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君子之道,愛憎分明,容納世界

墨書國學 發佈 2020-01-04T22:03:57+00:00

作者|小墨《大學》:所謂君子之道,也是用人之道。在《大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作者|小墨

《大學》:所謂君子之道,也是用人之道。

在《大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

《尚書.秦誓》之中說:假若有一位大臣忠厚老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但是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別人有本領就如同他自己有本領一樣,別人才德兼備,他心悅誠服,而不是在口頭上說說,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容納。用這種人可以保護我的子孫和人民,而且還是有利的呀,相反,假如別人有本領他就嫉妒厭惡,別人才得兼備,他就想辦法阻撓。君主不知道他的才能,這實在是不能容忍呀,用這種人不能不僅不能保護我的子孫黎民,而且也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

這一句話是出自於《詩經.秦誓》之中,來自秦穆公自責的一句話,秦穆公當時聽信了大臣的讒言,派了大將三人遠征中原多國,想向東方發展,結果在滅滑國的時候,被晉軍伏擊,數萬將士全部被斬首,事情發生了之後秦穆公非常自責,所以秦穆公就提出,對於品德高尚的人,必須要重用賢臣的思想。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真正能夠容納他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賢臣,才算是真正的君子,而小人的身邊一旦出現比自己優秀的人,他就過度的排斥,甚至設法去陷害,這是一個人心胸狹隘的體現。

真正的一個領導者,並不是能夠大幅度的改善員工,而是能夠順應員工,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當他身處處在這個團體之中,定然能夠發揮自身的一個優勢。

而真正的領導,是能夠包容不同狀態的員工,存在於自己的隊伍之中,並且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而且他看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也不會過度排斥,懂得任用賢臣。

所以《大學》之中說: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逐到邊遠之地,不讓他們與自己同住在中原,這說明有仁德的人能愛護好人,也能憎惡壞人。

真正的「仁」就是敢愛敢恨,這才算真正的仁,秉持公正,秉持嚴明,愛惜對於社會對於百姓有貢獻的仁得之人,擁有人愛和感恩的心。

人生之道是在於能容忍,一個人的幸福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少,而是他計較的多少懂得發現和包容,有一個博大的胸襟,有一個寬容的風度,幸福也就是這麼簡單。

不管是對於生活還是對於用人之道,包容也都是一個最好的氣度。

幸福其實很簡單,簡單到只需要你調整心態,就能夠擁有包容的心態。從容處事,看淡得失,能夠積極的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幸福感就能接踵而來,而對於用人也是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