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都城史話·東漢卷》之十五:洛陽城的守衛者

野叟雜談 發佈 2019-12-30T10:08:08+00:00

作為首都,洛陽城的安全至關重要,朝廷高度重視洛陽城的守衛,多個部門都參與到了洛陽城的守衛工作。一、衛尉衛尉是兩漢列卿之一,級別為中二千石。衛尉的職責是負責皇宮的守衛,根據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衛尉,秦官,掌宮門衛屯兵。

作為首都,洛陽城的安全至關重要,朝廷高度重視洛陽城的守衛,多個部門都參與到了洛陽城的守衛工作。

一、衛尉

衛尉是兩漢列卿之一,級別為中二千石。衛尉的職責是負責皇宮的守衛,根據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衛尉,秦官,掌宮門衛屯兵。」由於皇宮並不止一座,所以西漢的時候每一座皇宮都設一名衛尉,比如長樂衛尉、未央衛尉等。

東漢的政府機構基本繼承了西漢的制度,負責皇宮守衛的依然是衛尉。《續漢書·百官志》記載:「衛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宮門衛士,宮中徼循事。」東漢皇宮有南宮、北宮之分,但並沒有單獨設立南宮衛尉和北宮衛尉,而是在衛尉之下設立了南宮衛士令和北宮衛士令。根據應劭《漢官》記載南宮有「漢官曰員吏九十五人衛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宮有「漢官曰員吏七十二人衛士四百七十二人」。這些人是守衛皇宮的主要力量。

衛尉的部屬還有公車司馬令,主要負責:「掌宮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征詣公車者。」公車司馬令的副手有公車司馬丞「選曉諱掌知非法」,公車司馬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根據東漢太尉胡廣的記載:「諸門部各陳屯夾道其旁,當兵以示威武,交㦸以遮妄出入者。」可見他們主要負責的是皇宮正門的事務。

左右都侯各一人,他們的級別是六百石,主要負責「主劍㦸士徼循宮,及天子有所收考」。他們不僅要負責皇宮的巡邏,而且皇帝下令抓捕什麼人,也都是由他們執行。應劭《漢官》記載右都侯所屬有「員吏二十二人,衛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侯所屬有「員吏二十八人,衛士三百八十三人」。蔡質《漢儀》曰:「宮中諸有劾奏罪,左都侯執㦸戲車,縛送付詔獄。在官大小,各付所屬。以馬被覆見。尚書令、尚書僕射、尚書皆執板拜,見丞、郎皆揖。」

皇宮的每座門都有一位司馬來負責,級別是比千石。總共有七座宮門,南宮南屯司馬負責平城門,北宮門蒼龍司馬負責東門,玄武司馬負責主玄武門,北屯司馬負責北門,北宮朱爵司馬負責南掖門,東明司馬負責東門,朔平司馬負責北門。總計有吏員三十六人,衛士五百二十二人。根據漢制,凡是在宮內服役人員都需要在宮門處有嚴格的登記,發給本人帶有所屬宮名字的憑證,出入宮門都需要嚴格檢查。臨時出入宮禁,也需要檢查,「若外人以事當入,本官長史為封棨傳;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正是由於衛尉承擔著比較重的責任,所以皇帝對於衛尉人選始終比較慎重。東漢初年,功臣李通、銚期、竇融等人先後擔任衛尉。後來外戚陰興、馬廖、馬光、竇固等人先後擔任過衛尉。

二、執金吾

執金吾本為初設於秦朝的中尉,負責京師的安全。在漢武帝的時候改名為執金吾,王莽時代改名為奮武,光武帝劉秀的時候又改為執金吾。

執金吾不僅要負責京城的守衛,而且在皇帝出行的時候擔任儀仗的先導官。起初光武帝劉秀曾經在長安的太學裡學習,見到了皇帝的儀仗,欣羨不已,不禁說道:「仕宦當為執金吾!」

進入東漢,作為列卿之一的執金吾級別依然是二千石,主要職責是:「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根據東漢胡廣的解釋,衛尉和執金吾的分工是,衛尉負責宮內的安全,而執金吾負責宮外的安全。因此,執金吾每個月至少要繞行皇宮三周。同時,京城裡的武器也都有執金吾來負責。執金吾的主要屬員就是武庫令。執金吾的核心武裝就是二百多人的緹騎部隊。根據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緹騎部隊是二百人,而劉昭注引《漢官》還有五百二十人的執戟。而且東漢繼承了西漢以來的傳統,執金吾的部隊都是鮮盔亮甲。

相對而言,東漢執金吾的重要性在逐漸下降,西漢時執金吾的重要屬員中壘校尉、左右京輔都尉等職在東漢都已經省並。西漢時還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負責皇帝每次外出時儀仗先導,清空道路。東漢以後這些都被省並,皇帝每次外出只是臨時指派一個郎官來擔任先導,而且也不再隸屬於執金吾。

三、越騎校尉、屯騎校尉、射聲校尉、長水校尉、步兵校尉

與京城洛陽的守衛有關的職務還有越騎校尉、屯騎校尉、射聲校尉、長水校尉、步兵校尉等職。

其中越騎校尉所統領的是南方的越人歸順漢朝以後所組成的部隊。長水校尉所統領的是北方胡人歸順漢朝以後所組成的部隊,主要由烏桓人組成。射聲校尉所屬部隊以善於射箭而聞名,尤其是黑夜之中作戰,可以聞聲找到目標並加以消滅。這五校尉共同的職責就是「掌宿衛兵」,他們總共統領近五千人的部隊。西漢的時候守衛京師的還有胡騎校尉、虎賁校尉,東漢之後都被撤銷省並了。他們不僅鎮守京師,而且也往往受命出征。比如長水校尉耿恭在西域立下大功,越騎校尉馮柱也曾多次出征西域。漢和帝時,關中羌人反叛,越騎校尉趙世受命平定了叛亂。

從級別上說,這五校尉都是比二千石的高官。但是,他們卻由六百石的北軍中候統領。西漢的時候,中壘校尉是他們的統領。東漢中興之後,取消了中壘校尉,而以六百石的北軍中候來統領。以低級軍官來監管統領高級將領,目的只有一個:加強皇帝對軍權的控制,收到以輕御重的效果。事實上,他們誰也無法統領誰,最終軍權被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他們對於守衛京城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平時五校尉又沒有什麼特別繁忙的政務,「時五校官顯職閒,而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畢給,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這些職位也往往為皇親國戚所霸占。比如竇憲專權的時候,他不僅控制了衛尉,而且射聲校尉、步兵校尉也都是他的私人。鄧太后臨朝的時候,她的堂兄鄧康就擔任了越騎校尉。梁冀專權的時候,衛尉、屯騎校尉、長水校尉、越騎校尉等,都在他的控制之中。漢桓帝立竇妙為皇后,立即任命其父竇武為越騎校尉。東漢後期宦官專權的時候,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就是仰仗宦官的鼻息而升任此官職的。宦官頭子曹節之弟曹破石在擔任越騎校尉的時候,更是為非作歹,欺壓良善,罪行累累。

在東漢的政治生活之中,這五校尉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漢安帝去世後的政變中,閻太后詔越騎校尉馮詩入宮守衛宮門,太后還許諾馮詩如果能得到廢太子劉保可封萬戶侯。而馮詩偽裝答應了他們,之後卻站在了劉保一方。而馮詩的這次選擇可以說是這次政變成敗的關鍵。漢靈帝初年,屯騎校尉馮述與竇武一起謀誅宦官,事敗而被誅。其後,步兵校尉劉納等人也曾試圖發動政變剷除宦官勢力,可惜謀泄被誅。

也先後有過一些名將擔任這些職務,比如班超在從西域回到洛陽之後也曾經出任過射聲校尉,也曾經在西域建功立業的耿恭曾擔任長水校尉。擔任這些職務的並不一定就是軍人,也有不少儒生出任軍職。漢明帝時大儒桓郁在擔任越騎校尉期間,承擔起了教導太子和諸王的責任,他還曾任屯騎校尉。漢章帝時,召開白虎觀會議的提議最初就是有長水校尉樊儵提出的,史在樊儵「與公卿雜定郊祠禮儀,以讖記正五經異說。北海周澤、琅邪承宮,並海內大儒,儵皆以為師友而致之於朝」。漢章帝時擔任長水校尉的賈復也是一位儒生,他「兼通儒術,毎燕見常使與少府丁鴻等論議於前」。漢順帝時,屯騎校尉伏無忌,曾受命「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元嘉中,桓帝復詔無忌與黃景、崔寔等共撰漢記,又自採集古今刪著事要,號曰:《伏侯注》」。著名學者樓望、劉珍等人也曾出任越騎校尉。漢安帝之師桓焉曾任步兵校尉。

正因為五校尉位高權重,也有不少人從這些職務進一步晉升為卿相之職,比如劉愷就從長水校尉升遷為太常,不久就升任三公。劉寬由屯騎校尉升任九卿,之後升任三公。袁逢直接由屯騎校尉升任司空。

四、城門校尉

洛陽城有十二座城門,城門的安全由城門校尉來負責。根據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記載,城門校尉的級別是比二千石。城門校尉的屬官有千石的司馬和六百石的城門候。

城門校尉關係洛陽城的安危,非比尋常。因而擔任城門校尉者往往都與當權者關係密切。光武帝的時候,擔任城門校尉的就是皇后郭聖通之弟郭況。光武帝雲台二十八將中的臧宮也曾任城門校尉,功臣竇融之弟竇友、竇友之子駙馬竇穆也相繼擔任城門校。漢章帝時,任命明德馬皇后之弟馬防為城門校尉。馬防受命討伐羌族之亂,「還拜車騎將軍,城門校尉如故。防貴寵最盛,與九卿絕席」。漢章帝去世後竇太后臨朝,由竇憲的叔父竇霸任城門校尉。鄧太后臨朝稱制,城門校尉為其弟鄧悝。漢安帝身後閻太后臨朝,其弟閻耀出任城門校尉。漢桓帝去世後,竇皇后和其父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迎立了漢靈帝。

每座城門有一位城門候來具體負責。東漢初年,有一次光武帝劉秀外出打獵,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等回到了洛陽城上東門下,城門已經關了。光武帝派人喊門,上東門的城門候郅(zhì)惲拒絕開門。光武帝讓人打著火把照自己,告訴城上這是皇帝駕到。郅惲卻說天黑看不清楚,依然拒絕開門。光武帝沒有辦法,只好繞到其他的城門才得以回宮。第二天,光武帝還沒來得及怪罪郅惲,郅惲反而主動上書責怪光武帝,他說:「昔文王不敢盤於游田,以萬人為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其於社稷宗廟何?暴虎馮河,未至之戒,誠小臣所竊憂也。」光武帝不僅沒有怪他,反而特別賞識他,後來郅惲官至長沙(今湖南長沙市)太守。而那個放光武帝進門的東門城門候卻被貶。

五、光祿勛、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東漢中郎將的情況比較複雜,東漢建立之初,大將來歙就是以中郎將的身份統領眾軍攻打隗囂。東漢政權穩定下來之後,正式設立了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他們都統屬於光祿勛。

光祿勛是東漢列卿之一,中二千石。光祿勛的職責是:「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宿衛門戶。」同時還要對郎官進行考核,「考其德行而進退之」。光祿勛也要承擔一定的禮儀事務,在國家祀典中,「郊祀之事掌三獻」。

根據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記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的級別都是比二千石。其中五官中郎將統領五官郎,左中郎將統領左署郎,右中郎將統領右署郎。所有的這些郎官都有宿衛宮廷的職責,「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這些郎官並沒有具體的員額規定。

虎賁中郎將負責統領「虎賁宿衛」。這些虎賁郎並沒有具體的員額,多至千餘人。虎賁中郎將的屬員左右僕射主要負責訓練虎賁郎射箭技能。左右陛長則是負責統領虎賁郎在殿中宿衛。虎賁中郎將的屬員還有: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等,都沒有具體的員額。據荀綽《百官志注》記載:「虎賁諸郎,皆父死子代,漢制也。」虎賁中郎將因為是武將,其正式的冠服是武弁,同時要戴鶡尾。

羽林中郎將負責統領羽林郎。這些羽林郎都是三百石的級別,並沒有具體的員額。羽林郎也要「掌宿衛、侍從」。羽林郎的來源一般都是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弟。他的屬員還有羽林左監和羽林右監,他們負責統領孝廉郎。孝廉郎從羽林郎中擇優選拔。孝廉郎往往有很好的前程,比如漢安帝元初六年,朝廷下令:「光祿勛與中郎將選孝廉郎寬博有謀,清白行高者五十人,出補令、長、丞、尉。」

所有郎官從理論上都是政府的候補官員,不少人從郎官起家,平步青雲。

東漢的使匈奴中郎將,也是比二千石。他主要負責與匈奴有關的事務,並不承擔京城的守衛職責。

中郎將不僅要承擔起宿衛職責,必要的時候,也會領兵出征。建武十七年,皖城地區反叛,光武帝劉秀派虎賁中郎將馬援前去平定。漢明帝即位之初,關中羌人反叛,漢明帝派時任中郎將的竇固討平之。東漢末年名將朱雋以右中郎將之職討伐黃巾軍。中郎將也經常在朝廷的各種儀式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名臣楊賜去世後,朝廷就派左中郎將郭儀「郭儀持節追位特進,贈司空驃騎將軍印綬」。中郎將中以五官中郎將地位為最高,五官中郎將還要承擔一定的舉賢之責。東漢後期名臣黃琬在擔任五官中郎將期間「典選舉,不偏權富,而為埶家郎所譖訴,坐免」。

朝廷在分設了五個中郎將之後,原來的中郎將之職並沒有取消,光武帝劉秀時期王梁、馬成、馬武等人都曾經出任過中郎將,漢明帝馬皇后的弟弟馬防、漢章帝時名將竇固、漢和帝初年的劉尚也都曾出任過中郎將一職。不過,這時候的中郎將具體職掌是什麼,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從文獻記載看,領兵出征仍是中郎將的第一要務。漢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先零羌寇益州,朝廷遣中郎將尹就討平之。梁太后臨朝之時,東南一帶動盪不安。朝廷派中郎將趙序等人討平之,將軍滕撫也以功拜中郎將。東漢後期的名將皇甫規、段熲也曾任中郎將一職。中郎將除了要承擔起一定的軍事職能外,還有部分禮儀職能,比如代表朝廷任命高級官員、出席重要大臣的葬禮等等。竇憲北征取得巨大勝利後,朝廷就派中郎將前往軍中:「中郎將持節即五原拜憲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

而有些時候,文獻記載中的「中郎將」,顯然是以上各種中郎將的省稱。比如漢和帝永元五年南匈奴反叛,朝廷派中郎將任尚討滅之。顯然,任尚的職務應該是使匈奴中郎將。後來文獻也多次提到任尚,都直接稱呼其為中郎將。永元六年,使匈奴中郎將杜崇曾奉命出征,但是當永元七年杜崇被下獄而死的時候,文獻記載其職務就是中郎將。延熹十年和永康元年,文獻中三次提到張奐,其中前後兩次稱他為使匈奴中郎將,而中間一次則稱他為中郎將。有時,中郎將也有可能是其他中郎將的省稱。比如漢安帝元初六年選拔孝廉郎的詔書里提到中郎將,則顯然是羽林中郎將的省稱。陰嵩在任職中郎將時,「監羽林十餘年,以謹勅見幸」,顯然他所擔任的應該是羽林中郎將。劉隆曾任左中郎將,而在其傳記中直接稱之為中郎將。

東漢末年又設置了東南西北四中郎將,統兵徵發。見於記載董卓為東中郎將、盧植為北中郎將、獻帝以曹操為南中郎將。還有鎮賊中郎將、討冦中郎將,漢靈帝時右中郎將朱雋討破黃巾軍之後,被任命為鎭賊中郎將,南陽宗資為討冦中郎將。這些都不清楚初設於何時。漢靈帝時期還有破鮮卑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

光祿勛的屬官還有比二千石的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這些都尉也都沒有具體的員額,他們從名義上講也都是武官。

中郎將職位顯赫,不僅任職者非同尋常,而且很多中郎將後來都平步青雲,位列卿相。光武帝劉秀建武二十年,功臣劉隆由左中郎將拜驃騎大將軍,代理大司馬,任職八年。光武帝末年,虎賁中郎將梁松受遺詔輔政。光武帝時期的大司空張純曾出任虎賁中郎將,張純之子張奮曾任左中郎將、五官中郎將,最後也官至司空。至於皇親國戚出任中郎將者,更比比皆是。比如和熹鄧太后的兄弟鄧隲、鄧京、功臣之後駙馬岑熙、著名外戚竇憲、竇篤、閻崇、梁冀、何進等。

和平年代裡,也有儒臣而出任中郎將者。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之時,就是讓五官中郎將魏應代表皇帝來提出問題。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五官中郎將堂溪典也曾參與到熹平石經的刊刻工作之中。東漢著名學者賈逵、魯丕、承宮、召馴、鍾興、樓望等人都曾經出任左中郎將,魯《詩》學者包咸、《春秋》學者周澤曾出任右中郎將。著名《尚書》學者桓榮的弟子何湯曾以虎賁中郎將之職入授太子劉莊,即後來的漢明帝。另一位《尚書》學者張酺和《易經》學者戴憑也曾任虎賁中郎將。東漢另一位大儒鄭眾還曾任中郎將。鄭眾不僅出任軍職,而且也曾出兵西域,建功立業。可見那個時代的儒生,遠非後世手無縛雞之力者所可望其項背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