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腦健康日,請關注「頭」等大事

九芝堂 發佈 2021-09-18T00:33:16+00:00

腦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死率與致殘率均甚高,它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多數國家的三大致死疾病。




腦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死率與致殘率均甚高,它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多數國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全國第三次死因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在我國死因順位中居第一位

腦血管疾病有哪些?

發病情況

臨床上根據發病情況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慢性腦血管病兩種,以急性者多見

急性腦血管病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卒中或中風,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瀰漫性腦功能缺失徵象的腦血管性臨床事件。


急性腦血管病按其病變性質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前者常見的疾病包括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梗死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者多見的則有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慢性腦血管病

慢性腦血管病起病隱匿,逐漸進展,如腦動脈硬化症和血管性痴呆等。腦血管病以動脈病變為多,但也有靜脈發病者,如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


腦血管病常見的病因


引起腦血管病的病因可以是單一的,但常為多種病因聯合所致。


血管壁病變

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主要有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動脈硬化兩種。此外,還有動脈炎(風濕、結核、梅毒、結締組織病、鉤端螺旋體病等)、先天血管異常(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和先天性狹窄等)、血管損傷(顱腦外傷、手術、插人導管、穿刺等)、惡性腫瘤、藥物等所致的血管病損。


心臟病及血流動力學改變

如高血壓、低血壓或血壓的急驟波動,以及各種心臟疾患所致心功能障礙、心房纖顫、傳導阻滯等。


血液成分改變及血液流變學異常

(1)血液黏稠度增高

如脫水、紅細胞增多症、高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2) 凝血機制異常

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此外妊娠、產後、手術後、惡性腫瘤及服用避孕藥等均可造成高凝狀態。


其 他

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附近病變,如頸椎病、腫瘤等壓迫致腦供血不足。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如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等進入腦血循環。部分病人的病因不明。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因素與腦卒中的發生及發展有密切關係,但與腦卒中發病機理無直接因果關係,故不能確定為病因,而稱之危險因素。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卒中史、吸菸、高脂血症,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如體力活動減少、超重、飲食習慣(高攝鹽量及肉類、動物油的高攝入等)、感染等,均可增加人群腦卒中的危險性,都與腦卒中的發生呈正相關,控制和有效干預這些危險因素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此外還存在一些無法干預的危險因素,如高齡、性別、種族、氣候和腦卒中家族史等。

中醫對腦血管病的認識

中 風

急性腦血管病主要歸屬於中醫學「中風」的範疇,另有少數表現為頭痛、頭暈者與中醫「真頭痛」、「眩暈」等病證有關。

中風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為主症,病輕者可無昏仆而僅見口僻不遂。因起病急驟,變化迅速,症見多端,與自然界善行數變之風邪特徵相似,故古人以此類比,名為中風。依其病位深淺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中風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治療原則

中風病急性期

以標實為重者,治當祛邪為先。

中經絡者以平肝息風、化痰祛瘀通絡為主。

中臟腑閉證,以祛邪開竅醒神為主,治有息風清火、豁痰開竅、通腑泄熱之不同。脫證急宜扶正固脫,治當救陰回陽。


中風病恢復期及後遺症期

多虛實兼夾,邪實未清而正虛已現,當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宜平肝息風、化痰祛瘀與滋養肝腎、益氣養血並用。

預防與調護

重視觀察,積極治療

重視中風先兆症狀的觀察,並積極治療是預防中風病發生的關鍵。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韓、調情志。預防中風,平時宜飲食清淡,忌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禁菸限酒、心情平和,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預防性使用藥物,調整血壓,以防卒中和復中。

既病之後,加強護理,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瞳神、面色、呼吸、汗出等化;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除痰誕;恢復期要進行肢體、語言、智能等各種功能訓練;長期臥床者,注意保護局部皮膚,防止褥瘡等。


九芝堂安宮牛黃研究室提醒您,關愛家人健康,關注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