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腔里有白斑,家長要當心鵝口瘡和皰疹性口炎,如何治療護理

護士小夏 發佈 2020-02-26T17:06:39+00:00

#育兒經##頭條育兒#情景描述:近日在新生兒訪視中,發現一新生兒口腔頰粘膜上有白色乳凝塊狀物附著,不容易擦掉,經詢問之後孩子吃奶正常,大小便正常。


#育兒經##頭條育兒#情景描述:近日在新生兒訪視中,發現一新生兒口腔頰粘膜上有白色乳凝塊狀物附著,不容易擦掉,經詢問之後孩子吃奶正常,大小便正常。

什麼是口炎?#兒童健康小貼士#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如果病變僅局限於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口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大多數由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引起,也可因局部因素刺激引起。嬰幼兒多見,還易繼發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維生素B或維生素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如果孩子餐具消毒不嚴、口腔不衛生或者其他疾病導致的身體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均可誘發此病。

鵝口瘡和皰疹性口炎——傻傻分不清楚!#兒童健康小貼士#

臨床上常見的口炎有鵝口瘡和皰疹性口炎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鵝口瘡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主要多見於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的患兒。主要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高於黏膜表面。初起時是呈點狀和小片狀,可逐漸融合成片,全身症狀,不影響吃奶。重症患兒會累及食管、腸道、喉、氣管、肺等,出現低熱、拒食、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

【皰疹性口炎也稱為皰疹性齒齦口炎】家長要注意,這兩種叫法其實是一種疾病,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傳染性強,容易傳播。起病時發熱,體溫達38—40℃,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齒齦紅腫,觸碰容易出血,繼而會在齒齦、舌頭、唇內、頰黏膜處出現散在或成簇的黃白色小水皰,直徑2—3mm,迅速破潰後形成淺潰瘍,上面覆蓋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周圍有紅暈,有時候會累及上顎及咽部。由於過於疼痛,孩子會表現拒絕吃東西、煩躁、淋巴結腫大。病程約1—2周。

如何護理?家長莫急!#育兒小知識#

1、口腔護理:家長要估計孩子多喝水,吃東西後要勤漱口,保持口腔粘膜濕潤和清潔。皰疹性口炎水泡破潰形成的潰瘍面可以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0.1%利凡諾溶液清洗;鵝口瘡患兒建議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清洗口腔每日2—4次,以餐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合,動作要輕、快、准,以免引起孩子嘔吐。對孩子流出的口水要及時擦乾淨,保持皮膚乾燥、清潔,避免引起皮疹及糜爛。

2、正確塗藥:給孩子塗藥前先清洗口腔,然後用無菌紗布或者棉球放在頰黏膜腮腺管口處或舌系帶兩側,來隔斷唾液,再用干棉球將病變部黏膜表面吸乾淨後再塗藥。塗藥後叮囑及看護孩子閉口約10分鐘左右,然後取出隔離唾液的紗布或棉球,不能立即漱口、飲水及吃東西。孩子不配合時可以直接塗藥。在清潔口腔及局部塗藥時切記用棉簽在潰瘍面上滾動塗藥,不能摩擦,以免擴大創面或更加疼痛。

鵝口瘡患兒局部可塗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魚肝油混懸溶液,每日2—3次。

皰疹性口炎患兒局部可塗碘苷(皰疹凈)抑制病毒,也可噴西瓜霜、錫類散、冰硼散等,預防繼發感染可塗2.5%—5%金黴素魚肝油。

3、口痛護理:孩子要以高熱量、高蛋白、含豐富維生素的溫涼粥或者湯飲食為主,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對於口腔黏膜糜爛、潰瘍引起疼痛沒有食慾的孩子來說,可按照醫囑在吃東西前塗2%利多卡因。對於不能進食者來說,應給予腸道外營養,來確保能量與水分的供給。

4、發熱護理:密切觀察孩子體溫變化,若體溫超過38.5℃時,給予松解衣服、冷敷、置冰袋等物理降溫,必要時給予藥物降溫。

5、健康指導:家長要糾正孩子咬手指、不刷牙的不良習慣,培養進食後勤漱口的衛生習慣,避免挑食、偏食、增加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