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打臉,玩真的

扉旅汽車 發佈 2020-01-21T17:50:37+00:00

一邊是近呼狂妄的自信,一邊是全軍覆沒的現實——2019年,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於這股造車新勢力而言,相較於「交白卷」處於難產過程之中的企業,有分數似乎也成為一種「能力」。

一邊是近呼狂妄的自信,一邊是全軍覆沒的現實——2019年,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

當然,市場確實不好,但自身也確實不硬。造車新勢力才是汽車行業真正的既有內憂又有外患的群體,可他們偏偏都有一股過分「自信」的造車熱忱。

可惜現實殘酷,2019年,它們最高約50分,最低0分。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於這股造車新勢力而言,相較於 「交白卷」處於難產過程之中的企業,有分數似乎也成為一種「能力」。

原本都以為自己擁抱新能源是另闢蹊徑,不承想星辰大海成了泯然眾人矣。2020年,造車新勢力或將迎來一輪交付的浪潮,但願2019年的成績單能夠將他們從「造車夢」中敲醒幾分,畢竟想要衝出困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打臉,我們玩真的

狠起來連自己的臉都打。

扉旅汽車發現,2019年這一戰,造車新勢力的打臉行動不但真,而且狠。進入2020年,各大造車新勢力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公布了自己的銷量。

在交付數量上居於前三位置的是蔚來、威馬和小鵬汽車,分別交付20565台,16876台和16608台。打臉的點就在於這個成績離當初各家立下的Flag相去甚遠。最為打臉的要屬威馬汽車,2019年初給自己立下的10萬的年銷量目標而今連五分之一都沒做到。

從完成率來看,前三甲的名單並沒有變化。排位上,蔚來依然是是新勢力銷量第一名, 2019年定下的銷量目標是「保4(萬)爭5(萬)」輛,如今完成率在41.1-51.4%之間;年銷量目標3萬的小鵬則以41.5%的完成率排在第二位;而威馬實在是「勇氣」四溢,「能力」有限,1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只完成了16.9%。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中國的造車新勢力2019年的答卷簡直是向市場宣告——確實不怕打臉。的確,即便是排名第一位的蔚來汽車,其也只是完成了銷量目標的約一半而已。

而這份2019年的成績單上,前三之後的排位表現更是讓人不忍直視。媒體稱「合眾新能源以黑馬之姿位列新勢力銷量第四名」,而這樣一批黑馬的銷量大約在1萬輛,銷量目標完成率也僅僅是33.3%。即便如此,還被質疑銷量出路並不是來自普通消費者,而是主要來自共享汽車的採購交付。

接下來的造車新勢力數據更是泛善可陳,甚至細思悲涼:零跑汽車,銷量目標1萬輛,實際銷量約1000輛;理想汽車似乎還有些倍感榮耀,第一個月共生產1530輛理想one,其中交付超過1000輛,創造全新汽車企業的記錄,然而在僅僅一個月的交付當中,質量問題此起彼伏;前途汽車交付量約100輛,但2020年的目標是50萬輛。對於這樣的企業,也只能說是「勇氣」可嘉了。

只還有兩家公司不論成敗,只能用「誠實」來形容——奇點、博郡表示交付還得延遲。

前途難卜

迷失於迷茫。

不得不說,2019年的造車新勢力就像穿了一襲華美的袍子,各個以為自己是獨上高樓,不承想年終褪下了袍子才發現,大家都一樣——造車實苦,道阻且長。

造車新勢力一定沒想到自己會過上這麼苦的日子。在過去十年,新能源汽車倚仗著政策的雨露一直滋潤地活在市場的中心點,甚至「頂點」。

然而這種傲人的姿態在2019年徹徹底底發生了改變——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這種改變最大的表現上就是各家造車新勢力都在維持表面的風光,實則內心都是慌的。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降4.0%,這是近十二年來首次下滑。分析人士將其歸結於補貼退坡帶來了銷售成本和購車成本上漲。不過,政策的憂慮正在一步一步化解,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不久前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給造車新勢力打了一劑強心針,他預計中國汽車市場今明兩年將築底企穩,預計產銷規模在2500萬輛上下。「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而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還有另外一個致命的掣肘就是資金。蔚來CEO李斌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200億元是造車門檻,沒有200億元的資金準備,最好別進來。」

對於連車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市場的新生企業而言,錢來自於哪?當政府補貼不確定的時候,融資、上市似乎成了獲得資金的最佳路徑,而很多企業也是這樣做的。

2018年9月12日,蔚來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超過了10億美金。此後,多家車企都動了這分心,如果不出意外,第二家赴美IPO的造車新勢力應該是理想汽車。在此之前,完成C輪的理想汽車的資金鍊算是比較「理想」的。但這種方式也並不是萬無一失,市值一度縮水10倍的蔚來汽車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即便有了政策的加持和融資的保障,造車新勢力想要在市場立足還是需要從自身的「功底」出發。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從自燃到排放系統故障,從維權到召回,造車新勢力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

此外,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也愈來愈大,特斯拉價格下探至30萬以內,奔馳、大眾等眾多傳統巨頭也在加速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造車新勢力的對手不斷「壯大」。

當然,造車新勢力依然是有希望的。這種希望在於對自身、對市場的認知,以及如何改變。

渤海證券認為,在政策暖風徐徐吹來的預期下,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恢復至快速增長水平;隨著國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布局加大、進程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成長與投資邏輯已轉變為全球邏輯,行業「鲶魚」效應將越發明顯,供給改善將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將獲得持續性改善。

時間就像脫了韁的野馬,造車新勢力一直以為他們「呼風喚雨」的時代來了,不承想卻是山雨欲來的前奏。

2020年,為了避免一再打臉,造車新勢力的關鍵詞或許應該設置為:實事求是,步步為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