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9類藥物,也可能痛風發作?醫生想對你說兩句實話

嶺南風濕醫話 發佈 2020-02-25T04:39:40+00:00

9 類藥物可引起藥物性痛風,應用須謹記 1、利尿劑常見用藥:雙氫克尿塞、氯噻酮、利尿酸鈉、丁苯氧酸、安替舒通、氨苯喋啶以及醋氮醯胺等。


在風濕科門診當中,有一部分痛風患者就診時,都會特別提到自己「飲食正常」、「生活習慣良好」等,為何痛風還是「找上門」?

這時候,作為醫生我們都會詢問他,平時有沒有服用藥物。

患者回答,自己平時有吃心臟病類藥物阿司匹林。答案就在這裡!

許多人都容易忽略了,其實這也是引起痛風的一類——藥物性因素。患者長期服用降脂、降壓、阿司匹林等藥物,就容易導致血尿酸升高,從而出現繼發性痛風的症狀。

·繼發性痛風:繼發性痛風主要是由於一些疾病,導致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如腎臟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癌症等。

除此以外,長期服用一些藥物,也會引起繼發性痛風。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會導致藥物性痛風的9類藥物。

9 類藥物可引起藥物性痛風,應用須謹記

1、利尿劑

常見用藥:雙氫克尿塞、氯噻酮、利尿酸鈉、丁苯氧酸、安替舒通、氨苯喋啶以及醋氮醯胺等。

利尿劑主要通過影響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實現利尿作用。可抗高血壓,屬於治療心衰患者的用藥。

2、小劑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亦用於感冒、流感等發熱疾病的退熱,近年來發現對血小板聚集還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

研究證實,阿司匹林可以導致尿酸升高,阿司匹林對腎臟代謝尿酸具有雙重作用:大劑量阿司匹林(>3 g/d)具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而小劑量阿司匹林(75~300 mg/d)會明顯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尿酸升高。

3、抗結核類藥物

常見用藥:吡嗪醯胺和乙胺丁醇

兩者通過抑制尿酸排泄,促進腎小管對尿酸的吸收而升高尿酸,從而誘發痛風。當患者停止用藥後,血尿酸水平會恢復正常,繼續用藥則升高。

建議:因利福平可抑制尿酸吸收,加速尿酸排泄,所以吡嗪醯胺和乙胺丁醇聯合利福平一起使用時,血尿酸水平可保持穩定。

4、免疫抑制劑

常見用藥: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甲潑尼龍、曲安奈德等)、環磷醯胺、環孢素A、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片等。

免疫抑制劑是對機體的免疫反應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能抑制與免疫反應有關細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體免疫反應。

5、降壓藥物

常見用藥: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等。

據實驗研究,長期口服硝苯地平可以使血尿酸明顯升高,尼群地平影響不明顯,而氨氯地平對血尿酸沒有影響。普萘洛爾升高尿酸作用較明顯,而美托洛爾對尿酸影響較小。

6、煙酸

煙酸是人體必需的 13 種維生素之一,主要存在於動物內臟、肌肉組織,水果、蛋黃中也有微量存在,是一種水溶性 B 族維生素。

利用煙酸可以合成許多治療各種皮膚性疾病、高血壓症和冠心病等的藥物。

而患者大劑量服用煙酸時,會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能與煙酸參與嘌呤代謝的相關過程有關,攝入過多可增加體內尿酸水平。

7、喹諾酮類

常見用藥:萘啶酸、吡啶酮酸、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

喹諾酮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生素,主要通過抑制細菌DNA合成達到殺菌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膽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研究發現,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導致腎損害,腎小管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症

8、抗腫瘤藥物

國際上臨床常見的抗腫瘤藥物約80餘種,大致可分為以下6類:細胞毒類藥物、激素類藥物、生物反應調節劑、單克隆抗體藥物、其他類藥物、輔助藥。

如環磷醯胺用於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療時,易發生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腎病。

建議:當環磷醯胺這類抗腫瘤藥物,與抗痛風藥如別嘌呤醇、秋水仙鹼、丙磺舒等同用時,應調整抗痛風藥物的劑量。

9、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是經典不可替代的抗震顫麻痹藥,常用作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

當左旋多巴被攝入人體後,會代謝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這兩種物質會與尿酸競爭排泄路徑,使尿酸的排泄量減少,從而導致尿酸升高。



藥物導致的繼發性痛風,的確在臨床上時有發生。

因此,患者除了平時要注意用藥外,平時求醫就診時,一定要和醫生描述清楚自身的用藥史,以便醫生判斷病情與治療。

專業醫師團隊,專注科普痛風,解決患者困惑。歡迎私信評論我們,幫你解答疑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