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症早期的7大部位預警信號,早知道早干預早治療

李愛琴營養師 發佈 2020-01-01T13:08:42+00:00

事實上,從王女士那兒了解到了她患上如何患上糖尿病的,以前自己是開店做生意的,由於平時時間緊張,一日三餐、起居都不規律,也從來沒有做過體檢,後來發現自己身體疲乏,走一段不長的路程都需要歇好幾次,還有就是眼睛越來愈模糊,然後就上醫院去做了檢查,確診為糖尿病,而且醫生告訴她,你得了糖尿

我們中心有一位王女士,今年54歲,糖尿病患者,目前在注射胰島素,來到這兒就是想通過飲食治療來更好的管理好血糖水平,避免併發症的出現。事實上,從王女士那兒了解到了她患上如何患上糖尿病的,以前自己是開店做生意的,由於平時時間緊張,一日三餐、起居都不規律,也從來沒有做過體檢,後來發現自己身體疲乏,走一段不長的路程都需要歇好幾次,還有就是眼睛越來愈模糊,然後就上醫院去做了檢查,確診為糖尿病,而且醫生告訴她,你得了糖尿病至少有四五年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是的,生活中像王女士這樣的人很多,就是因為糖尿病前期症狀不明顯,很多人都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糖尿病已經找上了自己,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以某種併發症或是伴隨情況就診,或是在健康體檢中被檢出的。

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是的,這是因為併發症會有生命危險的。大量的臨床實驗研究告訴我們:治療糖尿病併發症重在一個「早」字,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然而這個早知道,身體各個組織器官,五官都是有危險預警信號發出的,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要予以留心。



1、眼睛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由於長期的血糖水平控制不好,首先是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主要改變為微動脈瘤。出血點、滲出。進而形成眼底新生血管、玻璃體出血,最後導致纖維增值,收縮後引起視網膜剝離。除此之外就是由於晶體混濁所致的白內障。

所以,當發現視力減退,上臉下垂,視物模糊、頭痛頭暈等症狀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預警型號。



2、口腔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周圍神經,比如口腔黏膜的乾燥,牙周組織局部的微循環損害而表現為牙齦紅腫,牙痛、牙周組織水腫、牙齒鬆動、恢復能力差,免疫力低下,而且容易感染。

3、皮膚

皮膚病變是糖尿病伴隨情況,可出現皮膚瘙癢、乾燥、增厚,反覆出現毛囊炎、癤腫、癰及皮膚潰瘍等



4、骨關節

糖尿病患者患骨關節炎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4倍以上,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缺乏,鈣、磷、鎂代謝障礙,所以在血糖控制不良時,就會出現肝性營養不良和腎臟疾病,致使活性維生素D的減少,鈣吸收不良。導致骨質疏鬆以及關節周圍神經病變,比如關節面不規則碎裂,關節間隙變窄或關節脫位、關節腫脹疼痛等致使活動受限。



5、腎臟

糖尿病腎病,是最為常見的微血管病變,腎小管的功能主要是腎小球濾液中的水、電解質,葡萄糖以及蛋白質胺基酸,並排泄其代謝產物,如果血糖長期處於很高的狀態,就會導致腎小管受損,出現夜尿異常增多,夜尿多是指夜間尿量大於一天總尿量的二分之一,或者晝夜排尿次數比值減少。同時尿液中泡沫多,且散去緩慢,即為尿蛋白,而大量尿蛋白是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標誌。



6、心臟

心臟病變是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等,所以當出現心悸、胸悶、出汗、手足麻木,疼痛、小腿痙攣性疼痛類似心血管疾病症狀。

7、下肢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合併與神經病變時常常發於下肢,易引起感染,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而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關節系統的破壞,使足部發生一些問題,早期會出現觸覺的障礙,比如對溫度覺和疼痛覺感知的減弱,足部血運功能調節功能喪失。



故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通過藥物、飲食、運動、減體重、定時測血糖來控制好血糖水平,同時控制好血壓、血脂及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