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與抑鬱症,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 | 研究速遞

醫脈通風濕匯 發佈 2019-12-19T14:59:36+00:00

作者:金迪 王玉偉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導讀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SLE患者可能長期忍受慢性疼痛、易疲倦和精力下降,成年患者則可能擔心生活不能獨立而成為家庭的負擔。

作者:金迪 王玉偉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導讀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SLE患者可能長期忍受慢性疼痛、易疲倦和精力下降,成年患者則可能擔心生活不能獨立而成為家庭的負擔。

研究發現,SLE患者情緒障礙的發病率為65%-69%,SLE女性患者發生抑鬱症的風險是健康女性的6倍,可能比癌症患者情緒更加低落,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影響SLE患者適應力的因素

適應力作為一種人格特徵,是指能夠調整壓力,成功適應逆境的能力。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自制力、積極、樂觀)和社會支持可以幫助患者減少應激或壓力對自身免疫的不利影響,特別是針對炎症反應。反過來說,免疫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個體對應激狀態的適應和恢復能力。現已證明適應力是慢性疾病的一個保護因素。

目前,影響SLE患者適應力的有利因素和有害因素尚不確定。不同的因素,如性別、教育程度、年齡、種族和穩定的收入可能對一般人群和存在慢性骨骼肌肉疼痛的患者適應力有一定影響。此外,據報導,與一般人群相比,SLE患者抑鬱症患病率更高,而抑鬱症是低適應力的一個危險因素。

抑鬱與SLE適應力的相關性

2019年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心身研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Mario等人比較SLE女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兩組社會人口因素、適應力等方面的差異(見表1),並進一步探討SLE患者抑鬱症狀、社會人口因素(如年齡、職業、社會經濟水平、婚姻狀況、教育水平和家庭成員)與SLE患者適應力的關係(見表2)。

表1 SLE患者和健康女性對照組的社會人口學因素和臨床特徵比較

SLE女性患者的教育水平高於健康女性,在年齡、職業、社會經濟水平、婚姻狀況和家庭成員方面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SLE女性患者抑鬱症患病率高於健康女性,兩組適應力總評分無顯著差異。

表2 SLE患者適應力的相關因素分析

此項研究發現SLE患者適應力與社會人口因素無明顯相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研究對象納入的大多數SLE患者年齡多處中年(年齡45.33±12.9歲),限制了年齡的影響。②與健康女性相比,SLE患者接受教育的時間明顯更長,這可能會影響患者適應力。③研究納入的所有患者都登記在提供公共衛生、養老金和社會保障的公共系統中,從社會保障中獲得的社會支持可能有助於提高患者適應和恢復力。因此,此項研究結果也不能推廣至具備不同醫療保健水平的SLE患者。

研究結果認為SLE患者的抑鬱症狀與適應力各項評分均呈負相關。之前也有研究認為SLE患者抑鬱、疾病活動、生活質量和預後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反映了SLE患者心理狀態管理的必要性。當然,此項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結果並不能推廣到重度SLE患者,而且缺乏對其他心理因素(如焦慮)的評估。

請重視SLE患者的心理管理

上述研究得出SLE患者適應力與社會人口學因素無明顯相關,但患者低適應力與抑鬱症狀有關。因此,加強教育、社會支持和自我干預勢在必行,提高患者心理適應力,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以獲得更好的預後。

臨床上,我們應重視SLE患者的心理管理和治療,開發相關藥物調節影響患者適應和恢復能力的神經通路(包括參與情緒調節的通路),並應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措施。

從患者角度來講,SLE高發抑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患者病程、病情活動度、文化程度、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婚姻狀況、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的影響,國內一項研究納入160例SLE患者,發現有41.9% 患者存在抑鬱情緒,其中身體形象異常、家庭及婚育負擔、經濟負擔對患者抑鬱情緒的發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家屬也應正確認識疾病,對SLE患者予以足夠的關懷和耐心,幫助患者共同面對疾病,積極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大多數患者及家屬對抑鬱症知之甚少,應積極面對抑鬱症,主動接受心理治療。

對臨床醫生而言,我們不應只注重SLE疾病本身的治療,還要特別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貝克抑鬱量表 (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抑鬱症狀自評量表之一,在各種疾病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抑鬱症狀評估中均得到應用。如量表結果提示BDI總分<10分為無抑鬱;10~15分為有輕度情緒不良,患者就要注意調節;大於15分者表明已有抑鬱,就需要看心理醫生;如果大於25分時,說明抑鬱已經比較嚴重。對SLE患者可按照BDI評分早期做出評價,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抑鬱,早期給予心理治療及護理,以免因患者心理狀況而影響患者生活狀態及長期預後。

參考資料:

[1] Mario G C, Claudia M P, Julia L V,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wom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9,122:39-42.

[2] Southwick S M , Charney D S . The Science of Resili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 Science, 2012, 338(6103):79-82.

[3] Bachen E A, Chesney M A, Criswell L A. Prevalence of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wom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0, 61(6):822-829.

[4] 王貞, 陳和清.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抑鬱症發生情況及健康教育對其影響[J]. 慢性病學雜誌, 201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