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的攝護腺到底有多麻煩?該不該手術?聽聽專家的看法

男科袁軼峰大夫 發佈 2020-02-11T01:55:27+00:00

攝護腺增生攝護腺增生通常指良性攝護腺增生,是一種組織學診斷,臨床解剖學或影像學證實的攝護腺增大,患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排尿困難,如尿頻、尿急、尿痛、尿線變細、尿等待、尿費力、血尿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男性肚子越來越大,體重越來越重,髮際線越來越高,在不知不覺中,排尿也越來越困難,殊不知,這是攝護腺在搞鬼--攝護腺也變大了。

年輕的時候發炎,年齡大了又跟著增生變大。門診很多男性患者,被攝護腺問題折磨了半輩子。很多患者希望直接手術解決,那攝護腺增生一定要手術嗎?



攝護腺增生

攝護腺增生通常指良性攝護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種組織學診斷,臨床解剖學或影像學證實的攝護腺增大,患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排尿困難,如尿頻、尿急、尿痛、尿線變細、尿等待、尿費力、血尿等。

BPH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目前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一般認為,增齡和有功能的睪丸是其發病基礎,而炎症刺激、遺傳因素、肥胖、吸菸、飲酒等對攝護腺增生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

據統計,組織學BPH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最初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到60歲大於50%,80歲時高達83%,90歲以上的為100%。與組織學表現相類似,隨著年齡的增長,排尿困難等症狀也隨之增加。其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男性晚年生活的常見疾病之一。

攝護腺增生一定要一切了之嗎?

攝護腺增生並不是一切了之,事實上大多數的增生都不需要手術。

第一,一些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無併發症的患者可以採用「觀察等待」的方法,對患者提供BPH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其生活方式,如適當限制飲水、限制酒精和含咖啡因類飲料的攝入、精神放鬆、膀胱訓練方法等。根據症狀發展情況定期複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第二,對大多數輕中度患者,建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短期目標是緩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狀,長期目標是控制延緩疾病的臨床進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1.5α還原酶抑制劑--攝護腺的「減肥藥」

增生的攝護腺宛如巨石阻擋大門一般,阻擋著膀胱的出口。眼下治療攝護腺增生症最主要的減肥藥物是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保列治)。

據北歐1995年調查報告,服用非那雄胺達2年的707例患者,平均攝護腺的體積縮小了19.2%。非那雄胺一般適用於輕、中度的攝護腺增生症患者,常用劑量為每次5毫克,每日1次口服。但此類藥物作用較慢,服藥初期症狀無明顯改變,服藥2-3個月後效果才逐步顯著。

2.α-受體阻滯劑--幫助膀胱「出口」放鬆

臨床常用的高選擇性α1A-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商品名哈樂,常用劑量每次0.2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療後48小時即可出現症狀改善,連續使用1個月以上明顯症狀改善則不應繼續使用。

3.中醫中藥治療

攝護腺增生屬中醫「精癃」、「淋證」範疇,病性屬虛實夾雜,臨床通過辨證施治,對於輕-中度患者效果良好。

第三,臨床主要適用的藥物治療後無效,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在身體條件允許的狀態下推薦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

具有中、重度下尿路症狀並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重度BPH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尤其是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或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BPH同時合併以下併發症時,建議採用手術或微創治療:

①反覆尿瀦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後不能排尿或兩次尿瀦留)

②反覆血尿,藥物治療無效

③反覆泌尿系感染

④膀胱結石

⑤繼發性上尿路積水(伴或不伴腎功能損害)

⑥合併腹股溝疝、嚴重痔瘡或脫肛

目前經尿道攝護腺電切術仍是BPH手術治療的金標準,主要適用於攝護腺體積在80ml以下的BPH患者。

但手術治療並非「一切永逸」,攝護腺增生手術並不是把所有的攝護腺組織一絲不剩的去除,主要切除的是增生部分,因此剩餘組織可能再次出現增生,導致攝護腺增生復發。一般手術效果是4到5年,遠期療效不確定。



該如何預防攝護腺增生的發生和術後復發呢?

攝護腺增生雖說是一種老齡化的必然規律,但並非不能預防,如能從生活中實行以下保健策略,對於減輕病情和推遲疾病發生仍有一定價值。方法主要是要倡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說避免飲酒,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經常的參加體育活動,避免久坐,規律的性生活,這些都可以達到預防攝護腺增生進展。

很多人擔心如果不手術切除會不會癌變。其實,良性攝護腺增生和攝護腺癌完全是兩種疾病,一般來說良性攝護腺增生不會演變成攝護腺癌。

良性攝護腺增生的患者還是要定期的複查PSA,如果說PSA出現異常的話,一般來說還是要建議患者做攝護腺穿刺活檢來鑑別是不是攝護腺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