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神經科所長:推動學前融合教育專業化發展 北京大學責任在肩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發佈 2020-01-03T12:48:25+00:00

最後,我想說,促進教育人才的培養,推進融合教學質量發展,是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高教育學府的責任,我們責任在肩,我們只有努力,謝謝大家!

2019年12月19-20日,由北京市學前教育研究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和北大醫療腦健康聯合主辦的「2019年首屆學前特殊教育融合模式創新與教學質量提升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圓滿召開。現場嘉賓的精彩觀點,嗨腦仁將陸續呈現。

融合大會觀點實錄

韓濟生,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院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與大家相聚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共同探討孤獨症等特殊需要兒童的學前融合教育話題。

眾所周知,孤獨症作為一種兒童早期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已成為世界公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其高達1%的患病率,引起了全社會對該疾病的重視,如何解決孤獨症兒童的醫學診斷、康復治療、融合教育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重點研究工作。

從1965年開始,我便致力於陣痛的原理研究,直到80歲的時候,我把目光投向了現代醫學暫時無法根治,用中國針灸或許能發揮作用的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孤獨症。依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雄厚的臨床和專家資源,我與一眾專家開啟了孤獨症康復治療的科研之路,並把此項工作命名為「春光行動」,旨在還孤獨症孩子一個春天,把春光灑向有孤獨症患兒的家庭。

十多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間斷過對孤獨症治療的探索。從穴位刺激治療孤獨症,到孤獨症的社交亞型研究,到病因學研究,以期通過研究了解並改變孤獨症兒童的康復現狀。

對病因的研究,我們已經花了十年多的時間而且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今年上半年我參加了北京市學前教育研究會融合教育課題《支持性遊戲環境下,孤獨症兒童社會性融合的研究》,和生命教育課題《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開發的行動研究》,期間參觀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看到了學前融合教育、專業的融合教育支持對孤獨症等特殊需要兒童的關鍵作用。

孤獨症等特殊需要兒童的社會性成長,需要交叉學科的努力,需要醫學與教育權威機構的支持,更需要融合幼兒園等機構的專業特教教師參與,但這類人才的缺口是巨大的,人才培養的路徑更是空白的。那麼,這個缺口該由誰來彌補?只有我們北京大學這樣的教育單位牽頭,和有關的權威機構攜手,才能夠成功!

因此,我希望今後每年都能舉辦這樣的學術交流活動,通過這樣的學術活動,共同探討出學前融合教育的前沿性成果和創新性模式。希望這個研討會能逐步成為一個培養基地,從這個基地培養出來的人才,能轉出去培養更多的人才,為孤獨症孩子的家庭減少負擔。

最後,我想說,促進教育人才的培養,推進融合教學質量發展,是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高教育學府的責任,我們責任在肩,我們只有努力,謝謝大家!

* 以上內容摘自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韓濟生演講實錄。

原文摘自:微信公眾號「北醫兒童發展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