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食品工業靈魂的添加劑究竟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 發佈 2020-02-24T15:20:38+00:00

當今世界,食品添加劑已經在各類加工食品中廣泛使用。例如二氧化碳是啤酒、汽水、可樂等飲料的防腐劑;口香糖中添加的木糖醇是甜味劑,有各種口味是因為加了不同的食物香精,最後吐出來的主要是膠姆糖基礎劑,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做饅頭、麵包用的雙效泡打粉是複合膨鬆劑…

當今世界,食品添加劑已經在各類加工食品中廣泛使用。隨手取過一件食品,配料一欄中很大一部分物質就是食品添加劑。例如二氧化碳是啤酒、汽水、可樂等飲料的防腐劑;口香糖中添加的木糖醇是甜味劑,有各種口味是因為加了不同的食物香精,最後吐出來的主要是膠姆糖基礎劑,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做饅頭、麵包用的雙效泡打粉是複合膨鬆劑……

有人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但有關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的傳言卻總是不斷冒出來,讓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產生了擔憂,甚至「談添色變」,青睞標示「無添加」「不添加」的食品。那麼食品添加劑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什麼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了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質。食品添加劑可以是化學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只有經過安全性評價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並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必要使用的物質,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

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加工生產的需要,對於防止食物腐敗變質,保證食品質量和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食品添加劑必須按照規定的品種、範圍、用量使用。

食品添加劑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質量和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食品添加劑的初心是改善食品品質,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促進食品產業的創新發展。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產業。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由來已久

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十分久遠,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墓碑上就描繪了糖果的著色,葡萄酒也在公元前4世紀就有人工著色的工藝,中國點制豆腐的凝固劑——鹽滷約在東漢就已應用,並沿用至今,作為肉製品防腐和發色的亞硝酸鹽約在南宋時就用於臘肉生產,並於13世紀傳入歐洲。蒸饅頭時加入的鹼(酸度調節劑),以及烤麵包時使用的小蘇打(膨鬆劑),也都是歷史悠久的食品添加劑。
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科學家也研發了許多新的食品添加劑,以滿足食品加工和運輸存儲過程中防腐、保鮮、改善食品性狀和風味等需求。

有什麼作用

食品添加劑的產生,說到底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生活中,我們製作出來的食品,因為食品性狀的限制,在加工和存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這時候就需要人為的向食物中加入某些特定的添加劑,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食品。

增加食品的保藏性:生鮮食品因腐敗變質等造成的損失甚大,使用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等可大大減少這種損失。

防止食物中毒:食品腐敗變質和氧化哈敗後可產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加入食品防腐劑可有效防止。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色素、香精、增味劑、食品乳化劑和增稠劑等可使食品具有更好的色、香、味、形態和質地等感官性狀。

提高食品的加工效率,適應生產的機械化和連續化:在食品加工中加入澄清劑、助濾劑和消泡劑等加工助劑可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適當添加營養素可保持、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滿足其他特殊需要:如糖尿病人限糖,可用甜味劑代替;某些加工食品在真空包裝後為防止水分蒸發需要保濕劑等。

都有哪些種類

由於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品種、範圍和用量均在迅速增加。國際上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包括香精、香料有4000~5000種。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數量不一。中國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種左右,按照功能劃分23個類別,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鬆劑、著色劑、護色劑、酶製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其中香料種類最多,有1800多種。

按照來源來分,食品添加劑主要分為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質。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是由元素或化合物經化學合成反應而製得,天然食品添加劑是以動植物或微生物代謝產物為原料,經萃取、蒸餾、沉降、乾燥、粉碎等物理方法得到的。

一般來說,天然的食品添加劑比化學合成添加劑更安全,特別是來自果蔬等食物的添加劑安全性更高。天然食品添加劑成本高、品質不一等缺點也正在逐步被克服,現代生物技術也為天然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人們從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天然提取物中發現許多具有不同營養、生理功能的物質,如鹽藻中的β–胡蘿蔔素(著色劑,具營養作用)以及從甘草中提制的甘草酸一鉀(甜味劑,具抗肝炎作用)等,從而使食品添加劑朝天然、營養、多功能的方向發展。 

食品添加劑如何做到安全?

我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一樣,建立了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制度,對食品添加劑實行品種審批、生產許可和監督管理。並對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和劑量都制定了嚴格、詳細的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經過了全方位的科學、嚴格的安全性測試和評估。同時,有關部門還規定,只有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使用食品添加劑時,方可使用。制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限量是以動物實驗的安全劑量除以安全係數(通常為100倍),推算出人在終身每天攝入的情況下的安全劑量。另外,我國目前批准使用的合成食品添加劑,都是已經在兩個以上已開發國家批准使用的。因此只要按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使用食品添加劑也須按國家規定遵循一定的原則和管理要求:


全部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適當的毒性試驗和衛生評價,並且符合規定的安全、衛生標準,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
應有利於食品的生產、加工和儲存等過程,在用量較低時有明顯效果且不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
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
專供嬰兒的主、輔食品除按規定可加入食品營養強化劑外,不得添加人工甜味劑、色素、香精及其他不適宜的食品添加劑;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品添加劑配合而成的複合添加劑,各單一品種必須符合各有關規定;
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沒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安全嗎?

現代食品工業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合理使用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障。沒有防腐劑的醬油會發霉,沒有抗氧化劑的食用油會變質,而真菌毒素、油脂酸敗帶來的健康風險遠大於防腐劑本身。對於宣稱「不含防腐劑」的食品,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有些食品不使用防腐劑,而是利用高糖、高鹽抑制微生物的產生,但高糖、高鹽膳食同樣也會帶來健康風險。

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劑

消費者對於食品添加劑產生疑慮的主要原因是不法商家使用「非法添加物」。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工業明膠等,都是非食用物質,不是國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的物質都不是食品添加劑。無論添加多少,都是違法行為。

目前,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和反感仍然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一些人視食品添加劑為洪水猛獸很大程度源於概念不清和相關知識的缺失。迄今為止,中國涉及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之過,非食品添加劑之過。有的企業一邊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一邊把「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為噱頭,導致一些消費者誤認為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會有安全問題,標有「不添加」「無添加」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長此以往,公眾對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的誤解只會越來越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