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為什麼會長結石?該怎麼預防?

於彥慶醫生 發佈 2020-01-01T03:03:54+00:00

膽汁由肝臟持續分泌產生,含水、膽鹽、膽固醇、膽色素、磷脂等多種複雜,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各種成分均溶解於膽汁中,但膽汁比例失調時,就容易出現不溶解的成分、沉澱,或發生結石。

膽囊結石我國的常見病,為什麼膽囊這個器官容易長結石呢?這主要與膽囊的生理功能和特點有關,還與個體因素關係密切。

膽囊——存儲和濃縮膽汁

膽囊是存儲和濃縮膽汁的器官,膽汁主要由肝臟產生並持續不斷分泌,每天分泌的膽汁有800-1200ml。生理情況下,非進食情況下肝臟分泌的膽汁不進入小腸,而是先進入膽囊儲蓄並加以濃縮,進食時膽囊再將存儲的膽汁通過膽囊管、膽總管分泌到小腸參與脂肪的消化( 脂類不溶於水,需要靠膽汁幫助溶解消化)。

膽汁由肝臟持續分泌產生,含水、膽鹽、膽固醇、膽色素、磷脂等多種複雜,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各種成分均溶解於膽汁中,但膽汁比例失調時,就容易出現不溶解的成分、沉澱,或發生結石。

也正是因為膽囊有濃縮膽汁的功能,隨著水分不斷被吸收,膽汁變得濃稠、容易誘發膽固醇析出,所以膽囊容易形成結石。但膽結石形成的原因複雜多樣,膽管內也會有膽結石形成,長在膽囊里就叫膽囊結石,而長在膽管里就叫膽管結石。

膽囊結石屬於膽結石的一種,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能引起結石形成。可以簡單理解為膽汁淤積或者濃縮以後,容易形成沉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溶解的結石。

與個體因素密切相關

另外,膽囊結石發生也與體質有關,膽囊結石好發於3F人群(forty,female,fatty)——40歲肥胖女性,還與體內激素改變、生活、飲食習慣、遺傳、種族等因素相關。

膽囊結石好發於特定的人群:

如何降低發生機率

一、控制體重、合理的飲食

肥胖導致我們更易發生膽囊結石,所以要避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保持良好的體重。多食用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膽固醇的代謝,有助於預防結石的形成。

二、減肥也要吃早餐

有規律的進食(一日三餐)使得膽汁得以定時排出,不至於過度濃縮,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膽囊內膽汁在晚飯後重新開始儲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經過大約12小時的貯存、濃縮,膽汁中的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容易形成膽固醇結晶,日復一日,逐漸形成結石。然而,在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由於膽囊收縮,使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同時食物可刺激膽汁分泌,而不是淤積在膽囊內,避免膽囊內膽汁中出現高飽和度膽固醇,不易形成結石。

三、素食者應適當補充卵磷脂

正常人體內的膽固醇、膽鹽與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膠粒狀懸浮膽汁中,當這一比例破壞,容易形成膽結石。一些素食者攝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過多的纖維素妨礙了膽汁酸的重吸收,使膽汁的膽鹽濃度下降,應適當補充卵磷脂。

四、定期體檢

針對膽囊結石,超聲是最有效、且便捷的檢測手段之一,每年做一次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膽囊結石或者結石前的狀態:如膽固醇結晶、膽汁淤積等,可給自己提個醒,是時候該注意調整飲食生活習慣了。

若體檢發現膽囊結石,建議先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及制定進一步診療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