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病毒最可怕?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生物安全等級

趣說正史 發佈 2020-01-30T15:02:12+00:00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疫情的發展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也再一次讓"病毒"這個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許多人在了解防控病毒措施的同時,也在了解何為病毒,為何它會給人類及社會帶來如此大的危害。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疫情的發展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也再一次讓"病毒"這個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許多人在了解防控病毒措施的同時,也在了解何為病毒,為何它會給人類及社會帶來如此大的危害。的確,雖然病毒是地球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非細胞型生物,但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人對它的認識卻並不充分,也並不認為病毒能給人類帶來多麼巨大的危害。然而實際上,病毒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其對於人類的危害也有不同的等級。那麼,哪種病毒最為可怕?科學界對此有一個具體的安全等級劃分,本文便帶您了解一下何為生物安全等級。

生物一級安全等級

現如今國際通行的生物安全等級標準是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建立的,為的是區分在實驗室中進行科學研究的風險標準,而這一標準的設立可以視為對於生物危害程度的一個判斷標準。

生物安全等級一共有四級,其危害程度也是逐級遞增的。一級安全等級是最低的安全等級,其代表性病毒為麻疹病毒與腮腺炎病毒。麻疹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疾病了,它多發於兒童,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出疹的過程中也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是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過中國在1965年就開始普及麻疹疫苗的接種,現如今中國的大多數兒童都接種過麻疹疫苗,該病的發病率也因此大幅下降。而腮腺炎也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狀為腮腺腫脹、發熱等,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

這類疾病本身危險性並不大,治療起來也不困難,但麻煩的一點就在於其傳染性較強,特別是到了一定的季節,就會出現集中性病患增加的情況,因此做好疾病的宣傳與防護知識普及就很重要。而引起這類疾病的病毒則屬於生物一級安全等級,對人類的危害性較小,科研人員在進行研究時不需要穿戴特殊的安全保護設施,也無需儲藏在生物安全櫃中。

生物二級安全等級

相比於一級安全等級,二級安全等級的生物是指具有中等程度危險並能夠引起人類疾病一類生物的總稱,其代表性病毒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病毒之一,它主要分為三類,即甲、乙、丙三類流感。其中甲、乙兩類流感病毒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非常容易變異,其代表性的疾病便是屬於甲型流感病毒亞型的禽流感,禽流感病毒經變異後可以感染人類,而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引起的症狀雖與感冒相同,但症狀往往更為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爆發禽流感疫情之後,往往會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嚴控疫情的發展。另外具有代表性的甲型流感病毒則是H1N1甲型流感,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豬流感,同樣是為人們所熟知的流感病毒之一,危險性也不可小覷,韓國著名的災難片《流感》講述的就是豬流感傳播的故事。

相比於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其危險性較小,傳播性也較小,往往只能引起局部地區的傳染。乙型流感俗稱流行性感冒,是大眾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往往在換季時機出現併流行,比如現如今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之際,很多人雖然也有咳嗽、發熱的症狀,但卻並不是由新病毒傳染所致,而只是普通的流感,因此正確區分病毒感染與流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丙型流感是流感病毒中對人類危害最小的,它往往只能引起一些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極少造成例如甲乙型流感引起的大規模傳染。而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了牛流感病毒,並將其歸為丁型,其主要感染對象為牛,暫未發現對人類產生過危險。

這類流感病毒由於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其中一些變異種往往能夠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被歸類為生物二級安全等級。在這一等級中,科研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操作培訓與專業人士的指導,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以防自身感染和污染外散,病毒樣本也許存放在二級生物安全櫃中以防泄露。

生物三級安全等級

被劃為生物三級安全等級的病毒是能夠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程度的生物病毒,它不但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而且致死率也比二級安全等級的病毒要高,研究這類病毒的科研人員需要採取非常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自己本身不能暴露在病毒面前,必須穿戴防護服,操作也需經過嚴格的培訓並按照操作手續來進行,同時實驗室安全等級也很高,必須做到病毒不能外泄。總而言之,這個等級的病毒相比於前二者其危害性與防護等級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是人類需要重點防護的對象之一,代表性的病毒是HIV病毒、狂犬病毒與SARS病毒等。

HIV病毒即人們所熟知的愛滋病病毒,全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免疫系統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防護系統,它能保護人類抵禦想要侵入人體的一些細菌或病毒,然而愛滋病病毒它能夠攻擊人體的輔助T淋巴細胞系統,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缺陷,並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的下降,最終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會死於由於免疫功能喪失而引發的一系列併發症。愛滋病現階段無法治癒,且自其上世紀80年代出現第一個人類感染者以來,現如今已成為感染人類最多的病毒之一,其傳播途徑只有三種即性傳播、母嬰傳播與血液傳播。愛滋病感染現已成為各國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愛滋病防護知識的宣傳,加強對這一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已成為人類刻不容緩的事情之一。

狂犬病毒亦是人們非常熟知的病毒之一,其不但潛伏期長,且致死率高達100%,一旦發病則無力回天,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毒。然而不要被其名字所騙,狂犬病毒並非只通過犬類傳播,貓甚至一些野生動物中亦可能攜帶狂犬病毒。由於現在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對於狂犬病毒的防護也變的越來越重要,一定要定期帶寵物去醫院打預防針,而且如果不甚被寵物所傷,也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去醫院打狂犬疫苗。

SARS病毒即我們非常熟知的非典,全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SARS的特點是傳染性強,致死率高,傳播速度也很快,能夠引起高熱、咳嗽及一系列呼吸系統疾病。病毒的來源多年來一直是科研人員困惑的問題之一,2013年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發表研究成果,認為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原始攜帶者,它可能是在某一時刻感染了作為中間宿主的果子狸,在果子狸體內產生了變異,而後經果子狸傳給了吃野味的人,從而使得病毒在人類之間傳播。

2003年的SARS事件至今令許多國人記憶猶新,令我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現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雖然不是SARS病毒,但其與SARS病毒屬於近親,且傳染性比SARS更強。而且非常令人痛心的是,此次疫情爆發的原因可能與03年非典疫情爆發的原因一致,都是吃野味所致。為了今日的悲劇日後不再重演,這個問題今後必須受到國人的重視了!

生物四級安全等級

雖然愛滋病病毒等為人們熟知的病毒已經非常恐怖了,然而地球上確實還存在著比愛滋病病毒等更為可怕的病毒,這類病毒以極強的傳染性,高致死率以及現如今並沒有有效疫苗或者治療方法來應對而聞名,因此被歸為四級安全等級,即最高的安全等級,其代表性的病毒為伊波拉病毒與馬爾堡病毒。

伊波拉病毒可以說是最為臭名昭著的病毒,很多人認為它就是現實中的"喪屍病毒"。伊波拉病毒是一種纖維病毒,能夠引起極為嚴重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體內外出血等一系列併發症,致死率極高,通常在50%—90%之間,且死狀非常恐怖。2014年西非地區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疫情震動了全世界,當年出現的感染者及疑似感染者就將近兩萬人,其中有六千餘人不治身亡,全世界大量優秀的醫護人員投入到抗擊這場疫情的戰役之中,經過艱苦的努力,才終於有效遏制住了疫情擴散的勢頭,19年新出的美劇《血疫》便是改編自真實的抗擊伊波拉疫情的故事。可以說,伊波拉病毒是當今世界最為恐怖的病毒之一,是毫不為過的。

馬爾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類似,都是屬於纖維病毒,能夠引起病毒性出血熱,感染症狀與伊波拉類似,其致死率較伊波拉稍微低一些,但依然是一種非常恐怖的病毒。2004年安哥拉爆發了馬爾堡病毒疫情,導致300多人身亡。這種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即通過血液、排泄物、唾液等物質傳播,多發生於非洲。其知名度雖然不如伊波拉,但依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恐怖的病毒之一。

這種病毒並劃為生物四級安全等級,研究者接觸這些病毒,首先是必須經過嚴格的操作培訓,而且必須在完全封閉安全的環境中進行,不准單獨對此類病毒進行研究。進出實驗室也必須採取相當嚴格的消毒防護措施,實驗室也必須具備嚴防病毒外逃的設計,一旦出現病毒泄露事件,以毀滅病毒嚴防其進入人類世界為第一要務。由於超高等級的安全防護措施與超高標準的操作要求,這類實驗室又被稱為"魔鬼實驗室"。

結語

人類在短短數千年的時間裡實現了知識與技術的大發展,大進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科學與清晰,然而畢竟人類未知的領域還有很多,安全並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危險其實一直都存在我們的身邊。

面對這些危險,人類除了要不斷加強科學探索,找到化解其對人類威脅的辦法之外,保持一顆對大自然,對未知領域敬畏的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由於有人亂吃野味所致,而在一些戰亂地區,為了給敵人造成最大限度的殺傷,生物武器或者生化武器的研發與運用也一直沒有停止。抗日戰爭時期,日軍731部隊對我國造成的慘重傷害,也至今令我們銘記。可以說,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由於人類歷史上的慘痛記憶,是需要所有人類警醒的。

最後,希望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能夠很快結束,同時也希望,當人們的生活再次歸於平靜之時,不要忘了今日的教訓。尊重科學,尊重自然,才是人類防範最危險病毒的最好辦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