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的陝北麵食「黃饃饃」

美食延安 發佈 2020-01-22T04:24:59+00:00

一部曾經轟動全國的美食記錄大片《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了億萬觀眾,也讓舌尖美食一時間成為了最受民眾追捧和議論的談資。

一部曾經轟動全國的美食記錄大片《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了億萬觀眾,也讓舌尖美食一時間成為了最受民眾追捧和議論的談資。紀錄片第二集中,製作黃饃饃的黃老漢拉著心愛的小毛驢用石磨碾著自己種的糜子,從炒制,發酵,揉面,到最後製成黃饃饃都帶著陝北人特有的古樸和粗曠,也讓他的絕活黃饃饃聲名遠揚。


  這道家家戶戶都非常熱愛的陝北麵食之一,到了黃老漢和老伴手中就變得無比的神秘和誘人。石碾子磨粉,大缸揉面,蓋著棉被發酵,去核的棗泥紅豆餡,看似簡單的過程都融和了黃老漢多年的經驗和智慧結晶,因此這些純天然手工製作的饃饃格外香甜可口,為質樸的黃老漢贏得了最好的口碑。


紀錄片中那些溫暖的畫面和黃老漢亮堂的饃饃叫賣聲,讓更多匆忙中生活的人們緬懷和挂念起家鄉的傳統美食。在前幾個月魔都的西貝西北菜黃饃饃新聞發布會上親眼見到了黃老漢夫婦,著實過了一回饃饃的癮。


北方人做起饃饃來可是利落歡快,到了我這個南方人手裡就變得很笨拙。於是專心留意做了一回好學生。黃老漢說黃饃饃要好吃,首先要把面和得軟硬適中、口味微甜。另外關鍵點就是原料配比,黃饃饃的主料是軟硬黃米,當地又稱為糜子、黍子,兩種原料按10:1的比例混在一起,然後用涼水浸泡一晚上,再洗兩次把殼去乾淨,就能上石磨磨成粉了。小毛驢拉著石磨,100斤糜子要磨上兩三個小時,軟硬糜子的配比也是黃老漢家祖輩傳下來的秘方。


  磨好了糜子,就要兌上溫水和面,再把麵糰捂上被子、放上炕發酵四五個小時,趁著這個時候正好做黃饃饃裡面的餡兒。大棗和紅豆一塊兒煮熟,然後用勺子搗碎做成酸酸甜甜的饃饃餡兒。包好饃饃蒸20多分鐘後,一個個宛如笑開了花的黃饃饃就熟了。


  「只有材料好,饃饃才好吃」,堅持用手磨磨面守住了這道程序也保證了黃饃饃的原汁原味。如今已經風靡全國的陝北黃饃饃被更多人重溫起它的天然和純樸之味,我也忍不住跟風再次領略饃饃之美。。。


聽黃老漢說在家鄉綏德,所有做黃饃饃的原料糜子、黍子都是自己種的,莊稼人怕花錢,別人用化肥,黃老漢就撿羊糞給糜子上肥料,饃饃裡面的餡料棗子也是自家種的,要包饃饃時就去山上打兩桿子。大棗子和紅豆的餡光聞著就無比的香甜啊。煮了一大鍋可以分好幾次包饃饃。

關注我們

共享美食

點個在看再走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