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主編連線:緊抓CV前沿熱點,EHJ論文發表不是夢

國際循環 發佈 2021-09-18T00:49:37+00:00

2021年9月11日,「中歐主編連線——《歐洲心臟雜誌》心血管藥物治療期刊論文投稿與發表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吸引了2264位聽眾,觀看量達3150人次,寶貴經驗分享不容錯過。

點上方藍字「國際循環」關注我們,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

引言

一個好的心血管(CV)醫師屬實不易當,不僅需要臨床、科研兩手抓,還得寫得一手好文章。高質量論文發表對於醫生的重要性不必贅敘,但其中的技巧恐怕很多人並不了解。如何緊抓CV前沿熱點,讓自己的論文能夠躋身高影響力國際期刊?2021年9月11日,「中歐主編連線——《歐洲心臟雜誌》(EHJ)心血管藥物治療期刊論文投稿與發表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吸引了2264位聽眾,觀看量達3150人次,寶貴經驗分享不容錯過。

本次連線由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繼光教授主持,EHJ副主編、義大利比薩大學Stefano Taddei教授、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施仲偉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勇教授發表精彩演講,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張毅教授擔任同傳。

一 EHJ副主編傾力傳授:

學術論文投稿與發表的指導和建議

Stefano Taddei教授首先強調,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是為了分享有價值的科學成果,這不僅是對個人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與科學界的一場高標準合作。通常來說,投稿的一般規則和注意事項包括:

撰寫之前

先確定自己的研究成果有較高發表價值,包括新的發現、為特定領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熱點研究話題等。

撰寫原則

標題和摘要尤為關鍵,標題避免使用疑問句和雙關語,摘要應簡明、清晰地描述最重要的結果(圖1);

正文內容完整,一般包括背景、方法、結果、討論和參考文獻等,在報告和討論結果時需有一個邏輯主線;

圖表和數據客觀清晰比美觀更重要,原始數據應與審稿人和讀者共享(機密除外);

英語表述能力也很重要(必要時可找擅長者把關)。

圖1.標題和摘要對論文發表的重要性

準備稿件

了解感興趣期刊的投稿指南和編輯政策,確保格式符合要求,相關材料完整。

EHJ雜誌(IF 29.983)影響力在CV領域排名第二,對投稿者具有巨大吸引力。Stefano Taddei教授審稿和投稿經驗豐富,他指出,想在EHJ上發表論文確實不易,但只要達到標準發表完全有可能,例如規模非常大的前瞻性干預研究或具備合適資料庫的回顧性研究等。他列舉了幾項近年發表於高影響力期刊的關於聯合降壓治療的論文:

2018年發表於EHJ《起始兩種藥物單片複方製劑(SPC)對比單藥治療對高血壓患者早期CV保護作用》[1],亮點為研究人群樣本量超過4.4萬例,並契合了高血壓領域的新熱點——2018 ESC指南首次推薦兩種藥物SPC為起始降壓優選方案。

2021年發表於Hypertension《比較SPC與自由聯合方案治療高血壓的依從性》[2],亮點為系統性綜述和meta分析,主題圍繞SPC降壓熱點。

2016年發表於Eur J Prev Cardiol《高血壓患者長期處方β受體阻滯劑(BB)可延緩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進展:一項回顧性觀察性隊列研究》[3],亮點為臨床對BB降壓獲益的興趣點。

最後,Stefano Taddei教授表示,無論能否在EHJ及其家族雜誌等高影響力期刊發表論文,研究者都應致力于堅持在科學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只要你有能力、懂方法,實現任何科學目標都有可能!

二 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管理:

血壓心臟全覆蓋,從B+C開始

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是備受關注的CV話題,施仲偉教授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指出,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兩者共病臨床常見。我國調查顯示,近50%冠心病患者合併高血壓[4],初次心梗發作患者合併高血壓者更是高達69%[5]。血壓升高與CV事件風險呈線性相關,而降壓治療有助於降低冠心病及其他CV疾病(CVD)風險。

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 mm Hg,BB聯合鈣通道阻滯劑劑(CCB)是優選。從機制來看,B+C聯合降壓可覆蓋更多靶器官(心+腎+血管),覆蓋更多靶系統(交感神經系統+RAAS+血管系統),從而帶來更多獲益,在降壓同時控制心率,提供CV全面保護。

圖2. B+C聯合降壓,提供CV全面保護

施仲偉教授指出,比索洛爾和氨氯地平同為經典的長效製劑,兩者聯合療效可靠,並能減少不良事件。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康忻安®)是目前我國唯一上市的B+C長效SPC,與自由聯合具有生物等效性,且使用更方便。

一項為期18周的多中心隨機研究證實,單藥不達標的高血壓患者(n=200)應用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可進一步顯著降低血壓和心率,血壓達標率達87.8%(圖3)[6]。開放性研究顯示,高血壓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n=100)應用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治療4周,可顯著降低血壓和心率,並改善缺血症狀(圖4)[7]。此外,大規模調查(n=10 532)顯示,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發生率僅0.7%[8]

圖3.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患者的療效

圖4.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伴冠心病患者的療效

三 T2DM合併CV風險患者管理:

心獲益,早守護

2型糖尿病(T2DM)增加CVD發生和死亡風險,早期干預非常重要。李勇教授介紹,我國超過30%的T2DM患者合併CVD,其中以動脈粥樣硬化性CVD(ASCVD)比例最高,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CV風險因素[9-11],這類人群的管理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新型降糖藥中僅卡格列淨可達到一級和二級預防的主要CV不良事件(MACE)和心衰獲益(表1)。

表1. 卡格列淨可達到CVD一級和二級預防的MACE和心衰獲益

究其機制,卡格列淨減少T2DM患者ASCVD和心衰住院風險,可能與其「管」、「泵」雙重作用有關。

ASCVD-「管」作用:MACE的評價經歷諸多變遷,更多考量的是冠狀動脈方面的影響,CANVAS研究顯示卡格列淨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MACE風險[12],多項基礎研究證實了卡格列淨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改善作用[13,14]

心衰-「泵」作用:除MACE外,心衰也成為降糖藥物CV影響的考量點,SGLT2抑制劑是目前證實對T2DM心衰風險獲益的一類藥物,研究證實卡格列淨可改善早期的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15],可減輕左室厚度和改善左心舒張功能[16]

在干預時機上,由於T2DM患者CV事件風險連續且遞增,風險干預應貫穿全程,並儘早起始。國內外指南/共識均推薦,T2DM合併CV風險患者可應用有明確CV獲益的SGLT2抑制劑進行干預。

CANVAS研究納入了超過30%的合併CV高危風險的T2DM患者,即一級預防人群,CREDENCE研究納入超過50%的一級預防人群,兩項研究均證實卡格列淨的MACE及心衰獲益在一級和二級預防人群中是一致的(圖5)[12,17]。CANVAS研究納入超過80%無心衰史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其心衰獲益與總體心衰獲益也一致[12]。這些證據充分表明,卡格列淨對T2DM合併CV風險患者早期干預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圖5. 卡格列淨對T2DM合併CV風險患者早期干預效果顯著

四 結語

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快、熱點多,CV醫生無論是搞臨床還是做科研,都應緊跟前沿動態,及時了解業內進展,並致力於提供更新、更好的臨床解決方案。在高血壓領域,SPC降壓已成目前大勢所趨,B+C SPC(如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是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患者管理的優選方案;對於合併CV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及早給予SGLT2抑制劑(如卡格列淨)可帶來顯著的MACE及心衰獲益。

當然,論文發表也很重要,如果您覺得自己手裡的研究足夠好,對領域進展有貢獻、有幫助,希望與科學同行分享,不妨抓緊撰寫成文,EHJ等高影響力期刊等著您!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可查看)

1. Rea F, et al. Eur Heart J. 2018; 39(40): 3654-3661.

2. Parati G, et al. Hypertension. 2021; 77(2): 692-705.

3. Gu J, et al. Eur J Prev Cardiol. 2016; 23(13): 1412-1428.

4. Wang Y, et al. Front Public Health. 2020; 7: 411.

5. Aronow W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6; 17(2): 205-215.

6. Gottwald-Hostalek U,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16; 32(10): 1735-1743.

7. Chesnikova AI, et al. Kardiologiia. 2014; 54(9): 17-23.

8. Hostalek U, et al. Cardiol Ther. 2015; 4(2): 179-190.

9. CAPTURE: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he contemporary (2019)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2020 GW-ICC/AHS.20 GW31-e1199.

10.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6; 32(8): 623-627.

11. Ji L, et al. AM J Med. 2013; 126(10): 925. e11-e22.

12. Neal B,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7(7): 644-657.

13. Uthman L, et al.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20 Oct 13.

14. Rahadian A, et al. J Atheroscler Thromb. 2020; 27(11): 1141-1151.

15. Yagi S, et al. Diabetol Metab Syndr. 2017; 9: 78.

16. Matsutani D,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18; 17(1): 73.

17. 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380(24): 2295-2306.

僅用於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學術交流

CN-INV-00326 有效期至2023年9月17日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凡原創文章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點分享

點收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