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不由鼻,而由脾胃虛

兒康堂 發佈 2020-01-09T14:39:25+00:00

常言道「十人九痔」,來說明痔瘡的廣泛性,而現今社會,由於空氣污染、體質差異等各種原因的影響,鼻炎也廣泛存在於人群中,男女老少無處不在,也可以談得上「十人九鼻炎」。

常言道「十人九痔」,來說明痔瘡的廣泛性,而現今社會,由於空氣污染、體質差異等各種原因的影響,鼻炎也廣泛存在於人群中,男女老少無處不在,也可以談得上「十人九鼻炎」。鼻炎看起來似乎不是一個很大的疾病,但由鼻炎引發的,鼻塞,流清涕或濁涕,頭暈頭痛,以及記憶力下降等臨床症狀,卻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諸多困擾。

現代醫學治療鼻炎,主要在鼻子上下功夫,在鼻子裡注射糖皮質激素,穿刺,打封閉針等等,治療初期鼻炎的症狀會有好轉,但之後仍然會反反覆復,因為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從中醫來講,鼻炎的發病根源不在鼻,而是脾胃。

九竅即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尿道和肛門。鼻開竅於肺,為人體的九竅之一。《內經》雲「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脾胃虛弱,其收納和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肺主氣司呼吸且開竅於鼻,水谷精微不能上輸於肺,便會導致鼻竅不榮、呼吸不利等一系列鼻炎的臨床症狀。

在李東垣《脾胃論》中的「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也詳細地論述了由於脾胃虛弱,導致九竅閉塞不通的機理,論述如下。

或曰∶經言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又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又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又頭痛耳鳴,九竅不通利,腸胃之所生也。請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陰土也,至陰之氣,主靜而不動;胃者,陽土也,主動而不息。陽氣在於地下,乃能生化萬物。故五運在上,六氣在下。

其脾長一尺,掩太倉,太倉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稟,乃能熏蒸腐熟五穀者也。

胃者,十二經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則萬化安,病則萬化危。五臟之氣,上通九竅。五臟稟受氣於六腑,六腑受氣於胃。

胃既受病,不能滋養,故六腑之氣已絕,致陽道不行,陰火上行。五臟之氣,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養皮膚血脈筋骨,故言五臟之氣已絕於外,是六腑生氣先絕,五臟無所稟受,而氣後絕矣。

肺本收下,又主五氣,氣絕則下流,與脾土疊於下焦,故曰重強。胃氣既病則下溜。經雲∶濕從下受之,脾為至陰,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竅之源,使不能上通於天,故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胃者,行清氣而上,即地之陽氣也,積陽成天,曰清陽出上竅,曰清陽實四肢,曰清陽發腠理者也。脾胃既為陰火所乘,谷氣閉塞而下流,即清氣不升,九竅為之不利。

胃之一腑病,則十二經元氣皆不足也。氣少則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則血虧,故筋骨皮肉血脈皆弱,是氣血俱羸弱矣。

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胃氣者,谷氣也,榮氣也,運氣也,生氣也,清氣也,衛氣也,陽氣也。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腎中的先天精氣,須靠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的滋養才能夠不斷的充實,若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調,隨著時間的積累,腎氣便會虧虛,所以一般長期慢性的鼻炎患者,都會伴隨有肺、脾、腎三髒的虧虛,中藥治療中,需要通調三髒,才能夠標本兼治,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鼻炎的論治應該從脾胃入手,通調五臟,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下面就以過敏性鼻炎簡單分析一下趙世立教授的一個案例。

鼻炎不由鼻,而由脾胃虛。局部的病變,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臟腑功能失調,也會反應在局部;治病要把握整體,辨證論治,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