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關心母親健康,讓類風濕媽媽遠離痛苦

風濕免疫科喬方醫生 發佈 2020-05-10T09:10:48+00:00

今天是母親節,你給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有些人認為,類風濕女性是不能生孩子的,孩子也會得類風濕,這種觀念是嚴重錯誤的。

今天是母親節,你給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珠寶首飾、護膚用品、理療儀、香水、小電器還是生活用品?琳琅滿目、五花八門,肯定挑花了眼!其實,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是對她們健康的呵護。人到中老年,易患疾病逐漸多了起來,作為子女多關心媽媽的健康,保護媽媽遠離疾病,勝過任何外在的禮物!

出現這些症狀,媽媽可能患類風濕關節炎

中老年女性常被關節疼痛困擾,當媽媽出現這些症狀時,要小心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腫痛。類風濕早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對稱性的手、足小關節疼痛或者腫脹,以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受累最為常見。早期腫脹原因以滑膜關節周圍組織的水腫和炎性細胞滲出為主。疼痛多呈對稱性、持續性,不少患者有明顯的關節處疼痛或按壓痛。

關節僵硬。患者清晨清醒後如果出現手指或腳趾關節發緊、僵硬,慢慢活動一段時間後,僵硬的狀態會逐漸好轉,這就是晨僵!晨僵是類風濕的典型症狀,關節僵硬的症狀在午後休息後也可能出現,只是沒有晨僵那麼嚴重。

其他症狀。類風濕患者早期還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等症狀,有這些情況出現,也要小心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理論上可見於任何年齡,在四川地區,尤其高發於40~60歲女性。當媽媽們有符合以下條件時,患類風濕幾率更高,尤其要注意:

①血緣親屬中,有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②血緣親屬中,有人患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其他風濕病;

③更年期女性,和產後女性;

④長期處於精神壓力過大狀態;

⑤長期處於緊張勞累狀態;

⑥長期陰冷潮濕環境居住或工作;

⑦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媽媽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子女該怎麼做

早找風濕免疫科醫師

當媽媽出現疑似類風濕關節炎症狀時,子女一定要及時帶媽媽到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科檢查確診。類風濕致殘率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就是,患者在發病的前兩年容易誤診誤治,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導致後期病情更難控制。

在類風濕臨床診斷標準中,以下7項如果有4項以上符合,就可以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

①早晨關節僵硬至少持續1個小時,持續6周以上。

②具有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持續6周以上。

③手關節掌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脹,持續6周以上。

④關節腫脹呈對稱性,持續6周以上。

⑤包括手部關節影像學的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鬆或明顯的脫鈣現象)。

⑥皮下結節。

⑦類風濕因子陽性。

早期類風濕患者,除了RF和CCP等抗體檢查外,還應進行肌骨超聲檢查和MRI,減少誤診漏診。

安撫情緒

如果媽媽確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子女首先要安撫好媽媽的情緒。類風濕在以往被稱為「不死的癌症」,但現在隨著醫學的進步、對類風濕研究的加深以及多種新療法的問世,如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堅持規範的治療,類風濕病情發展是可被控制的,致殘是可規避的,臨床治癒是可達到的。

分辨正確信息,避免誤入誤區

中老年媽媽往往缺乏對正確信息的篩選能力,子女這時候要加強類風濕防治知識的學習,關心媽媽治病用藥情況,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誤區:

①使用民間偏方。

很不不法商販,利用類風濕患者治病的急切心理,推出所謂能治癒、無副作用的神藥或偏方,很多患者都上當。目前能根治類風濕的藥物還不存在,治療難度本來就大,如果再被這些偏方耽誤治療時間,控制病情更是遙遙無期。在有些偏方中,要麼大量使用藤類藥或蟲類藥,要麼添加激素,甚至還有重金屬,長期服用導致非常嚴重副作用。


②盲目跟風用藥。

類風濕治療可能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有些患者渴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自己用藥一段時間沒有明顯療效,聽到別人吃什麼藥病情好轉,就趕緊依葫蘆畫瓢買回來吃。要知道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是因人而異的,別人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對他有效的藥對你不一定有效。患者要有耐心,相信醫生、配合醫生,積極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療法。


③擅自停藥換藥。

有不少患者,用藥一段時間,療效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值,就頻繁換藥,或者認為醫生開的藥有副作用,就不吃,甚至覺得類風濕就是關節痛,治不治都沒關係。病怎麼治,患者還是應該聽醫生的,醫生是根據患者病情的個體情況用藥的,副作用都會考慮到,只要嚴密監測,安全耐受是有保障的。

為母親打造健康居住環境

類風濕患者除了堅持治療,在生活中避免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刺激也十分重要,子女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對媽媽的照顧:

①舒適的起居環境

媽媽居住的房間應通風向陽,要經常打開門窗,增加日照時間,保持空氣流通。床上的被褥應柔軟舒適,要勤換洗晾曬,保持乾爽。如果起居環境比較潮濕,要通過勤通風、鋪防潮布、使用除濕劑、除濕機等方法,儘量減少潮濕度。


②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類風濕患者是行走的「天氣預報」,遇到陰雨天氣時症狀格外明顯。子女應經常關注天氣預報,提醒媽媽注意防寒。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要提醒媽媽根據天氣變化添衣減衣服,避免受涼。

③保證合理的膳食

類風濕患者飲食總體上應清淡一點,對於明顯引發過病情的食物,要忌口,儘量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同時要注意蛋白質、鈣、維生素的攝入,保證能量充足,避免營養不良,但不可盲目進補。

➃加強身體鍛鍊

子女要鼓勵媽媽多參加一些身體鍛鍊,鍛鍊有助於加強自己的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尤其是類風濕患者,不能因為怕疼就長期臥床或停留在舒適的姿勢,長此以往可能導致關節退化和肌肉萎縮,更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的功能鍛鍊,有助於康復。

➄提醒媽媽保護關節

對於年紀較大的媽媽,子女要提醒她們注意保護自己的關節。行走時和運動時要注意摔傷、扭傷,也不可過於疲勞。如果有關節疼痛的情況,要在生活中多使用輔助工具,儘量避免疼痛的關節受力,以免傷上加傷。

➅生活規律心情放鬆

提醒媽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娛樂休閒要適時適度,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生活中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少類風濕患者發病就是有心情抑鬱引起的,笑一笑、疾病少,保持輕鬆的心情,對疾病的防治都十分重要。

類風濕女性,不該成為媽媽?

有些人認為,類風濕女性是不能生孩子的,孩子也會得類風濕,這種觀念是嚴重錯誤的。事實上類風濕的家族聚集較低,並不能算是遺傳疾病,類風濕女性即便生下了女兒,孩子也不一定會患病,是否發病還和後天環境刺激等多種誘因有關。

類風濕患者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要做好這幾件事:

①選擇合適的時間懷孕。類風濕患者應選擇通過充分治療後,病情緩解最好深度緩解的時候懷孕,停藥最少3個月以上,儘量避免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②防止產後復發。女性在懷孕期間,血液中糖皮質激素、雌激素、孕酮明顯增高,病情會得到緩解,孕期一般不會復發。但生完孩子後,隨著這些激素水平的下降,身體未完全恢復,產後1-3月極容易復發,這時期要做好各種防護。


子女是上天賜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多抽時間陪陪媽媽,關心她們的健康,幫助她們遠離類風濕等疾病的困擾,就是子女能給媽媽最好的回饋。今天母親節,願天下的媽媽都遠離疾病,健康開心每一天!

#健康科普排位賽##健康過五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