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生活方式,你適應得怎麼樣了

哪梁爽哪喜慶 發佈 2020-02-13T20:17:53+00:00

梁爽理性天蠍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一場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梁爽

理性天蠍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一場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有人失去生命,有人正在康復;

醫護成了戰士,老師成為主播;

白領在家辦公,老公出門買菜。

我們每天人在家中坐,耳目通四方,拿起手機指點江山,情緒躁動;放下手機打掃衛生,做飯洗碗。

如果沒有持續多天的疫情,這段時間會像之前的日子,和之後的日子那樣,融入混沌的時間流中。

可這場疫情,把這些天標紅加粗,讓它在時間流裡帶上醒目標記。

有人因為租房住,進不去租來的房子,住不了酒店,朋友不敢接待。

有人年前辭了職,沒找到新工作就沒有收入,可是各種帳單還得交。

有人天天呆在家,和家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看不順眼又沒地方逃避。

有人被迫下廚房,會的菜式十分有限,來來回回吃那麼多天吃到吐。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卸了一次妝。

很多人因為疫情,改變了自己的租房觀、金錢觀、工作觀和生活觀。


疫情考驗了免疫力,置頂健康才是王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說:「不同患者感染程度與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

南方醫科大學趙衛教授說:「新冠病毒屬於自限性疾病,主要依靠機體的免疫力殺滅病毒。」

新冠肺炎目前仍然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通過醫學手段,幫患者熬到自身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雖然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是有基礎疾病、體質欠佳的人,在疫情下顯得尤為脆弱。

看很多人過往的生活習慣,不加節制地熬夜,菸酒無度地放縱,人間不值得掛在嘴邊,感覺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可是這次疫情,最先戴上口罩、搶購物資的,就是他們。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生命脆弱,意外無情,沒有人有不可抗力的知情權,置頂健康的習慣,塑造健康的體魄,從來不只是在非常時期才重要的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亞健康,把健康優先級調高的人,工作再忙,也會趁空閒時親近自然;看著電視,也會在沙發上做個瑜伽貓式虎式。

鍛鍊身體,好好作息,營養飲食,心態良好,就相當於拿起武器,加粗自己手中的生命線,這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疫情考驗了生活力,能不用但不能不會

在這之前,我們以為現在社會便捷得很。

不會開車,打網約車也很方便;不會做飯,點外賣還省得洗碗;不做家務,找個鐘點工就輕鬆搞定。

很多生活技能,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

多一項生活能力,可以少求一個人,或者少雇一個人。

關鍵是非常時期,就算不要面子,捨得花錢,也找不到人或不敢找人。

疫情期間,我翻看朋友圈時,最眼紅那些展示廚藝的人。

有個媽媽領著女兒,包餃子,煮奶茶,做杯子蛋糕,做雞蛋包飯,預告還要做網紅涼皮。

我會做的菜沒幾個,連吃多天後影響了食慾,後來經過一日三餐的密集訓練,所會菜式大增,刷刷抖音,用電飯煲就能做蛋糕;看看下廚房,家常菜方便又好做。

這些天在家,我們除了做飯,還打掃衛生,做好個人防護。五步法洗手,吐痰用紙包好,每天拿酒精擦拭手機和門把手……

我看著滿屋的清新整潔在想,家裡沒人收拾,沒人維護,一片狼藉,灰塵遍布,24小時都禁足在家,家人間更容易發生口角,心浮氣躁。

我的讀書會最近讀了《瘟疫與人》,說瘟疫的出現,促使人們改變了衛生習俗觀念。

從以前,人們剛剛認識到生活陋習,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到慢慢了解到衛生習慣,對於防治瘟疫有著極強的作用;再到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建立起了相當成熟的衛生觀念,這些都是防病保健的重要理念。


疫情考驗了現金流,結構化調整金錢觀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受疫情影響,按照目前的現金流,即使貸上款發工資,也撐不過三個月。

每個人也像一家企業,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的催繳日期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這次疫情給很多沒有攢錢習慣,任性裸辭的年輕人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

我大學畢業時就有5位數的存款,工作後定期攢錢,現金流充裕的我,依然覺得自己應該結構化地調整消費。

洗護產品均價直降一兩百,口紅色號多了也就一張嘴,輕奢物件的吸引力還沒口罩酒精大。

這次哪都去不了,對著冰箱上從旅行地買回來的冰箱貼出神,翻翻儲存在電腦和手機里的旅行、美食照片,成了心中的美好安慰。

物質帶來的快樂有天花板,精神方面和體驗層面的快樂,更能久久回甘。

既要會好好花錢,更要會好好賺錢。

平時上班摸魚,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員工,可能會通過這次延遲復工,發現公司已經不需要可有可無的人了。

疫情考驗了獨處力,家人之間學會相處

在武漢方艙醫院密密麻麻的病床中,有位男士在認真看書,氣定神閒,從容淡定。

如果沒有他,這張照片會讓我覺得嘈雜和消極,有了他,這張照片卻給我寧靜和樂觀之感。

不能享受高質量獨處的人,哪怕冒著聚集性傳染的風險,依然忍不住聚眾玩耍,因為打麻將、打牌而感染的例子也不少見。

這次疫情給我們提了一個要求:既要能高質量獨處,也要能高質量的相處。

這次長期禁足,你可能必須和你的父母、配偶、孩子強制性捆綁相處,看不順眼,吵架冷戰後,連離家出走的地方都沒有。

很多人發現,我們越來越善於獨處,但越來越難以適應相處。

有個朋友在家,說他媽在客廳唱歌,讓他心情煩躁,但是家就那麼大,已經不能跳舞了,唱歌還不讓。

有個朋友帶娃,孩子沒開學之前,就把好脾氣都用完了,最近上完網課,自己還得像班主任一樣監督。

有個段子好笑又有理,說是要善待家裡做飯的人,誇讚廚藝,吃成光碟。

其實平時也是,家務活從來不輕鬆,別把家庭成員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

將心比心,體諒他人,好好說話,相互包容,提高自己的抗干擾力,接受不同的思想,講話前要過腦過心。

疫情測試了判斷力,必須提升信息素養

疫情剛爆發時,信息撲面而來,今天出謠言,明天就闢謠,今天的新聞,明天就逆轉。

我們在超載的信息流里,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情緒極為分裂,看到逆行者的付出就感動,看到謊報者的隱瞞就暴怒。

似乎在每場天災人禍前,都能看到生活得緊巴巴的人匿名捐贈,生活挺好的人利用供需大發橫財。

我心裡默念「人都是正態分布的」,來減少情緒的起伏,如果還起伏,就再默念一次。

被情緒牽著走,會讓人失去判斷,不假思索地全盤相信信息,然後進一步深陷情緒漩渦。

我寧願把心安靜下來,看看醫生的直播,增加自己的醫學素養。

搶雙黃連的,囤板藍根的,很大可能老了,就成為被騙買保健品的。

看幾部關於病毒的紀錄片,看幾本關於瘟疫的經典書。

《鼠疫》結尾寫道:「翻閱醫書,便可知道,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將它們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瘟疫與人》論述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的遷移、民族的盛衰、戰爭的勝敗、社會的榮枯、文化的起落、政體的變革。

越看這些,越看到歷史的相似性,讓我更加理性,可能一切都是必然中的偶然,既然事情發生了,就得去做有建設性的事情。

社會越發展,黑天鵝越多,加快適應不確定性。

期待著疫情過後,生活方式2.0版本上線的日子。


作者介紹:

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