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頸椎病4步正骨推拿法:檢查法;正骨法;調頸椎法;放鬆法

正骨手法 發佈 2020-02-05T23:20:18+00:00

1、檢查手法 讓患者坐在凳子上醫者一手扶其頭一手用大姆指和食指從後髮際端自上而下按柔頸椎兩側旁開1.5厘米及3厘米四條縱線,檢查有無結節和痛點,再用大拇指檢查患者頸椎是否有突出,變形,錯位,然後施以治療。

2 、正骨手法 分快速復位法和慢速復位法兩種。前者多適用於青壯年及健壯者。後者適用於兒童及有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也可應用緩慢復位法。快速復位法應先選好「定點」及「動點」,在操作中加一個有限制的「閃動力」,以使頸椎關節因受短速有力的「閃動力」而復位。緩慢復位法的動作與快速復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閃動力」,重複3-5次的連續動作,讓關節在運動中受「定點」的阻力和「動點」的動力而還納復位。

3 、調頸椎法 對於椎旁硬結粘連組織,可用彈撥、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結調理軟組織的平衡機能。對於松馳、萎縮的軟組織,可用指針點、捻、叩打、摩擦生熱等法,以溫熱補氣與強壯,並可選取一組穴位行調和陰陽,行氣活血的補益法。強壯手法對病程長,體質虛弱和老年病人尤為必要,同時對頸椎關節失穩有康復作用。

4、放鬆法 頸椎病除椎旁疼痛外,由於神經、血管繼發性損害,還可在四肢、頭、胸、腹部出現症狀和病症。傳統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療為主,治療的正骨推拿法則是以頸椎部位治療為重點,只要祛除(改善)頸椎病的骨性壓迫,臨床症狀常可立竽見影地減輕或消除,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但對病程長,症狀重的病人,在結束治療之前,於頸椎復位後,應在痛區局部常規施行簡易手法,起到促進局部組織康復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