皮黃疸儀時,測定部位、角質層厚度、膚色以及不同儀器等都會影響到具體測定的數值,因此,經皮測疸只能作為參考,一旦達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檢測血清血膽紅素。

如何判斷黃疸未消退嬰兒能否接種疫苗

1

大致判斷黃疸的原因,滿月的孩子如出現黃疸,一般只有母乳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可能,要對照病理性黃疸的基本特點,排除病理性黃疸的情況;

2

看其一般發育狀況(特別體重增長情況),這提示了孩子是否存在基礎疾病,體重增長良好、一般狀況良好的孩子,即使黃疸值較高,也可考慮接種疫苗;

3

篩查孩子是否存在其他疫苗的接種禁忌證,切勿被黃疸吸引了注意而忽視了可能存在的其他禁忌;

4

注意家長的心理趨向,要和家長充分溝通以後,再決定是否為孩子接種疫苗。

接種建議

1.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患兒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2.病理性黃疸患兒需及時查明病因,暫緩接種其他疫苗,建議前往專科門診就診 。

結語

對於接種醫生們來說,正確掌握黃疸相關知識十分重要。對於黃疸未消退的兒童,既要注意甄別病理性黃疸,指導家長及時轉診,以免延誤病情;又要避免擴大禁忌證,使本該接種疫苗的兒童喪失接種機會;另外,要對存在母乳性黃疸的兒童進行家庭看護指導,讓家長更加信任接種醫生。

-----

-----

參考:1.世界衛生組織的各種疫苗立場文件

2.普羅特金的《疫苗學》第5版

3. 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

供稿:免疫規劃科

編輯:一粒芝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