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請做好你的家庭和團隊的領袖

梓哲物語 發佈 2020-01-31T22:54:36+00:00

現在請做好你的家庭和團隊的領袖我們生活的平靜從2020年1月20日起發生巨大的變化,那一天鐘南山院士率領專家組到武漢考察肺炎的情況,宣布病毒存在人傳人的現象,並且已有14位醫務人員感染。然後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這幾天春節顯得格外凝重。

現在請做好你的家庭和團隊的領袖



我們生活的平靜從2020年1月20日起發生巨大的變化,那一天鐘南山院士率領專家組到武漢考察肺炎的情況,宣布病毒存在人傳人的現象,並且已有14位醫務人員感染。然後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這幾天春節顯得格外凝重。全國每一天確診感染病毒人員的數字都在直線上升,昨天確診人數已超過SARS,而今天已近破萬名,每一組死亡的數字後面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憤怒、惶恐,到現在每個人都在關心買口罩的事;出行不便,列車、省際長途停運;武漢醫生以及支援武漢的醫生穿戴紙尿褲缺乏防護,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累了地上一躺,這些信息觸動人心。

一個個放假通知,卻令人高興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裝著無事地看視頻也不是,緊張地刷屏也不是。坐立不安,到底怎麼樣才行?

對此,我的呼召是:現在請做好家庭和團隊的領袖。

做好家庭領袖,照顧好老人小孩,做好安全防護和心理疏導。


相信多數人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有老人的家庭,往往我們會有種仍然依賴父母的錯覺。直到目前武漢肺炎死亡人員都在30歲以上,以老年人居多。這些數字冰冷而殘酷,告訴我們家中老人首先需要做好各種防護,儘量不外出。而老人又往往容易從過去幾十年的老經驗出發,不願意順從兒女的勸導,所以需要我們儘量耐心地對老人進行勸解,主動承擔必須的外出家務,做好整個家庭消毒工作。除此以外,安排好老人孩子的學習和室內文娛、必要的體育活動。

有很多人習慣在家庭里做「物理的家俱」:即只是「物理」般的存在,平時跟家人的互動很少,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機械式的裝備,家過成了為工作服務的宿舍,家人成了服務人員,飯菜稍有不滿意,除了抱怨就是門一摔出去了,對家人說得最多的簡單的命令詞。災難面前,提醒我們的是,一家人溫馨團聚的日子值得珍惜,每一個家務事都是家庭團建的重要活動。讓我們在家庭里做好領袖,合理規劃好老人孩子自己都能全員參與家務,讓家務不必集中在老人身上,而是全家人能樂於共同參與,在家務中學習配搭。

很多老人的一生圍著子女轉,早年是為兒子讀書,現在又是服務孫子,每天家務事纏繞,漸漸與社會脫節,越活越封閉,目前中國已有近千萬「阿茲海默症」患者。很多人非常重視兒女的教育,其實老人的學習也需要非常重視。腦筋越用越活,像日本的老人有80歲還在學習蘋果APP編程的;做企業的李嘉誠近百歲仍耳聰目明,每天堅持學習和寫作;簡單生活的楊絳則跨過了百歲。做好老爹老媽的學習安排,遠比兒女的教育緊迫得多,老人是在倒計時啊!


有很多人對自己喜歡的明星,花了大量時間看其視頻,去世位明星比父母離世還難過,這樣就需要好好檢討自己了。在外面還會偽裝笑容,回到家中,平時對服侍自己一生的老人卻不待見,沒幾句話說。面對老人的知識退化,兒時父母是崇拜對象,長大卻發現其錯誤連篇。所以,基本上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長期就形同陌路。對老人的態度對家人的態度反映出我們的盲區:如此地勢利、氣量狹小,對別人的小錯往往誇大、揪住不放,卻對自己的問題常常視而不見。

如果扭轉態度,將老人視為像需要攻關的客戶,戀愛時的對象,而不是家中缺少的自動化機器,下功夫去研究其喜好,優點缺點,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驚人發現:如他們身上有好多寶貴的值得學習的地方,歷史與現實往往驚人地相似。當然他們的缺點也要注意去引導克服,去補足他們的缺點。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除了一同有意識有計劃地搭配完成家務,而不是匆匆追求家務的結果,更看重家務過程中全家的參與和默契度培養,還要每天有一起總結和學習的時間。美國總統林肯小時候,全家人圍坐一起學習分享對林肯的成長和品格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總結一句,做好家庭領袖的重點是:要主動花更多的時間去攻關,把平時言語少只是在使用利用卻很少發自內心關愛的父母放在首位。家人塑造我們的品性,家庭關係操練我們的耐心、愛心、真誠、無私心。通過主動規劃跟家人的團隊活動共同學習,悉心照料老人的身體健康,讓我們的心和語氣柔和下來,不再是強調對錯,結果,而是改善關係柔軟關係為目標。領袖,並不是固執、鐵石心腸,而是柔軟謙和。

過去工作中過度忙碌,往往讓我們忽略了家庭透支了家庭,忽略父母一直是我們前行的助力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梯子,就像一部汽車需要加油充電,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加強溝通與互動,進行關係維護共同提高。做好家庭領袖,這需要特別認真對待。

做好家庭關係修復學習之後,帶領家庭參與社會公益,也有助於樹立家庭服務精神和正向文化。


特別災難時期,做好團隊的領袖。

此時的團隊,面臨人人驚惶,企業、職場的變故突如其來:一夜醒來,疫情肆虐,自己和公司什麼也沒有做錯,卻面臨因疫情導致經濟大環境下滑、生意困難、失去工作、收入降低等。

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也暮然發現自己是何等地渺小。我們曾何等用心地計劃和努力,在災難面前卻如此地無助和無能為力。此刻已談不上發展,談不上增長,需要的是一場生存保衛戰。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習慣於事無巨細地完美計劃,以為計劃好了,一切就會完全按計劃運作。突如其來的災難提醒我們的是,我們不過是大宇宙中的渺小的一粒塵沙。我們其實永遠無法預知世界明天的運作,也無法脫離所在國家地區小環境的變化。所以,我們需要時時考慮到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地震等災難的存在。以及靈活應對災難的團隊能力。如何跟進災難時期的客戶服務,採用線上溝通,與客戶一同面臨災難應對。


這兩天有的公司發布的消息就是讓員工戴著口罩在預定的時間上班,這種方案略顯生硬。因為現在口罩已成稀缺品,作為此刻災難中的團隊領袖,需要幫助團隊成員一同面對各種的困難,也包括生活和交通的不便。讓團隊成員可以靈活地選擇居家辦公,對購買口罩困難的成員進行幫助,對家庭中有感染病毒的團隊成員,組織開展各種幫助共度時艱,這些都是在非常時期體現人性關懷的一面。共患難才能共奮進,與他人同哭同笑,主動體恤憐憫有困難的成員,才真正體現親密無間的團隊關係。在災難面前,團隊首先應該表現出的是憐憫寬容,關愛,仁愛。而不是苛刻。

引導團隊文化走向樂觀面對、積極服務,而不是空陷入抱怨,這是在危難中的團隊領袖需要掌好的方向。當遇到災難壓力時,每個人可能都會因為環境突變,而在壓力面前充滿了怨恨抱怨。團隊領袖,無論是帶領幾個人的小團隊,還是一個龐大的組織,都需要及時地向每位成員通報情況。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大家注意力到建設性的事情上。如何加強客戶服務,團隊幫助,社會服務。缺少社會服務意識,社會責任感的團隊往往越走越小。在危難中帶領團隊成員關注點轉移到服務,服務社區服務有缺乏的組織,而不是只把關注點集中在自保,這樣會極大地提升團隊成員的自豪感,激發大家的創見,主動性,團隊的配合度,凝聚力與活力。共同參與公益事業,往往能塑造整個團隊融入社會的服務精神,打造使命感的團隊。工作的使命不是成就自己,而是造福社會,推動社會的進步。使命感明確的團隊,成員才會更有力量、動力、歸屬感,樂於奉獻。


疫情災難,促使我們每個人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團隊領袖更要思考的是,何為領袖?領袖不是由一紙任命體現,而更多的是對整個團隊成員的關愛,凝聚與牽引,由責任心驅動。在災難面前,讓人們看到有的任命購成的領導縮在後面,而真正的領袖卻勇於身先士卒帶領團隊沖在服務的第一線。這種擔當與責任心,是團隊領袖之所以具有號召力的重要原因。災難的外部環境是對團隊領袖內在品格的重要考驗。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工作或社群上的團隊領袖,都需要在此大災大難面前,走出恐懼與慌張,在帶領團隊成為使命型關愛型組織。


《十分婚姻》作者前微軟亞太區的高管夫妻也是放棄了收入豐厚的工作,把西雅圖的房子賣掉,自己設計製造房車,然後全職到處輔導婚姻和做公益。此書以31年的婚姻家庭經歷講述了利他主義、公益對家庭和孩子教育的重要意義,還有很多經營婚姻、家庭小團隊的切身體會,值得大家學習。『我們很早就教育孩子,成功不是打敗班上成績最好的人,也不是成為親戚中賺錢最多的人。成功是用你的能力和才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成功是服務他人,創造價值。你想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你想讓孩子關心什麼?如果成績成為家庭生活的焦點,我們就是在培養一個精緻的利已主義者。這樣的孩子不會感恩,也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許多家長都遺憾自己走到這一步—他們雖然把孩子送進了名校,孩子卻不再關心與父母的關係。很多孩子苛責家長,怨恨他們的培養方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水桶式人生還是水管式人生,利已主義還是利他主義?最有愛心、最激勵人和最吸引人的家庭都是有使命感,一家人一起活出水管式人生的家庭。相反把自家幸福當成唯一目標時,家裡的成員也比較自我和驕傲,因為他們只關注自己….

人格健全的利他主義者才有信心和安全感來讓自己越來越渺小,讓孩子、手下的員工、服務對象越來越強大。』



今晚看了來自十二位院士的一個倡議書,感觸良多!誠如倡議書中所說我們正在共同經歷一個註定將被載入史冊的事件。我們從沒像今天這樣感受到健康是最重要的祝福,平安是最真摯的願望,勝利是最深切的期待。其實,人類發展的歷史從來就是一部跟疾病鬥爭的歷史,實驗室里、無影燈下我們征服了一個個病毒,書寫了一次次奇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當下我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抗出病毒、戰勝疫情最好的做法就是科學認知、配合排查、及時就醫、做好防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提醒大家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有人說:瘟疫面前,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是的,不要因為距離的遠近,而誤判自己的風險指數,別以為你和武漢相距千里就沒事,別以為14億人口裡你不會那麼倒霉,病毒的傳播能力遠超想像,你只要是人就有社會性,你就不是孤島。所以,請按疫情防控要求日常生活應該做到五好:吃好、睡好、運動好、讀書好、心情好。除了這五好之外,還要做到五個必須:必須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多消毒、不傳謠!

—我是@梓哲物語 ,歡迎關注轉發,健康你我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