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反覆發作,不想吃止痛藥,選好穴位針灸立止疼痛

針灸推拿余醫生 發佈 2020-01-26T22:06:37+00:00

今天鄰居偏頭痛發作,問其病史,已經有十餘年病史,每於生氣後發作,疼痛劇烈,經期乳房脹痛明顯,脈弦數,於是給其針絲竹空透率谷、太沖、外關、足臨泣,幾分鐘後疼痛立止,囑其放寬心胸,保持好心情。

今天鄰居偏頭痛發作,問其病史,已經有十餘年病史,每於生氣後發作,疼痛劇烈,經期乳房脹痛明顯,脈弦數,於是給其針絲竹空透率谷、太沖、外關、足臨泣,幾分鐘後疼痛立止,囑其放寬心胸,保持好心情。


偏頭痛是一類發作性且常為單側的搏動性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血管疾病,以反覆發作的一側或雙側搏動性頭痛為特點,發作時多有自主神經症狀,如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心率、呼吸增快等。該病的發病機制不明確。多於兒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達發病率高峰。安靜環境、休息可緩解頭痛。偏頭痛以女性多見,常與月經周期有關,約60%的偏頭痛患者有家族史。

偏頭痛屬於中醫學的「頭風」「偏頭痛」範疇,中醫理論認為,本病多與惱怒、緊張、風火痰濁有關。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惱怒急躁,肝陽上亢,風火循肝膽經脈上沖頭部;或體內素有痰濕,隨肝陽上沖而循經走竄,留滯於頭部少陽經脈,使經絡痹阻不通,故暴痛驟起。本病以經絡來看,為少陽經病,故稱為少陽經頭痛。


取穴 絲竹空透率谷、太陽、足臨泣、太沖、外關

絲竹空與率谷,分別為手、足少陽經穴,二穴透刺可以行氣活血,暢通少陽經氣,從而頭痛解除,二穴用之為局部取穴法的運用。《玉龍歌》云:「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臨床用之療效滿意,是治療少陽經頭痛局部選穴最常用的穴位,往往可有針下立止之功。

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之輸穴,「輸主體重節痛」,用之是經絡所行,主治所及之理。根據頭上有病而腳上針,用之即見功效。俠溪是足少陽之滎穴,「滎主身熱」,本穴適於肝膽火旺者,用之可疏泄少陽經氣、通經止痛。

外關為手少陽之絡,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用之則有理氣活血、祛風止痛的作用。與足臨泣合用,療效更佳,此為八脈交會穴之用。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在此處所用是表里經之用。本穴適宜於肝氣鬱結、情志不舒的患者,用之有清肝瀉火、活血化瘀、息風止痛的功效。

在西醫學中其病因多不明了,故治療十分棘手,在臨床中極為常見,多常遷延難愈,西醫多以鎮痛藥維持。針灸治療本病療效滿意,若辨證選穴準確,可速見其效,則使多年痼疾而立愈。


頭痛首先要排除腦部疾病,只是功能性的頭痛首選針灸。本人在畢業實習的時候在神經內科遇見一年輕女醫生,偏頭痛病史十餘年,一直以為跟月經有關沒當回事,後疼痛劇烈去做頭部CT,發現是腫瘤,悔之晚矣。戒之戒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