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病的術後高灌注綜合徵

神外前沿 發佈 2020-02-24T03:49:53+00:00

腦血流重建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自由基產生、血管自主調節儲備能力損傷、吻合血管直徑不匹配等有關。

本文節選自: 李昌文, 張楠, 夏成雨. 煙霧病腦血流重建術後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的研究進展 [J] . 中華神經醫學雜誌,2019,18( 10 ): 1060-1064.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9.10.019;圖片為神外前沿所加;

高灌注綜合徵是煙霧病腦血流重建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文獻報導顯示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分支吻合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率可高達 50%,明顯高於其他動脈粥樣硬化閉塞性腦血管疾病。一項針對 500 例煙霧病患者的分析發現,高灌注綜合徵不僅在直接血流重建術和聯合血流重建術後存在,也可發生於僅接受間接血流重建術的患者中。


腦血流重建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自由基產生、血管自主調節儲備能力損傷、吻合血管直徑不匹配等有關。其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術前腦缺血發作、成年、術前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volume,CBV)增加、出血型煙霧病、直徑更小的受體血管、腦血流重建術後炎症反應、 入院時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評分≥3 分等。


高灌注綜合徵的常見臨床表現可分為 2 種類型: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及顱內出血,具體表現為術後癲癇、失語、偏癱等。甚至有文獻報導高灌注綜合徵表現為在術中即可發生腦出血。


(一)高灌注綜合徵術前、術中的預測

鑒於高灌注綜合徵的高發生率及其嚴重後果,在術前對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進行預測,並早期進行干預,對於患者預後的改善非常重要。譬如,Araki 等研究發現,對於高灌注綜合徵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可以應用術前基於彌散加權成像 (DWI) 得到的白質屬性的指標—表觀彌散係數(ADC)值來預測,術前 ADC 值 >704.5 表明腦血流重建術後發生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大。


在術中, 則可以利用吲哚菁綠血管造影評估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分支吻合術後腦血流動力學改變的特點,進而預測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在腦血流重建術前、術後均可以得到多個不同感興趣區的吲哚菁綠強度-時間曲線, 其中最

大強度用此曲線的最大螢光值來表示,利用這個曲線可以很方便、直觀地得到血流指數(blood flow index,BFI)。當腦血流重建術後與術前的 BFI 比值超過 3 則說明腦血流重建術後發生高灌注綜合徵的可能性較大。Yang 等則提出利用吲哚菁綠血管造影和 FLOW 800 軟體測定血流從動脈期流向靜脈期所需要的時間,並基於此預測煙霧病患者術後發生高灌注綜合徵的可能性的高低。


(二)高灌注綜合徵的處理

高灌注綜合徵常在腦血流重建術後 2~6 d 出現, 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 2 周。Fujimura 等提出高灌注綜合徵的診斷需滿足以下幾點:(1)術後吻合端腦血流量顯著增加,並出現神經系統症狀;(2) 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良 好,且DWI 上沒有缺血性改變;(3)無其他改變,包括術後顳肌壓迫大腦表面、腦缺血發作、癲癇等。懷疑高灌注綜合徵後,應及時進行相關處理,最關鍵的是保持穩定的腦血流灌注,最直接的方法是控制血壓,但需要謹慎,因為血壓較低會增加術後缺血型併發症發生的可能。因此關於腦血流重建術後煙霧病患者的血壓維持水平目前尚未達成共識,有學者建議收縮壓維持在 120~140 mmHg(1 mmHg=0.133 kPa),也有學者提倡維持在 140 mmHg 以上或者術前基礎水平。如何通過有效的血壓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還有待進一步大樣本臨床研究的證明。


另外,術後輔以相關藥物的應用可預防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或者縮短其症狀持續時間。例如,Fujimura 等曾提出應用米諾環素可阻斷煙霧病患者中高表達的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活化引起的炎症級聯瀑布反應,從而有助於維持血腦屏障的完整性、降低血腫形成的可能性;同時由於米諾環素具有抗氧化、抗細胞凋亡作用,也有助於預防腦缺血再灌注損傷。Zhao 等還指出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可能與自由基有關,應用自由基清除劑可以預防腦血流重建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的發生。Seo 等則指出術後應用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地減少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的持續時間,其原因在於右旋美托咪啶作為一種選擇性的 α2 受體激動劑,可減少腦血流量、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


神外前沿-科技推動學科進步,投稿郵箱 shenwaiqianyan@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