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杜月笙與中國紅十字會

團結報黨派e家 發佈 2020-02-07T22:51:22+00:00

舊中國青幫的大頭目杜月笙,幫助蔣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中,指使流氓以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為名,誘殺總工會委員長、中共黨員江壽華等。

舊中國青幫的大頭目杜月笙,幫助蔣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中,指使流氓以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為名,誘殺總工會委員長、中共黨員江壽華等。此舉致使上海總工會80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蔣介石殺害。杜月笙的劣跡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漆黑一團。他曾多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做過一些善事,特別是他任副會長時正值抗戰前後,他在組織救護、運送軍用物資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的。

杜月笙是浦東高橋鎮人,生於1888年7月15日。少年時被舅父趕出家門,一直在上海灘廝混,後參加黑社會小組織,拜青幫「通」子輩頭目陳世昌為師,正式「在幫」。杜月笙的發家靠的是販運煙土,後來他曾任民國禁菸委員會委員,這真是令人忍俊不禁的諷刺。1947年,杜月笙曾親自審定過自己的一份履歷表,在「擔任職務」一欄上,共開列了38個頭銜,第三個職務便是「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由此可見,杜月笙對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這一職務是很重視的。

「一·二八」抗戰 救護募捐

有人認為,杜月笙被選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是在原副會長史量才被暗殺之後才被補推的。事實應該說是暗殺當日杜即被補推選為副會長,但據筆者查證:杜月笙在此之前就已經接觸紅十字會的工作,而且擔任了一定的職務。現在所能查到的是1934年9月,杜月笙已經由紅十字會會員代表大會公選為理事,並由理事會推選為常務理事。在杜月笙當選為副會長之後,他同時還被選為總會下屬機構救護委員會副主席和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這說明杜月笙被紅十字會選舉擔任重要職務,與他「樂善好施」及在工商界的影響有關。上海每次賑災募款均由杜月笙領銜,據統計,在「聞人」中,杜月笙捐款賑濟是最多的,所以他自然被推選為上海慈善團體的理事長。而且,每月杜月笙都要散發「濟貧月折」,貧民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兩日,均可憑摺領取救濟金。對於這些「樂善好施」之舉,無論如何褒貶,但誰也不能否認這確是事實。

在杜月笙當選為副會長的兩年前,他出於愛國心,曾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與史量才領導了上海的救護捐濟活動。《杜月笙先生大事記》載:「迨九·一八事起,不旋踵一·二八又猝發,我軍英勇奮鬥。先生念上海處全國經濟中心,交通之總紐,其勝其貶,國之存亡焉,立即與諸同志組織上海地方維持會,被推為副會長。一振臂而全市民眾,不論男女老幼,感攘臂起,供應軍需糧食於前線,安定金融生活於後方,救護傷兵於彈雨之下,拯救同胞於水火之中。創為救濟捐,則捐款表紛沓而至;徵集機車工具,則應召者急先恐後。且於救濟維持之外,設有政治、外交、租界問題、航空軍事務委員會。蓋先生之謀遠虛深,非僅為一時之維持地方已也。協定停戰之後,地方維持會結束,改為地方協會,旋先生亦改任會長……」這篇文字據說出自章士釗先生手筆。客觀而論,上述所記不免有誇飾之辭,但應該承認基本上是事實,杜月笙在工商、金融界有影響和號召力,在淞滬抗戰中,他確實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當然,地方維持會長史量才發揮了核心作用,杜月笙應該是受了史量才的鼓勵和影響。

八年抗戰 救護運輸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進攻上海,上海守軍奮起抵抗。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名義,聯合各團體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並同時成立救護隊10隊、急救隊13隊、臨時救護醫院24所,徵集救護汽車98輛,並特約公、私醫院16所收容受傷軍民。據統計,杜月笙所領導的救護輸送醫療工作,共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44398人。此後,杜月笙又籌劃在松江、崑山、蘇州、無錫、杭州、南京等地設立重傷醫院,每所醫院少則收治傷員二三百人,多則達三四千人。南京淪陷之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各地工作人員大多撤退到漢口。杜月笙親自乘飛機到漢口,與政府有關部門統一商定救護方針,在漢口成立臨時救護委員會,設置醫療隊37隊,後因需要逐漸增加至178隊,共有工作人員逾3000人。據統計,至抗戰結束,紅十字會所救護的軍民總數已達260萬人。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成績。當然,做出這樣的成績,與紅十字會廣大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但杜月笙在其中也發揮了作用。救護工作所需的物資、車輛,許多都出於杜的號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毀家紓難。」在這一點上,他號召他所能影響的團體(包括他的幫會組織)捐助抗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抗戰中,他堅持在上海,包括參加抗戰後援會工作,直至11月上海淪陷,他才秘密撤退。

在抗戰中的開始階段,海外物資大部分通過香港轉運國內,杜月笙以紅十字會名義辦理接收、轉運,為抗戰事業應該是做出了貢獻的。香港淪陷後,紅十字會總會於1940年移設重慶,主持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1942年,杜月笙籌建了重慶醫院,當時有床位300張,各科設備齊全,是當時最先進的戰時後方醫院,受到輿論的稱讚。另外,杜月笙在搜購、搶運戰略物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抗戰勝利後,杜月笙返回上海,督促上海復員工作,並協助恢復、加強了上海紅十字會分會的組織,對該會推進各種社會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

出走香港 晚景淒涼

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出走香港。蔣介石為防止他投向人民,曾派俞鴻鈞、洪蘭友專程遊說邀他赴台。杜以染病推拒。蔣發現杜欲回大陸,一方面散布謠言,說中共欲引渡他回內地清算,另一方面布置特工潛入香港,欲將杜暗殺。杜因驚懼而中風,並拒絕治療,1952年8月7日口述遺囑,8月16日彌留之際對妻子說:「把我的屍骨帶回上海,葬在浦東高橋老家。」由於台灣當局的阻撓,他的遺願終未實現,1952年11月遺骨被運往台灣,至今暫厝台北南郊大尖麓。

(文章來源於《團結報》2005年12月8日第三版)

作者:拾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