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更要關注疫情帶給實體書店的長期影響?(上)

百道網 發佈 2020-02-03T09:20:46+00:00

行業人士認為,出版發行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最值得發力與可為之處在於適時推進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有效遏制網絡書店惡性競價銷售,維護良性圖書市場秩序。

【百道編按】1月21日疫情爆發以來,實體書店紛紛進入閉店模式,至少要到2月10日才有可能復工。復工之後,門可羅雀的光景會持續多久?這些問題令實體書店的經營者揪心,因為它後面是現金流這把懸劍。百道網調研採訪了12家民營品牌書店負責人以及3位書店研究人士,本文的目的是以民營品牌書店作為樣本,不僅觀察書店業短期的直接損失,更關注疫情帶給書店業的長期的間接損失,以及這番洗牌給書店業帶來的機遇與新生。行業人士認為,出版發行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最值得發力與可為之處在於適時推進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有效遏制網絡書店惡性競價銷售,維護良性圖書市場秩序。主管部門即便短期內不能實現圖書價格立法,但至少可以下文規範圖書市場,平抑新書惡性競價銷售,為實體書店疫後恢復與長遠發展營造良性產業環境,不然實體書店恐怕難以挺過這一難關。本文為上部分,下部分將於明日發布,敬請關注。

圖片來源:「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樊登書店杭州旗艦店)

春節檔進入冰點

每年春節檔期的銷售在全年銷售中所占的比重,就百道網此次採訪的12家連鎖品牌書店而言,平均占比可達15%。百道新出版研院1月8號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截止到2019年10月31日,以下凡引用報告處不再另做說明)搜集和調研了中國最大的64家民營連鎖書店品牌,2019年1-10月份的營業收入估約53億,這意味著這批民營連鎖品牌書店在春節檔的銷售收入損失超過6億。言幾又的客流較去年同期下滑85%,營業收入下降95%。幾何書店的營業額也不足平時的10%,扶光書店的銷售也比去年同期下降50%。閉店期間,大多數缺乏線上業務書店的收入則為0。

鑒於疫情給人們留下的陰影,即便疫情有所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光顧實體書店的客流也很難有迴轉,常規預測用戶到實體店消費的心理恢復期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那麼這批連鎖書店收入上的損失達15億。

除此之外,經營者要承受的壓力,重慶購書中心總經理李暉總結了兩個方面,一是害怕自己的員工受到感染隔離,企業也將處於長時間停擺狀態。二是此次疫情負面影響長遠非短期能夠恢復,對實體門店的打擊將十分沉重。

現金流吃緊

在營業收入受損的前提下,連鎖書店在此次疫情中所承受的壓力更大部分來自於員工工資。連鎖書店2019年高速擴張,根據《報告》的數據,是年1-10月64家品牌連鎖書店新開門店達 583 家,雇員總數達20917人,較2018年同期增長3228人。本次受訪的12家機構,言幾又的員工總數為1100人,友誼書城710人,弘道書店150人,漢唐書城368人,扶光書店220人,韜智書店400人,樊登書店273人。在開門營業的狀態,即便銷售收入少,尚能維持人員開支。一旦閉店,員工進入待業狀態,工資壓力便凸顯出來,為期半月的閉店,書店企業還能勉力承受,但復工期如果延遲一月甚至兩月,勞資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為突出。

工資之外,給出版社的回款也成為令書店焦慮的問題。在談及供應鏈關係時,所有的書店都特別希望出版社能放寬帳期,幫助書店渡過難關。

租金仍然是很重的一項成本支出,幾何書店創辦人陳曉明表示,直到本文截稿的2月1日,未收到任何一個項目甲方給予的減免或者優惠的信息,所承擔的壓力非常大。但總體來說,在本次採訪的品牌連鎖書店中,租金並沒有像以往成為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品牌書店近兩年在與物業方的合作模式上,除了租賃以外,還發展出合作分成等方式,因此書店作為運營方在租金上得到物業方不同程度的支持。這也是受益於2016年11部委聯合下文推進實體書店發展的政策,可以說緩解了民營連鎖書店在此次疫情中所承受的經營壓力。

歸根結底,現金流是否能挺過疫情期是關鍵。此次受訪的連鎖書店,承壓周期可達三到六個月。情形嚴峻者如言幾又,60多家門店的員工數多達1100人,資金壓力非常大,總裁但捷表示,「門店不能正常營業並且客流持續下滑對現金流的影響非常大,如果現狀不能儘快得到緩解,那麼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裁員和閉店。」

無料書鋪創始人張瀟提出,針對此次疫情的救助最重要的政策指向都應當針對現金流去制定和提供,包括租金減免、帳期延長 、貸款貼息、實體活動增加等,需要配合書店的現金流先重啟起來。

三種模式的抗壓性

在受訪的12家品牌書店中,模式單一、線下越重、擴張越快的機構,受到的打擊越大;相反,像以輕簡模式和加盟模式為主的樊登書店,抗風險的能力顯得較強。

本次採訪中的書店,有三種模式的代表。第一種業務結構主要以線下為主,在本次採訪中占絕大多數,門店關閉導致營收全無;第二種業務結構線下線下摻雜,典型者如弘道,其線上業務占50%,門店占15%,機構銷售占35%,因此在此次疫情中面臨的壓力略小於同行,但由於疫情導致物流不利,網上有銷售,貨物出不去,故也有「人動不了、貨動不了」的難處。第三種是樊登書店的模式,當實體書在實體書店或卡在物流處無法動彈的時候,其虛擬的知識服務產品物化出來的會員卡,在春節期間賣出了幾百萬張,甩開了物流的羈絆。當然,樊登書店具有天然的線上基因,又作為知識服務的強品牌,對於傳統實體書店而言,其實具有很強的不可複製性,但它進入書店業,也為書店同行打造輕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實體書店復甦的成果會被拉入新低嗎?

書店業經過2012-2015年的關店潮,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資本青睞的利好中,中國實體書店自2017-2019年進入高潮期。疫情對2018年以來書店業高歌猛進的勢頭來了一個緊急剎車。其後是跑得更快,還是低速慢行,也是業內關注的問題。

12位品牌書店負責人中的11位認為,實體書店復甦的成果會被拉低。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也十分認同這次疫情很有可能對衝掉實體書店來之不易的復甦成果,這幾年實體書店雖然止跌回升,但經營基礎非常脆弱,許多都是近幾年新開的店,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大多數還在投入期,經營未有進入良性循環,抗壓能力很弱,即便是在正常年頭也不輕鬆,何況是遭遇疫情這樣對實體消費零售行業衝擊最大的突發事件,定然會加劇實體書店的危機與挑戰。書店專家三石認為實體書店近幾年的成果不可能被疫情拉到新低,一旦疫情完全控制,一切恢復正常,「被解放」後的久居家中的大眾會有一個娛樂及文化消費狂歡的高潮,實體書店會進入大發展階段。

這一問題在此次採訪中被提出來,或許為時太早,但我們認為,傳遞親歷者與觀察者的預判與洞見並發出不同的聲音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一切也確實需要時間驗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經歷過這輪洗牌,書店業將會增強風險意識和防範能力。正如扶光書店總經理張斌所言,中國企業大多一路鼎力奔跑,承壓能力和突發應對能力跟不上來。漁書創辦人尚曉輝為此話題接受百道網採訪時談到,因有過一次現金流中斷的創業失敗經歷,因此漁書一直預留充足的貯備資金,可以應對比較長的時間。

開源節流,手頭握有充足的貯備金以備不時之需,是重要的防控手段;但正如張斌所言,國內中小企業,普遍儲備現金流不足,按現在狀況持續兩個月以上並且市場復甦無望而一切生產經營費用支付依舊的情況下,沒有有效措施應對,會導致大批企業難以為繼,帶來一系列惡性循環效應。

救助與可能性

本次調研採訪中,連鎖品牌書店為渡過難關,表達了求助於多方力量的意願,集中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是加大書業的補貼力度以及放寬貸款政策,降低房租;第二是出版社放寬帳期;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價格立法。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針對上述訴求進行了如下分析:

供應鏈方面,如果上游能夠適當延長帳期,對書店的資金壓力會有很大緩解,但書店也不能期望太高,因為市場圖書做得好的出版社和民營公司多半沒有或比較少教材教輔,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周轉餘地並沒有那麼大。

政策方面,全國性書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還在延續期內,短期很難有新的突破;延遲繳納稅費社保以及損失補貼或貸款貼息等,更多取決於地方政府。

出版發行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最值得發力與可為之處在於適時推進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有效遏制網絡書店惡性競價銷售,維護良性圖書市場秩序。主管部門即便短期內不能推動圖書價格立法,但至少可以下文規範圖書市場,平抑惡性競價銷售,為實體書店疫後恢復與長遠發展營造良性產業環境。

疫情帶給書店業的損失是板上釘釘的,疫情對書店業發展將帶來哪些長遠的間接損失,它將會對實體書店帶來怎樣的影響?書店業如何在疫情之後更加有所為?明天我們將繼續發布本文的下半部分,敬請關注。

感謝以下受訪人(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陳曉明 幾何書店品牌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

程三國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百道網董事長

但捷 言幾又創始人、董事長

龔縣流 深圳友誼書城總經理

紀曉東 武漢時見鹿創始人、總經理

李暉 重慶購書中心&新山書屋總經理

龍挺 弘道書店創始人

吳寧 樊登書店創始人、董事長

吳振東 西安嘉匯漢唐書城總經理

三石 實體書店轉型專家

王波 廣西 韜智書店集團總經理

徐智明 百道網高級顧問

余海濤 學而優書店總經理

張斌 廣州扶光書店總經理

張瀟 無料書鋪創始人

百道網:疫情爆發以來,貴集團遭遇的直接損失情況如何?最大的壓力是什麼?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麼?

陳曉明:自2020年春節前疫情爆發以來,為了保障顧客和員工的生命健康,阻斷病毒傳染的環境,幾何書店響應所在城市的倡議,全國的7家門店,除了上海店之外都關閉了。上海店由於疫情的爆發,商場營業時間也大幅縮短,同時由於客流量極其稀少,每天營業額不足正常的10%。截止到今天(2月1日),其他已關閉門店均未恢復正常營業,整個最應該火熱的春節檔,可以說是徹底冰點了。對於實體書店來說,最大的成本一個是房租,另一個是人員工資。截止到今天,還未收到任何一個項目甲方給予的減免或者優惠的信息。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做實體書店的人,我認為都是有情懷有追求的,是為了傳遞一份美好和對生活的期望,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成本的,在這樣嚴重的疫情下,如果不能得到甲方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我們的門店經營很難持續。

但捷:疫情爆發以來,言幾又集團遭遇重創,春節期間整體客流較去年同期下滑85%,門店營業額下降95%。可以說是言幾又創始以來最為慘澹的一個春節假期。目前最大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於資金,門店不能正常營業並且客流持續下滑對現金流的影響非常大,如果現狀不能儘快得到緩解,那麼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裁員和閉店,因為在現有情況下「節流」變成了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龔縣流:我們二十多家門店全部暫停營業,一般來說,春節期間銷售在全年占比10%左右;長時間停業會對公司現金流帶來不利影響,員工工資、物業租金、供應商回款等問題都會成為大壓力。

紀曉東:至少2個月無法開門經營。此外,大家對出入公共場所的信心恢復需要更久的時間,可能會導致長時間書店門可羅雀。

為應對疫情,配合疫情的防控,時見鹿於1月23日開始閉店停業。

停業後最直接的損失是公司沒有收入。最大的壓力是如何自救,以度過本次疫情,以及疫情過後如何走出低迷。最嚴重的的後果是實體書店無法經營下去。

受疫情衝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很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改變,未來一段時間實體經濟很可能低迷、消費信心不振,可能會對實體書店的持續經營產生巨大的影響。

李暉:為響應國家號召,減少疫情的傳播可能性,從1月25日開始,我公司旗下所有門店關閉,預計開業時間為2月10日。因此,春節期間銷售為0,如果算上我們門店的租金、物業管理費、員工薪酬,以及為應對此次疫情所付出的成本,直接損失超過150萬元。

最大的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害怕自己的員工受到感染隔離,企業也將處於長時間停擺狀態。二是此次疫情負面影響長遠非短期能夠恢復,對實體門店的打擊將十分沉重。

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沒有了經營性現金流,這項事業無法堅持。可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企業將處於零收入和低收入狀態,而運營成本降幅並不能同步,企業將處於虧損狀態。而供應鏈對回款的要求又非常高,所以接下來對民營實體書店是嚴峻的考驗。

龍挺:弘道的業務由三個主要板塊組成:其一是線上電商;其二是政府採購、圖書館配和教材供應;其三是線下書店。我們的線上業務占到百分之五十,政府採購占35%,線下10~15%。目前這樣的布局,可能還是比較合適的。

弘道在武漢有門店,23號就完全關門了。長沙的門店到年三十和初一還開張,之後所有門店全部關閉。事實上,受疫情影響開了也會沒生意,正常情況下寒假期間是商場店旺季,在旺季長時間閉店,不僅是短期銷量問題,新客戶沒辦法引入,老客戶流失,實體門店會造成一系列連鎖的低糜反應,疫情過後整個實體消費市場元氣的復甦也是需要時間。現在線上的物流也存在問題,我們每天都有幾十萬的銷售,但是貨發不出去。9號之前,員工不能上班。物流動不了,人也動不了。假如說物流能動起來,我們受到的影響會小很多。

企業沒有錢進來,錢卻要出去,弘道企業的員工現在200人。書店閉店了,開店時間還待定狀態,關鍵問題是開店以後可能存在沒人來店的情況,電商要2月10號才能上班,並且我更擔心上了班以後的安全風險,萬一出什麼事就更加麻煩了。政府採購、圖書館配和教材供應,業務進度也受到嚴重影響;疫情即便得到控制,但這種狀況沒有三個月是恢復不了的。如果持續三個月,我們應該能扛得過去。但要持續6個月,企業肯定玩不下去了。

王波:韜智書店暫未統計直接損失的具體數據,但春節期間全部37家門店停業,銷售收入為零,可謂是損失慘重。如果疫情持續,門店無法營業,房租和人員工資如何解決是最大的問題。

吳寧:相對來說,樊登書店除了有線上的優勢之外,我們以加盟為主,這是其他的連鎖企業不具備的。每一個加盟店自己有生存能力,在需要聚合的時候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勢能;風險來了,就迅速展開,各自成為個體,還能繼續工作。相對而言,抗風險的能力更強一些。

我們在最初做店的時候,要求店面具有反抽的能力,首先在基礎建設中不要過度投入,比如說店面建設、裝修設計,不要做得太複雜、太繁華。其次,我們要求開店面積不要太大,畢竟是以內容為核心服務客戶的產業,店面經營者的壓力相對較小,再加上有政策扶持,以及免租,相對同行來說,樊登書店可能比較容易一些,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能承受。上半年可能會把步子放慢下來,但是不會過度減速,會按照既定方針,下半年再擴張,我們還是要往前沖,這是肯定的。

當前更重要的是穩定軍心。總部會把線上的內容能量賦能到線下,讓門店增加跟會員之間的互動機會,也會給加盟店補貼會員卡,增加他們的銷售毛利,幫他們在短時間內能夠支撐下去。

吳振東:因我公司(嘉匯漢唐)擁有圖書全產業鏈銷售業務,目前受疫情影響非常嚴重。零售方面,所有店面全部要求停業,尚無復工時間;批銷中盤也已停業,數次申請復工也被駁回,因物流鏈條尚未恢復,也無法發貨至下游,館配教材業務因校園停擺也嚴重受影響。我司本準備在高校寒假結束上課後舉辦每年例行的春季館配會,現在可能被迫取消或推延。春季教材現在尚無任何確切信息,還在與供應鏈上游密切溝通中。現在所有合作夥伴因疫情都無法正常經營,對公司的現金流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個人員密集型企業,如疫情持續下去,員工方面也可能出現重大問題。長久下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嚴重挑戰。

余海濤:疫情來得太突然,和其他所有行業一樣,書店是在正常的春節放假開始後才收到疫情擴大的通告的,可以說事前並未有太多的準備。現在春節延長的假期剛結束,接下來又是各地政府決定的停工期。按往年慣例,學而優書店都是在年初三就開張的,現在已經直接損失一周的營業時間了。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至少還有一周的停業期,因此,今年新年後至少已經損失半個月的營業時間。同樣,其他業務,如機團用戶、線上銷售,同樣因為客戶延遲開工和快遞停運,多重業務均受到嚴重衝擊。接下來將來面臨的壓力一是營業收入受損失極大,二是因為疫情影響,每年春節後都會面臨的用人荒會更加突出。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書店開張營業了,而進店的人卻很少,但是人工、租金、社保等費用卻是必須面對的。其他我還沒有想那麼多,因為這個時候書店人更多想到的還是要怎樣找出路,解決當下的問題。

張斌:疫情爆發以來,扶光書店遭遇的直接損失是系統銷售對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利潤蕩然無存,期待中的旺季變成包袱季;二是因為計劃增長而準備的假期及第一季度備貨,存在不同程度的庫存積壓。

最大的壓力是因營業收入銳減而面臨的租金薪酬等費用支付,以及市場局勢不明朗對未來經營狀況的判斷。

最嚴重的後果是疫情控制不穩定,恢復安全生產無期。因為國內中小企業,普遍儲備現金流不足,按現在狀況持續兩個月以上並且市場復甦無望而一切生產經營費用支付依舊的情況下,沒有有效措施應對,會導致大批企業難以為繼,帶來一系列惡性循環效應。

張瀟:本次疫情對於新閱讀文化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現金流。由於疫情爆發的時間是農曆年底,正值新店竣工,卻無法營業,溫州的六家門店全部歇業,每日門店營收損失約為5萬元,同時大量的尾款結算,包括年終獎、十三薪、應付款等等各種款項,對新閱讀的現金流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且因為溫州疫情嚴重,目前政府要求所有企業不得早於2月17日復工,書店恢復營業預計最早要到2月底,這一段時間的人員薪資將會對公司造成表達的壓力。最嚴重的後果是原先預備業態轉型的資金會有一定的浪費,負債會增加,另外年前談的差不多的幾筆投資可能會發生變化。

百道網:實體書店業近幾年復甦的發展成果是否會因這場疫情被拉到一個新低?

陳曉明:據我的觀察,這次疫情持續時間長,影響面廣,對社會經濟各方面的衝擊都很大,對實體書店的打擊也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眾所周知,書籍的利潤是微薄的,重複購買率也是極低的,而網絡的衝擊又很直接,幾乎可以說,這次的疫情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將剛剛復甦不久的中國實體書店業拉到了低谷。

程三國:這次疫情很有可能對衝掉實體書店來之不易的復甦成果,這幾年實體書店雖然止跌回升,但經營基礎非常脆弱,許多都是近幾年新開的店,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大多數還在投入期,經營未有進入良性循環,抗壓能力很弱,即便是在正常年頭也不輕鬆,何況是遭遇疫情這樣對實體消費零售行業衝擊最大的突發事件,定然會加劇實體書店的危機與挑戰。

但捷:不可否認,此次疫情對實體書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目前已經有大量的書店選擇閉店,像言幾又一樣堅持營業的並不太多,如果疫情不能很快好轉,也許會將實體書業近幾年發展的復甦成果拉入新低,但是我們相信政府會加快疫情的控制,不會讓實體書業就此陷入困頓。

龔縣流:疫情終究是短暫的,實體書店業的春天需要更多的堅守,希望我們都可以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李暉:我認為實體書店會被拉到新低。因為過去幾年實體書店的所謂復甦是資本推動的,而非市場賺錢效應推動,在絕大部分的實體書店經營都是虧損狀態下,疫情將加速很多實體書店走向死亡。

三石:實體書店近幾年的成果不可能被疫情拉到新低,反過來,疫情結束後,實體書店將進入大發展的進程。當下,疫情對整個零售業都是損傷,因為大多零售業根本無法開業,或是開業了進入者也極少,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但是,一旦疫情完全控制,一切恢復正常,「被解放」後的久居家中的大眾會有一個娛樂及文化消費狂歡的高潮,實體書店,是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知識相連結的空間,我們要策劃足夠的文化營銷活動,提供給大眾最溫暖的心靈感受,實體書店會進入大發展階段。請注意,疫情結束後的大眾,不需要瘋狂的「賣貨」商家,而需要心靈安慰的場所。

王波:此次疫情肯定會影響實體書店的發展,因為疫情消費者不敢到店,消費購物以及文化活動都無法開展,所以2020年乃至2021年實體書店的發展勢頭會因為此次疫情而放慢。

吳振東:近幾年實體書店的復甦很有可能被這場疫情拉低。實際與實體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我們作為實體體驗經濟形式的一大主力,目前被疫情打擊頗大。西安作為全民閱讀推廣重點城市,幾年下來效果較為明顯。同時借著農曆年延續推廣的「中國年 看西安」 也被商業從業者看做一年最重要的消費時機。然而消費的基礎供需很有可能被此次疫情徹底性扭轉。作為提供知識服務與普及閱讀推廣的社會功能企業,這種打擊來得突然並且持續時間長。

徐智明:這場疫情,影響的是整個國民經濟,所有行業、所有企業甚至每一個人都會受影響,書店行業和業者也不例外。從行業角度講,受影響最大的是旅遊、航空、餐飲等行業,書店業因為主要部分是國有,受衝擊和影響不是最嚴重的。

余海濤:個人認為,實體書店的發展會階段性的受到一些影響。這次疫情影響之大,我認為不只是書店業會面臨,而是全社會都會面臨。年前北京會上,數據結果就顯示網絡渠道全面超過實體書店業,實體書店同比甚至還是負增長的。經歷這次疫情之後,相信消費者將會更多倒向網絡渠道。除了傳統電商如淘寶天貓這些網店外,拼多多、抖音等新電商正在占領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張斌:有可能拉到新低,具體要看疫情控制情況而定。如果本月(2月)內能夠將疫情穩定控制,復甦將逐漸恢復。如果無法穩定控制疫情,對所有實體都是萬劫不復的重創。中國企業大多一路鼎力奔跑,承壓能力和突發應對能力跟不上來。

張瀟:坦白說,這一點我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答案。我的預判是這一波壓抑之後,到零售場的消費需求會有一個爆發期,尤其是年底這樣假期被壓制以後,這一波的消費需求會翻倍上去,且因為物流的緣故此次疫情也沒有特別激發線上的消費。但是這一波消費反彈是否會優先反彈在餐飲行業,有多少會分到書店的部分,我目前還沒有特別準確的評估。

百道網:疫情之後,書店業要康復。從產業健康發展的外部條件來看,您認為政府政策層面、供應鏈環節等方面,有哪些事情是最緊急和最重要的?為什麼?

陳曉明:政府要解決的是恢復經濟,最重要的是信心,對未來的預期,需要政府通過組合拳來提振消費者和經營者共同的信心,比如是否可以社保繳納的暫緩,消費券的發放,稅收優惠甚至減免,特定行業(比如實體書店)資金周轉的支持等。另外,很多實體書店經營者和國內專家學者都提到,我們的線下圖書價格和線上的價差問題,書籍是很特殊的商品,能否參考歐洲,設立價格保護機制,不允許線上隨意打折衝擊市場,實體書店獲取公平的定價權利。最後,呼籲地方政府對實體書店,給予直接的補貼,包括房租以及人工,這對穩定就業和社會快速恢復也是有益的,畢竟一個民族和國家不能缺少文化,一個城市不能沒有書店,書店所承載的情感和文化意義不同於一般的商店。

程三國:供應鏈方面,如果上游能夠適當延長帳期,對書店的資金壓力會有很大緩解,但也不能期望太高,因為市場圖書做得好的出版社和民營公司多半沒有或較少教材教輔,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周轉餘地也沒有那麼大。

政策方面,全國性書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還在延續期內,短期很難有新的突破;延遲繳納稅費社保以及損失補貼或貸款貼息等更多取決於地方政府。

出版發行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上的最值得發力與可為的地方在於適時推進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有效遏制網絡書店惡性競價銷售,維護良性圖書市場秩序。主管部門即便短期內不能推動圖書價格立法,但至少可以下文規範圖書市場,平抑惡性競價銷售,為實體書店疫後恢復與長遠發展營造良性產業環境。

圖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商品上標有全國統一銷售價格的定價銷售產品,如果沒有像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那樣嚴格限制新書打折的圖書定價銷售制度,還是任由網絡書店競價打折銷售,不僅網絡書店無利可圖賠本賺吆喝,實體書店無論新開書店有多少,書店面積有多大,圖書品種有多豐富,圖書選品有多優質,實體書店終將淪為網店的線下圖書展示陳列室,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實體書店圖書銷售越來越少,那些沒有養成多元營收能力的書店必然生存難以為繼,一旦政策紅利與商業環境紅利用盡,再遇上疫情這樣致命衝擊,新一輪的實體書店倒閉潮再現也未可知。

但捷:以目前的形勢看來,首當其衝的是疫情的控制及好轉,這是書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都迫切需要的。當然,因為客流的銳減必然造成書業現金流的困難,這一段時期對實體書業已造成的損失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書業相應的政策扶持,加大書業的補貼力度以及放寬貸款政策能夠幫助更多書業同仁們渡過難關。

龔縣流:要解決公司現金流問題,融資是關鍵,政府政策層面的直接支持或補貼就尤為重要,比如免息等;同時,希望出版社在帳期方面能給予協調。

紀曉東:一是從政策層面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儘快恢復對公共場所健康安全的信心。

二是從政策層面出台更精準的優惠扶持政策,幫助書業康復。

三是從政策層面出台新書網絡限價銷售政策,這種做法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李暉:從政府層面來看,政策的空間不大,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已經享受了非常優厚的政策紅利了。唯一希望政府能夠出台政策,對線上低折扣傾銷尤其是新書加以限制。

更為重要的是供應鏈支持,出版社對實體書店提供帳期支持,讓實體書店喘口氣,才是實體書店能否挺過去的關鍵。

龍挺:上下游之間要達成共識,出版方在帳期方面放寬。京東、噹噹或天貓平台,是否可以做讓利,降低扣點,降低服務費,讓我們運營方喘過氣來。國家層面能對圖書新品進行價格立法。現在市場是透明的,書店是標準產品,完全靠打價格戰,大家都賺不到錢。價格戰打了多年,價格立法也講了好多年,若要保護實體書店的話,價格立法要提上日程。

另外,政府對實體書店或中小企業,除減免稅之外是否能設立基金,根據企業的規模或者員工人數進行定點的扶持,幫助大家渡過難關。銀行融資靠抵押系統,利息高、流程長,期望能免息,融資更加靈活。

王波:建議政府出台相應政策以支持書業發展:1.給予書店一定的租金補貼;2.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3.減免企業所得稅並且三年內可沖抵;4.給予書業更便利和更優惠的融資條件。供應鏈方面目前問題倒是不明顯,因為書店都有一定的庫存周期。目前最緊要的是幫助書店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渡過眼前的難關。

吳寧:政府肯定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不光是書店行業,而是對整個的行業,從政策或者從資本和輿論的引導上,政府支持都需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整個政策利好,它是普惠的,2019年其實有所減弱。

吳振東:從政府層面,需要理解文化產業,尤其書業作為社會公共服務功能的重要角色,不能僅僅將實體書店理解為實體經濟這麼簡單。迫切希望政府能理解產業鏈與供應鏈的鏈條之長及複雜性,並且給予直接的經濟補助,包括租金減免政策、稅費減免政策,促進實體書店消費補貼政策、線上線下價格保護政策等。 文化消費不同於其他消費類目,引導起來本身就很難,有這麼長時間的斷檔,如果沒有類似電擊一樣的強力振興,很難有消費者的理解與直接反饋。

三石:說實話,在這場疫情中,實體書店的損失遠遠不如其他實體零售業。國營書店有教材發行利潤的支撐,這點損失撐得住。大多民營書店感覺壓力巨大,房租、電費、人員工資等等大家都會算帳,但是,除了極少數小書店外,大多民營書店的圖書等貨品是賒帳的,所占用的這部分資金的損失者和壓力是在出版的上游。因此,疫情控制後的實體書店應是自救、止損、發展。最近,政府部門對零售業出台了不少的支持政策,對實體書店應是有用的,但我們不能要求政府直接資金扶持。我一直堅持認為,實體書店應遵守商業邏輯,書店就是商業零售,要有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也有優勝劣汰的規則,書店是一門生意,不能僅造情懷去經營。這個疫情,我認為給近年來盲目開店的書店愛好者上了一堂課。

作為實體書店的各級管理部門,依然是通過政策的力量推動全民閱讀,為實體書店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要隨時總結經驗,理性並專業地分析實體書店商業邏輯,抓成功的案例進行推廣。

而作為出版上游的供應鏈同樣要和實體書店共患難,疫情控制後,研究當下讀者心理,提供最優質的圖書,同時,一定要將大量的精力用在集聚出版資源為實體書店提供最佳的閱讀與文化營銷活動上,以拉動銷售。一句話,出版方要做的是利用自有資源幫助終端強化文化營銷能力,同時也強化自我營銷能力。

徐智明:政府的政策肯定要先顧及更大更重要的行業,書店業主要要靠自救。

余海濤:近年各級各地政府為實體書店振興,還是給予不少直接可見的扶持,對於具體的某個書店來說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在當下的緊急形勢下,實體書店營業收入來源單一、利潤微蒲,物業人工成本高企,如果能在疫情期間引導物業方減免部分租金,也能解一下燃眉之急。但是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講,我還是希望能從政策層面,積極幫助建立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圖書業不是一個很大的行業,而且還是一個生產銷售標準產品的行業,要破壞很容易,要建立規矩也應當不難。如能在這個小行業建立起合理的競爭規則,也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標杆作用。

張斌:從經營角度來說,在經營中的書店業,和其他行業無異,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都是一樣的。疫情之後,恢復社會信心最重要,政府應以官方渠道迅速發布健康生態環境,鼓勵大家出門購物;政府政策層面,要清晰線上線下的銷售數據規劃,如果還考慮保留和發展線下經濟,恢復市面繁榮,許多決策應該首先傾斜滿足線下,包括供應鏈、價格控制、價格補貼等環節。不然的話,相當長的時間無法再看到「清明上河圖」的景象了。

張瀟:這一波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打擊比較大,我認為最重要的政策指向都應當針對現金流去制定和提供,包括租金減免、帳期延長 、貸款貼息、實體活動增加等,需要配合書店的現金流先重啟起來,分3到4個月逐步補上疫情期間的現金流空洞,甚至負債利息壓力。

(本文編輯:水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