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抑鬱、孤獨……癌症患者別再背負這些「心理罪」了

覓健胃癌康復圈 發佈 2020-01-01T12:32:01+00:00

但覓友們殊不知這些壞情緒其實會影響自己的病情,有研究已證明負性情緒和症狀困擾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導語:


「為什麼偏偏是我?我身體一直都挺好的啊!」

「漫長而艱巨的治療,我還能撐多久」

「花這麼多錢治療,還是沒見成效,我該不該放棄?」


這些狀態可能是很多覓友們正在感受的,面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的癌症,內心焦慮、情緒不定。

但覓友們殊不知這些壞情緒其實會影響自己的病情,有研究已證明負性情緒和症狀困擾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擺脫壞情緒,積極樂觀生活才會更好的度過這個難關。


一、患癌後情緒都有哪些變化?


身患癌症確實對每一個人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身體一天天被抽離,仿佛快要與整個世界脫軌。當得知自己確診為胃癌時,個別病人因對治療失去信心,或害怕治療產生的不適,而產生消極不治療和等死想法。又或許有些病友不舍親人,想要活下去,卻面對痛苦的治療過程和巨大的經濟壓力時,逐漸變得沉悶、抑鬱、恐慌



在癌症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中,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尤為常見[1]。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有30%~50%的患者存在抑鬱症狀,而且抑鬱常同時伴有焦慮等症狀的出現[2]。


01、焦慮恐慌——「我是不是活不了?」


患上癌症的患者總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懷疑,懷疑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到盡頭了,也開始質疑自己生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當這些壞情緒一涌而現,患者對身邊所有的事物便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既關心又害怕所有新狀況的出現。例如:一聽見醫生的話,就很謹慎,不知他帶來的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壞情緒慢慢積攢著,患者想要尋求一個釋放口,便常出現突然對家屬發脾氣的狀況,毫無由頭地對藥物、治療和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非常抗拒。


在這種憂慮、敏感的心理狀態下,患者的身體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睡眠越來越不好,時常容易驚醒;對患病所產生的疼痛很排斥,疼痛忍受的能力降低;身體的抵抗力逐步下降,身體和精神都受到雙面打擊


02、抑鬱孤獨——「我活著還有什麼用?」


生病以來,生活變得單調且痛苦,沒有工作,沒有娛樂,就只剩治療了。可在治療的過程中又遭遇各種不順利,沒有合適的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治療許久卻不見成效、才幾個月就復發了……整個人慢慢地被所有的壞情緒充斥

同時,癌症長時間的治療愈發給患者加以壓力。患者覺得給家屬的負擔過重,自己卻生活難以自理,反覆以往,心理負擔越來越重,造成患者的抑鬱。


而在生病中的患者常覺得自己難以被家人和其他人理解,繼而容易深感沉悶孤獨。

這些情緒交織可能產生輕生念頭,引發不幸。因為情緒是伴隨著生理活動的,如心跳、血壓等的變化。當生理長時間處於應激的狀態時,對癌症患者的病情好轉是不利的,一方面,身體處於疲憊狀態下難以吸收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患者的生存質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更可能加重病情。


二、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恢復


心理彈性、積極情緒是常見的積極心理品質,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因子,能夠顯著改善病人焦慮、抑鬱、和物質濫用等不良性行為[3],對患者幸福感的提升和生存質量的提高都有顯著的幫助。

01、積極情緒可減少病痛的困擾


擁有積極情緒的患者總能在負能量的事件中找尋到一些積極的意義,例如,因生病而不便去工作,或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對於積極情緒的患者而言,他們會覺得這恰好是一個能夠休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總能透過另一面覺得可能這也是一種慶幸。


這樣的積極情緒會讓患者利用自身堅韌、自強、樂觀的積極心理減少來自壓力對病症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也更少受到病痛的困擾。



02、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良好的心理狀況是提高患者對生命意義感追尋的重要基礎,也是體驗生命意義的重要動力源泉。患者在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預知即將面臨的每一個風險,都能更加理性化的面對。只有將內心的負擔放下了,真正重視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生命意義本身。


在良好的情緒驅動下,治療變得更加有效,而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才得以提升。


三、改變壞情緒,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01、接受心理治療,提升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是指個體經歷逆境、創傷性事件、悲劇、威脅及其他壓力時的良好適應。良好的心理韌性能減輕心理不適,緩解焦慮和抑鬱,對生活積極樂觀,能夠幫助患者以勇敢、樂觀、積極的態度應對疾病,從而正向預測生活質量[4]。


當面對巨大的生病壓力時,自己難以承受,患者可找尋專業的醫生,以專業的心理諮詢方式,疏導不良情緒以正視自己的生命和疾病,並通過專業心理醫生的指導,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提高戰勝癌症的信念感。有研究顯示心理狀況對軀體症狀有一定的影響,在舒緩患者情緒的同時,不僅能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更好的調整身體症狀[5]。

02、尋求病友,相互交流


患者如果能以客觀科學的疾病知識來清晰認知自己的病情,全面化了解癌症該如何面對,便能減輕負面情緒的應激反應。而覓健恰好就是一個不錯的平台,用科學且易懂化的語言向癌症患者普及相關知識。


同時,如若有一群共同抗癌的病友相互交流,相互關心,也能在溫暖與感動下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可以加入覓健圈子,找到相似境遇病友,減少自己因不受理解而產生的孤獨感。



03、聽音樂緩解情緒


大腦邊緣系統學說認為:通過音樂刺激與情緒有關的大腦邊緣系統,調節大腦皮質功能,促進腦垂體內啡肽的釋放,能達到鎮痛、喚起愉悅感覺,改善心理感受及減輕焦慮[6]。


感到情緒不適時,可以聽些輕柔舒緩的音樂,給大腦一些放鬆,也給自己一份平靜的心情。


四、家屬如何幫助患者?

01、小心「照料者抑鬱」的侵襲


家屬照顧患者時可能會受患者情緒的影響,也出現些不積極的情緒,但要記得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避免干擾患者的治療,也不要讓自己被「照料者抑鬱」侵襲。另外,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患者,家屬首先要將自己身體照顧好,才能給患者更多的幫助。



02、認真傾聽,悉心陪伴


生病時,家屬和親朋好友是患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有效的家庭支持可減輕消極的身心體驗。多陪伴在他身邊,耐心傾聽患者,給他多些鼓勵和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愛和溫暖。


另外,也可以幫忙收集癌症相關的病因、治療、藥物等方面的信息,一是更科學地照顧患者的身體,二是能通過這些信息幫助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更加理性清晰的認知。

寫在最後:

偶遇癌症是命運給予我們的一份「驚喜」,以平常心去面對它、抵抗它,它摧毀不了我們的生活和幸福,卻贈予我們一份別樣的人生思考。但以恐懼心去面對它,你可能就會被它給吞噬了。給自己多一份信心,未來的光芒在等待著你。


參考來源:

[1]劉明輝,陳萌蕾,顧筱莉,張哲,成文武.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況初步分析[J].中國癌症雜誌,2014,24(11):852-856.

[2]SONG H, LI J, LU Y,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its influence>[3]李麗梅,李賡,吳曉東,王秀瑛,楊兆風,謝鑫等. 多學科聯合干預治療模式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誌, 2014,16(3):174-176.

[4]陳娟娟,李惠萍,楊婭娟,張婷,王全蘭.家庭韌性對癌症患者心理韌性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9,27(6):1205-1209.

[5]AKECHI T.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Jpn J Clin Oncol, 2012, 42(12): 1113-1119.

[6] Beck SL.The therapeutic use of music for cancer-related pain [C].Oncology Nursing Forum,1990,18(8):1327-1337.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胃癌康復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