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痛風患者自我管理的 7 個注意事項

優醫邦 發佈 2020-03-13T02:35:28+00:00

3.疫情期間規律服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規律服用藥物,長期控制尿酸水平在合理範圍,除了可以防止血尿酸大起大落,減少痛風急性發作,也可以預防靶器官損害和控制相關合併症。

疫情當下,痛風病友該如何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病情和預防新冠病毒肺炎,以安全平穩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呢?


1. 疫情期間的飲食管理


飲食管理應基於個體化原則,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持健康體重。以精面、白米為熱量的主要來源,以牛奶、雞蛋為主要的優質蛋白來源,鼓勵新鮮蔬菜的攝入及充足飲水。



限制酒精及高嘌呤(如動物內臟、沙丁魚、濃肉湯等)、高果糖飲食(如市面上銷售的各種甜飲料)的攝入。


2. 疫情期間的運動管理


運動是把雙刃劍。適度運動有助於降尿酸,但是運動過量,將導致痛風反覆發作。


痛風患者的運動,僅在非急性期才可進行,如果出現了痛風急性發作,應避免運動,待症狀緩解後再運動。痛風患者的運動應考慮運動方式、強度、時間、頻率等方面。


有氧運動是痛風患者的最佳選擇。痛風患者在家可以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也可以選擇廣播操、跳舞等。



一般而言,運動強度達到微微出汗,微微氣喘,微微疲倦即可,切忌揮汗如雨,疲憊不堪。 建議痛風患者每次運動時間為 20-60 分鐘。


3. 疫情期間規律服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規律服用藥物,長期控制尿酸水平在合理範圍,除了可以防止血尿酸大起大落,減少痛風急性發作,也可以預防靶器官損害和控制相關合併症。


如果藥吃完了,可通過線上進行買藥。政府部門也出台了相應政策:慢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後,處方用藥量由過去的半個月,延長至 3 個月,以保障患者長期用藥需求。


4. 服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該怎麼辦


痛風治療相關的藥物有兩類:一類是痛風急性發作期所用的抗炎鎮痛藥物,另外一類是降尿酸藥物。


急性發作期常用的秋水仙鹼,最常見的是腹瀉、腹痛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 80%。


有的患者難以耐受,可選擇選擇性 COX-2 抑制劑(塞來昔布或依託考昔)替代,這類藥物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



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過敏,皮疹的發生率為 3- 10%,可呈瘙癢性丘疹或蕁麻疹。如果是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可進行抗過敏治療,同時建議優先替代為非布司他。


若發生了嚴重不良反應,比如剝脫性皮炎等,應立即前往醫院。


5.疫情期間,痛風急性發作的處理


  • 痛風一旦急性發作,應在 24 小時內使用抗炎鎮痛藥物:鎮痛藥物使用越早,效果越好,如秋水仙鹼、依託考昔等。
  •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只要腎功能正常,每天應喝水 2000-3000mL,保持尿量 2000 ml 以上。



  • 如果是在口服降尿酸藥的過程中痛風發作了,這種情況多見於降尿酸治療的初期(頭 3-6 個月)。此時,應繼續服用降尿酸藥,因為這有助於減少尿酸鹽的形成和沉積,促進尿酸排出。為預防降尿酸治療初期的痛風發作,痛風患者可同時服用小劑量秋水仙鹼。


但對於未口服降尿酸藥物而出現的痛風發作,不建議立即加用降尿酸藥物,建議在疼痛緩解 2 周后,在醫生指導下開始口服降尿酸藥。


6. 如果疾病需要一定要去醫院,應該怎麼做?


交通工具最好是私家車或計程車,陪同人員儘量少,全程戴口罩,積極配合工作人員體溫檢測。


就診時執行「一人一診室」原則,挂號、候診的病友,相互保持 1- 2 米安全距離,不亂摸設備、設施。看完病儘快回家,不要在醫院逗留。


7. 在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和調節


對待疫情,要足夠重視,但也不必過度恐慌,學會轉移注意力,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除了照顧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應了解科學知識,學習預防和應對方法,謹遵醫護人員的建議,學會科學,理性地看待疫情。


在家隔離期間,認真做好自我管理,把尿酸管理好,不要讓它忽高忽低;把痛風管理好,不要讓它反覆發作;把心態調整好,坦然面對一切考驗。


作者:袁傑

責編:大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