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有異常?千萬不可大意,這種癌一度被稱為「癌中之王」

腫瘤科江教授 發佈 2020-01-03T14:38:14+00:00

皮膚癌是歐美國家高發惡性腫瘤,黑色素瘤是其中最危險的一種,曾一度被稱為「癌中之王」。因此,定期檢查皮膚,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皮膚癌是歐美國家高發惡性腫瘤,黑色素瘤是其中最危險的一種,曾一度被稱為「癌中之王」。因此,定期檢查皮膚,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美國皮膚癌協會建議每個人每月從頭到腳做一個全身檢查,並注意:

  • 是否出現新痣或新的突起物;
  • 原來的痣或突起物有沒有變大或是發生顯著變化;
  • 是否出現皮膚損傷,發癢,出血或傷口久未癒合。

皮膚癌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皮膚上出現異常的粉紅或棕色狀的斑塊、色斑、痣等。此外,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是皮膚癌的信號。淋巴結大多位於脖頸、腹股溝和腋下。

皮膚癌種類繁多

常見的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

其中,黑色素瘤是最有可能在痣中發展的類型。

01

如何識別黑色素瘤的「蛛絲馬跡」?

針對黑色素瘤的早期跡象,不妨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判斷:「ABCDE法則」和「醜小鴨征」。

1ABCDE法則

皮膚上的棕色斑塊和痣通常是無害的。但對於一些非典型痣或發育不良痣,卻要警惕黑色素瘤。可通過以下幾點判斷:

A(Asymmetry):不對稱

如果痣的兩邊不對稱,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跡象。

B( Border):邊緣

無害痣的邊緣均勻而光滑,而那些邊緣不均勻的痣(比如呈扇形或有缺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徵兆。

C(Color):顏色

普通痣顏色比較單一,通常是棕色。而黑色素瘤可導致陰影分化,痣的顏色從棕褐色、棕色到紅色、黑色,甚至藍色、白色,都有可能。

D(Diameter):直徑

普通的痣往往比較小,而黑色素瘤的痣通常比鉛筆頭上的橡皮擦大(約6毫米)。

E(Evolving):不斷進展

如果痣開始變化或長大,一定要警惕。變化可能包括:皮膚的形態、顏色或高度改變,或者發生出血、瘙癢或結痂等。

2醜小鴨征

普通的痣往往比較相似。但如果某顆痣特別「突出」特別「秀」,可能就是黑色素瘤的徵兆。

當然,並非所有的痣以及形態變化都是黑色素瘤。

專家提醒:如果發現上述任何特徵,請儘快就醫,排查黑色素瘤。

02

如何發現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這兩種是最常見的皮膚癌,沒有黑色素瘤那麼危險。它們可以在任何一處皮膚中發生,但最易出現在臉、頭、脖頸等部位

基底細胞癌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症狀:

  • 皮膚出現類似疤痕的區域,可能發白或發黃;
  • 皮膚局部發紅、隆起,有時發癢;
  • 粉色或紅色半透明、有光澤的珍珠樣小腫塊,並且周圍可以有藍色、棕色或黑色區域;
  • 邊緣高,中心低的粉紅色突起。異常血管可從中擴散,如車輪輻條狀。
  • 出現有膿液滲出或結痂的傷口。要麼久久不癒合,要麼癒合後反覆發作。

鱗狀細胞癌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症狀:

  • 皮膚出現粗糙乾燥的紅色斑塊,可表現為結痂或出血;
  • 凸起的生長物或腫塊,有時中心較低;
  • 出現有膿液滲出或結痂的傷口。要麼久久不癒合,要麼癒合後反覆發作;
  • 長得像疣的異常生長物。

並非所有的皮膚癌症狀都一樣。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 Society)建議,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儘早求醫:

  • 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的特殊標記。
  • 無法癒合的傷口。
  • 異常的痣。如腫脹,瘙癢、疼痛或出血等。

03

哪些人最要當心皮膚癌?

黑素瘤等皮膚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紫外線。紫外線可損傷皮膚細胞的DNA,影響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存活。多數紫外線來自於陽光,但也可以來自於室內「美黑」。

04

其他高危人群

  • 有「痣」之士。超過100個痣的人更容易患上黑色素瘤。
  • 皮膚白皙,頭髮淺,還有雀斑的人。膚色淺的人患黑素瘤的風險更高。
  • 有家族史的人。大約10%的患病者有家族史。
  • 有皮膚癌病史的人。既往黑色素瘤患者易復發,患有基底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的人患黑素瘤的風險也會增加。

預防皮膚癌風險,最佳方法是限制紫外線照射。如使用防曬霜,出門時尋找陰涼處,外出時使用遮陽傘、戴墨鏡等。同時,應該避免美黑床和太陽燈。

黑色素瘤是一種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症之一。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方法來治療它,如外科手術、化療、放療、免疫療法、靶向療法,還有更多的治療方法在臨床試驗中。

對一些患者來說,參加臨床試驗可能是最好的治療選項。臨床試驗是癌症研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要確定新的癌症療法是否安全有效或者是否優於標準療法。如果臨床試驗表明新的治療方法優於標準治療,這種新的治療就可能會成為標準治療。患者在開始癌症治療之前、治療期間或治療後都可以選擇參加臨床試驗。但有些臨床試驗只招募尚未進行治療的患者,有些臨床試驗則治療癌症沒有好轉的患者,還有一些臨床試驗則試驗新療法來阻止癌症復發或者降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免疫療法已成黑色素瘤治療的主流

免疫療法是黑色素瘤目前的主流治療手段。香港臨床腫瘤科張文龍醫生指出,在2019年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ITC)年會上公布了I/II期PIVOT-02研究中細胞因子免疫療法bempegaldesleukin(BEMPEG,NKTR-214)與PD-1免疫療法Nivolumab(納武單抗)一線治療轉移性(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最新數據。

PIVOT-02研究將細胞因子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的免疫療法融會貫通,為黑色素瘤患者帶來讓人憧憬的新高效方案。2019年8月,美國FDA授予BEMPEG+Nivolumab組合療法突破性藥物資格(BTD),用於治療先前未治療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截至2019年9月25日的數據顯示:

1. 中位隨訪18.6個月,在療效可評估患者(n=38)中,確認的客觀緩解率(ORR)為53%(20/38)、完全緩解率(CR)為34%(13/38)。有42%(16/38)的患者病灶實現最大減少100%。疾病控制率(DCR: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疾病)為74%(28/38)。

2. 病情發生緩解的中位時間為2.0個月、達到完全緩解的中位時間為7.9個月。

3. 病灶相對基線的中位減少為61.5%。

4. 中位隨訪18.6個月時,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尚未達到,85%(17/20)的患者繼續保持緩解。

5. 在35例已知基線PD-L1狀態的患者中,PD-L1陰性患者和PD-L1陽性患者中的ORR分別為39%(5/13)和64%(14/22)。

6. 中位隨訪18.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尚未達到(95%CI:5.3-NE)。

7. BEMPEG+Nivolumab組合的耐受性良好,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是可預測的和短暫的。

香港臨床腫瘤科張文龍醫生介紹NKTR-214是一款CD122偏向性IL-2通路激動劑,通過靶向存在於自然殺死細胞(NK cell)、CD4+T細胞、CD8+T細胞表面的CD122特異性受體,刺激體內的這些抗癌免疫細胞的增殖。CD122也被稱為白細胞介素-2受體β亞基,是一種重要的信號受體,已知能增加這些效應T細胞的增殖。在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中,NKTR-214治療導致這些細胞快速擴增並動員到腫瘤微環境中去。

Nivolumab屬於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旨在克服免疫抑制;NKTR-214則屬於免疫刺激療法,已被證實可增加腫瘤浸潤細胞、T細胞克隆和PD-1表達。Nivolumab與NKTR-214具有2種不同的、互補性的作用機制;將2者聯合用藥具有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能力,該組合已被證實能夠將基線腫瘤由PD-L1陰性(<1%)轉變為PD-L1陽性(≥1%)。

免疫療法效果怎麼樣?

癌症免疫療法是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利用自身免疫力消滅癌症的方法。

與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如化療、放療、手術相比,它有以下優勢:

  • 副作用更少,它能幫助自身免疫系統更準確的找到癌細胞,而不是像放化療一樣同時無差別攻擊健康細胞;
  • 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更加強有力的攻擊癌細胞,可以讓同時進行的其他治療效果更好;
  • 治療後癌症復發的可能性更低,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記住癌細胞,一旦有復發苗頭就能快速找到癌細胞並消滅它,不會產生症狀。

免疫治療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免疫療法是用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它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常見的免疫療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檢查點抑制劑

為防止免疫系統誤傷自身組織,我們進化出了給免疫細胞「剎車」的裝置-免疫檢查點。狡猾的癌細胞偏偏就愛踩這個剎車,導致免疫系統「停車」失靈。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人為關閉這個剎車,使免疫系統重新開動,消滅癌細胞。即阻止癌細胞關閉免疫系統,以達到免疫細胞繼續攻擊癌細胞的作用。

(2)細胞療法

狡猾的癌細胞會隱藏自己的抗原,讓免疫細胞發現不了自己。並通過各種因子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

細胞療法就是從患者身上取出一些免疫細胞,在體外用基因技術改變它們,讓其重新具備識別、攻擊癌細胞的能力。然後在實驗室複製繁殖,再像輸血一樣輸送回患者的體內。

就好比給身體重新輸入經過特訓的部隊。

3類患者使用免疫療法效果最佳

黑色素瘤、淋巴瘤、肺癌

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用免疫療法,目前臨床上經過驗證治療效果比較好的主要有三種癌症: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肺癌

如果你想使用免疫療法,需要向自己的主治醫生問清楚以下問題:

  • 目前有沒有適合自己所患癌症的免疫療法?
  • 如果沒有,是不是有針對自己癌症的免疫療法實驗,能不能參加試驗?
  • 將要接受的免疫治療是怎麼幫助身體對抗癌症的?
  • 免疫治療的同時還是否需要其他治療?
  • 怎麼治的,服藥打針還是其他的?
  • 多久要治療一次?
  • 免疫療法會引起哪些副作用?
  • 治療要持續多久?
  • 如果療法無效,病情會變成什麼樣?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是我研究的意義所在。我是免疫療法學者江教授,如果有患者朋友有關與免疫療法的問題需要解答,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私信聯繫到我,這篇文章假如能夠幫助大家身邊有需要的人,歡迎大家轉發關注給我點讚,讓更多的人看到生存的希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