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教授:前列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排兵布陣

醫脈通泌尿外科 發佈 2021-09-18T10:52:27+00:00

導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在前列腺癌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存在術後切緣陽性率高、復發率高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在RP前給予新輔助治療,可降低腫瘤分期、縮小腫瘤病灶、降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減少淋巴結轉移。

導讀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在前列腺癌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存在術後切緣陽性率高、復發率高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在RP前給予新輔助治療,可降低腫瘤分期、縮小腫瘤病灶、降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減少淋巴結轉移。前列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讓我們跟隨楊斌教授一起來看看當前排兵布陣。

專家簡介

楊斌 副教授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博士研究生導師 留美博士後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精準醫學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泌尿男科工程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腫瘤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科學普及與傳播組成員

上海市醫學會男科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盆腔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亞洲男科學協會青年委員

擅長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的融合靶向精準穿刺活檢,局限性前列腺癌保留性神經和早期控尿功能的腹腔鏡微創根治術,高危局部進展性前列腺癌的腹腔鏡微創根治術/開放根治術以及擴大/超擴大淋巴結清掃術,寡轉移前列腺癌的原發灶減瘤手術和擴大/超擴大淋巴結清掃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後生化復發的挽救性盆腔和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基於分子/基因檢測晚期前列腺癌的個體化綜合治療等。

新輔助化療

自TAX-327研究證實前列腺癌對化療的敏感性後,針對前列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研究有序地開展起來。早在2004年,Dreicer等人進行了一項單臂、Ⅱ期研究,首次證實了RP前接受新輔助化療,患者PSA明顯下降[(12.00±1.86)ng/ml與(8.42±1.63)ng/ml,P<0.03],平均隨訪23個月後20例無需進行進一步治療干預1。儘管新輔助化療有一定療效,但效果有限,且目前多數研究為Ⅱ期、單臂研究,較少研究納入OS等長期生存指標進行評價,因此新輔助化療並未滿足臨床需求。

新輔助內分泌治療

內分泌治療方案是最早的前列腺癌新輔助治療方案,大量研究對新輔助內分泌治療進行探索,但結果均提示對生存結局無明顯獲益。Shelley等人分析了1966-2007年14篇關於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可降低切緣陽性率、T3期患者腫瘤分期以及淋巴結陽性率,但對OS及腫瘤特異性生存率(CSS)無改善;Kumar等人的研究納入1996—2006年針對局限性或局部進展期前列腺癌進行的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研究,結果仍提示對OS無明顯獲益1

既往Meta分析2中,評價了新輔助雄激素剝奪療法(ADT)聯合RP對比單獨RP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療效。結果顯示,新輔助ADT治療3個月後,未改善無復發生存期(RFS)(HR=0.90,95% CI:0.74-1.11)和總生存期(OS)(HR=1.22,95% CI:0.62-2.41),但顯著降低手術切緣陽性率(RR=0.48,95% CI:0.41-0.56)以及病理分期。

因此,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可起到縮小腫瘤體積、減少術後腫瘤殘留等作用,但無法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獲益,因此並未被納入各大指南推薦。

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

單獨新輔助化療或新輔助內分泌治療未觀察到臨床結局獲益,但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展示出良好效果。CHAARTED/GETUG 12研究1評估了新輔助多西他賽+雌莫司汀+ADT方案對比單純新輔助ADT對局部根治性治療後生存期的獲益,中位隨訪8.8年結果顯示,兩組RFS有明顯差異(62% vs 50%,HR=0.71)。國內仁濟醫院早在2014年進行了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vs新輔助ADT vs空白對照的三臂試驗,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可改善術後PSA不可檢測水平以及生化無進展生存率(bPFS)1。上述兩項研究表明,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可使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獲益。

新輔助新型內分泌治療聯合ADT

近年來,新型內分泌治療藥物恩扎盧胺、阿比特龍等飛速發展,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中展示出卓越療效,其中部分藥物已參與前列腺癌新輔助治療臨床研究。在2020年EAU指南3中,新增了一項新輔助新型內分泌治療聯合ADT的研究。該研究對比新輔助新型內分泌治療聯合ADT vs新輔助ADT用於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與單獨新輔助ADT治療相比,聯合治療方案顯著降低腫瘤體積。同時,超過4年隨訪結果顯示,新輔助治療後腫瘤體積越小的患者,生化復發率(BCR)越低(P=0.0014)。

既往指南不推薦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主要是基於以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藥物或一代抗雄藥物為主的研究,而如今新型內分泌治療藥物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今後非常有希望納入指南推薦。

參考文獻:

1. 劉明,侯惠民.新輔助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進展[J].中華泌尿外科雜誌,2020,41(增刊):14-16.

2. Ameeta L Nayak,Anathea S Flaman,Ranjeeta Mallick,et al. Do androgen-directed therapies improve outcomes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 Urol Assoc J. 2021 Jan 8.

3. EAU - EANM -ESTRO - ESUR – SIOG Guidelines on Prostate Cancer(2020).

來源:「探泌新天地」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