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中醫養生保健小常識——作息飲食(建議收藏)

金華佗中醫 發佈 2020-01-20T18:35:04+00:00

飲食問題春節的飲食,應從保護脾胃出發,首先不要暴飲暴食,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吃的太多,俗話說的好「一日撐傷,三天不思米湯」,這樣最容易胃穿孔;另外不要過食肥甘厚膩,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增加脾胃負擔,影響氣血生化,特別是對於老人,小孩,或者平時脾胃偏虛弱的人,更應該注意飲食的調整,

又快過年啦,有的朋友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如此重要的節日,少不了吃喝玩樂,蹦迪嗨皮。所謂酒肉穿腸過,身體吃不消。為了這個愉快的春節,我們來學一些簡單的中醫保健技能吧!


飲食問題



春節的飲食,應從保護脾胃出發,首先不要暴飲暴食,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吃的太多,俗話說的好「一日撐傷,三天不思米湯」,這樣最容易胃穿孔;另外不要過食肥甘厚膩,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增加脾胃負擔,影響氣血生化,特別是對於老人,小孩,或者平時脾胃偏虛弱的人,更應該注意飲食的調整,保護脾胃功能;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罪」,酒多必傷身,飲酒過量,會加重體內的濕熱,對脾胃肝膽的功能都有影響,過節了,親朋好友相聚,也還是建議大家少飲酒,最好不飲酒,保護我們的脾胃和肝膽功能。


睡眠問題


春節期間,親人朋友相聚,熬夜聊天打牌最為常見,難免會打破原本的生物鐘,所以節日期間的娛樂聚會活動,建議儘量做到適度,有所節制,睡眠不足,會影響到我們的心腦的功能,一般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比較合適,如果出現睡眠不足時,建議大家儘量能夠在第二天給予補充,保證讓大腦和身體有得到適當的休息,也就是我們中醫講的養心神,補元氣。


保暖問題



今年的春節期間,已是立春節氣,自然界氣溫開始逐漸上升,所以很多人就會放鬆警惕,穿著較少,但室內外、晝夜的溫差還比較大,所以一些人就會感受風寒,特別是那些年老體弱者最易「中招」,《內經》認為「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所以春節期間注意保暖防寒對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及關節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情緒問題


春天是萬物生髮之時,人們往往也容易肝氣鬱結,特別是那些平時心思細密、壓力山大之人,由於情緒變化,也易於發生抑鬱焦慮的狀態,節日期間,春意盎然,闔家歡聚,應該儘量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防止因情緒激動而引發某些疾病或舊疾復發。


吃急了——食積:揉揉中脘穴


肚子上有個穴位可以來幫忙「消食導滯」,這就是中脘穴。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三指橫量為2寸。按揉時,用拇指或中指指端點揉按壓此穴,力度稍輕。每次按壓三分鐘左右。最後,再加上順時針按摩腹部5分鐘,有積消積,無積健脾,注意此方法腹瀉時不適用



中醫示範▼



吃多了——腹脹:按摩足三里


「四總歌訣」裡面有「肚腹三里留」,因而當暴飲暴食之後出現腹脹時,就按摩雙側足三里,每處按摩5分鐘,以發熱為度。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指併攏的距離;或者吃一些山楂對於緩解腹脹亦效。



中醫示範▼



吃涼了——腹痛:艾灸神闕(肚臍)


中醫理論認為「寒主疼痛」,所以過食生冷容易導致寒聚脘腹而痛。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立馬用艾灸熏肚臍,如果實在沒有艾灸,也可以用電吹風對著肚臍吹,不一會兒就好了;當然了,如果家裡備有老薑和紅糖的話,可以一起煎湯趁熱服下,效亦佳。但是如果出現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要警惕是急性腸胃炎,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防因腹瀉嘔吐脫水。



中醫示範▼


受涼了——感冒:拔罐肺腧、大椎


流清涕、咳嗽、頭身痛的話,可能是外感風寒,此時可以拔罐肺腧、大椎穴,一方面疏散風寒,另外一方面補氣助陽以祛邪,可以留罐、走罐或閃罐,但是留罐時間不超過5分鐘以防起水泡。



中醫示範▼



鬱悶了——按揉太沖穴


太沖—足厥陰肝經原穴,經常按揉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清瀉肝火的功效,因而對於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心情鬱悶之人按摩太沖穴,有及其顯著的作用。



中醫示範▼



就介紹到這裡了,

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

吃嘛嘛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