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檢查頸椎,為什麼要擺不同姿勢?為什麼要做CT和磁共振檢查?

袁醫生課堂 發佈 2020-02-12T04:56:55+00:00

可以觀察棘突有沒有偏歪,寰樞關節有沒有脫位,齒狀突有沒有骨折或者缺失,必要時我們還會拍一張張口位,鉤椎關節是不是有骨質增生,椎間隙是否有狹窄,有沒有頸肋橫突肥大、隱裂等等,這是拍正位片。

大家好,我是袁醫生,這一期我們繼續給大家講解頸椎病。我們首先來講一下:不同體位的頸椎x線片

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到醫院看頸椎的時候,醫生經常會讓我們擺出各種不同的姿勢,拍不同體位的片子,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個,頸椎側位片。這個主要是我們觀察頸椎的曲度,頸椎前後緣有沒有增生,還有椎間隙,椎體有沒有脫位,椎體有沒有融合,有沒有一些畸形,還有椎管前後徑的大小,也可以觀察到小關節錯位以及鉤椎關節的一些骨刺。

第二就是頸椎的正位片。可以觀察棘突有沒有偏歪,寰樞關節有沒有脫位,齒狀突有沒有骨折或者缺失,必要時我們還會拍一張張口位,鉤椎關節是不是有骨質增生,椎間隙是否有狹窄,有沒有頸肋橫突肥大、隱裂等等,這是拍正位片。

第三個就是左右的斜位片。主要是看椎間孔是不是有縮小,以及它縮小的原因。

第四個就是功能位的片子。如果有必要的話,需要拍頸椎的過屈、過伸還有左右斜位等等,這些是動態觀察不同位置骨刺以及有沒有頸椎各部分的變形情況。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大部分就是根據正側位片就可以診斷。

必要時呢,我們才會加其他的這個體位的片子,這就是關於頸椎不同體位,不同姿勢的X線片的意義。

說完這個體位的意義,我們再來說一下:CT和磁共振檢查對頸椎病有什麼意義?它可不可以代替我們普通的拍片檢查?

我們知道CT磁共振成像,它這個檢查價格比較昂貴,大部分人對它的檢查意義也不太了解,而且有些人認為,拍張X線片就可以診斷,沒有必要再花這麼多錢去拍CT或者磁共振。

當然,對大部分頸椎病患者來說,拍個X線片就可以確診。但這並不意味著拍CT和磁共振是多此一舉,X線片對骨骼的顯示比較清楚,但是對軟組織,比如說椎間盤、脊髓韌帶等等異常的辨別率比較低一些。但是CT和磁共振,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當臨床懷疑有頸椎病,而X線片沒有異常發現的時候,或者是顯示頸椎改變比較顯著症狀嚴重,需要確定是否手術治療,以及確定手術方案的時候,就需要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

CT檢查不僅能直接顯示頸椎骨質改變情況以及突出的椎間盤,而且能準確地顯示椎管的大小,脊髓神經受壓的程度以及韌帶鈣化情況。

CT與磁共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頸椎以及內容物的情況,磁共振對組織的微小變化的解析度清晰度比較高,不僅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椎間盤變性突出,以及後縱韌帶、黃韌帶這個增厚,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椎動脈受壓的情況。



這樣就可以比較完全合理的解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表現,而為進一步治療提供更加確切、細緻的形態學依據。

然而它對骨質的改變,比如說增生,骨化,鈣化等等不如X線片和CT清楚。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都是按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的原則,合理的運用各種檢查技術手段。

好,我們這一期關於影像學的一些檢查就講到這裡。

關注袁醫生,無痛一身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