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癌症日:導致癌症高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丁丁醫聊 發佈 2020-02-05T01:49:36+00:00

2020年2月4日,是第20個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IAM AND I WILL」。每一場「鬥爭」,知己知彼才能掌握更大勝算,對抗癌症也同樣如此。



2020年2月4日,是第20個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I AM AND I WILL(關愛患者,共同抗癌)」。


每一場「鬥爭」,知己知彼才能掌握更大勝算,對抗癌症也同樣如此。儘管近年來醫學界對於腫瘤的誘因、發展以及治療都有了較大的研究進展,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癌症」,仍然是談及色變的話題。


導致癌症高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命中注定,還是自己「作死」?



癌症發病率逐年增高,與高齡有關?



在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中顯示,近十年來,我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仍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也同樣不樂觀,保持著每年2.5%的增幅。


而剖析其原因,除了日漸增大的社會生活壓力,長期的不良生活模式以及難以逃脫的環境污染之外,年齡也是關注的一大重點原因。年紀越大,患癌的風險相對會越高,人口老齡化問題,也為本就不低的癌症發病率又「貢獻」了幾分力。


各大癌症篩查指南,都將40歲以上人群列為高風險人群,需要定期進行相關篩查。長壽與高癌症風險之間的矛盾,需要大家通過提高防範意識來平衡。



難以逃脫的命運?基因影響患癌風險



被無數女性所忌憚的乳腺癌,就與基因有著密切的關係。攜帶BRCA1基因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風險比常人高出65%。而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也是該基因攜帶者,在2013年,她選擇對自己的雙側乳腺進行預防性切除手術。


對於有癌症家族史,特別是有多位一級親屬患有癌症的人群,可以選擇基因檢測,知曉自己是否攜帶相關患癌基因,並進行針對性預防。不過,過早進行基因檢測,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心理壓力,選擇之前可以諮詢相關專業人員。



長期不改的壞習慣,可能就是癌症的源頭



我們體內的細胞,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複製繁殖,而在這期間,它們偶爾會出現差錯,導致細胞變異。但是別慌,大多數錯誤可以被我們的免疫系統及時糾正,但是,當你長期處於不良的生活習慣下,不僅發生「錯誤」的幾率會相對增高,機體「糾錯」的能力也會相對減弱,那麼,癌細胞可能就蠢蠢欲動。


吸菸,酗酒,作息不規律,三餐不定時,長期食用醃製燻烤類食品等等不少人都有的小習慣,而這些習以為常的壞習慣,正是導致肺癌、肝癌、胃癌等高發癌症的元兇之一。


生活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別等癌症來臨才後悔莫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過健康基石的16字格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戒菸限酒」,不妨學起來?


除此之外,環境因素、病毒感染,也可能引發癌症。我們除了積極生活,注意防範,儘可能減少接觸到致癌因素的時間。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僅做分享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