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主要病因是什麼?骨折後康復調理介入的最佳時間及方法乾貨

正骨手法 發佈 2020-01-24T18:06:27+00:00

一般來講,骨折固定後第1天,就應改開始系統的康復治療;骨折固定後1個月內,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期,對肢體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錯過這一時期,骨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一般來講,骨折固定後第1天,就應改開始系統的康復治療;骨折固定後1個月內,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期,對肢體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錯過這一時期,骨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骨折,臨床上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發生於運動創傷、意外事故或骨質疏鬆等。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骨折的主要病因

對於骨折情況較輕者,通常使用石膏進行固定;而對於骨折情況較為嚴重,出現粉碎性骨折或是高齡骨折患者等情況,則需要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骨折後的治療方式決定了患者在骨折後長期制動,「傷筋動骨一百天」就是由此而來,但長期制動會導致骨折周圍的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甚至血管栓塞或長期臥床引起褥瘡或肺炎。

及時的康復治療可以改善或者預防這些問題的發生,避免關節僵硬、創傷性關節炎、肢體壞死等併發症的發生,使患者的骨關節功能恢復到最佳狀態,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康復治療介入骨折的最佳治療時間是什麼?

一般來講,骨折固定後第1天,就應改開始系統的康復治療;骨折固定後1個月內,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期,對肢體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錯過這一時期,骨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在康復訓練的早期,也就是骨折後的2周內。此期功能鍛鍊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鬆,通過肌肉的等長收縮可以預防肌肉萎縮或粘連。

康復訓練的中期,也就是傷後2周至6周。此期除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以防關節的活動度下降;在病情允許下,應儘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此外,可配合物理治療及中醫治療以達到消腫、化瘀並促進骨痂形成。

康復訓練的後期,也就是骨痂改造塑性期,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康復訓練主要形式是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使各關節迅速恢復到正常活動範圍和肢體的正常力量。



骨折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折術後康復可以協調運動與固定之間的矛盾,預防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可有效地促進水腫消退,促進創面恢復,減少肌肉萎縮的程度,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提高功能障礙後期的手術效果。

骨折術後康復的開始時間儘可能要早,一般在骨折得到復位固定後即可開始。骨折得到復位固定後指的是石膏固定已經幹了或牽引已經安裝好或已施行了內固定術後,病情穩定即可開始。

1、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應從骨折後就及時開始,並一直持續到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後。

2、關節鬆動術

關節屈伸活動及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粘連松解。

3、關節活動度練習

早期可行持續被動活動(CPM),疼痛改善後可行助力或主動活動。

4、步行訓練

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可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從藉助平衡槓、助行器的部分負重,逐漸過渡到完全負重。



5、全身訓練

避免深靜脈血栓、呼吸系統感染等併發症,增強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

6、物理治療

超聲波、紅外線和電刺激治療。有消炎消腫、緩解疼痛等作用。

7、中醫治療

針灸、艾灸、推拿和拔罐等治療對骨關節的康復及頸腰椎疾病的康復也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骨折治療並不是單純地打個石膏或者做個內固定手術,然後禁止躺上個「一百天」就完事了。一定要進行積極的康復鍛鍊和治療,這樣骨折才能恢復得好、恢復得快,而且能夠有效避免很多骨折後遺症的產生。



如果您認為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讚轉發。正骨傳承網分享正骨手法,傳承和發揚正骨文化,歡迎更多正骨行業的老師及愛好者一起加入,分享、交流、學習!(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其它用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