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麼辦?醫院少去!藥少吃!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20-01-03T05:55:19+00:00

習慣性便秘是一種慢性病,為了徹底擺脫痛苦,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就詢問是否能根治,是否能保證治好。加強鍛鍊總之,便秘三分治,七分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便秘不是病,解不出來真要命。便秘是一個常見的社會問題。據報導,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便秘,長期便秘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習慣性便秘是一種慢性病,為了徹底擺脫痛苦,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就詢問是否能根治,是否能保證治好。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醫療干預只能改善患者一部分生理功能,但其他方面需要患者自己的自療。也就是說三分治,七分養,擺脫便秘要靠自己,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那麼便秘患者應該怎樣做呢?

完善檢查,搞清病因

便秘的原因很多,首先應該搞清楚便秘是器質性的還是功能性的,器質性的便秘如腸道腫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腦卒中、脊髓損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假性腸梗阻等。這些疾病需要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通過相關科室的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疾病,才考慮功能性便秘,也就是習慣性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定時排大便,調好生物鐘

每天定時如廁1次~2次。早餐後30分鐘因胃結腸反射,是排便最佳時期,也可根據個人排便習慣自行調整。如無便意,起初可應用開塞露納肛誘導排便(最多用1周)。每次排便5分鐘~10分鐘(無論排便量多少及有無排便不盡感),避免久坐、久蹲、用力排便(會加重盆底功能紊亂),建立排便的生物鐘。

少吃藥,多喝水

避免長期服用強刺激性瀉劑,如果導片、番瀉葉、蘆薈膠囊及含大黃、芒硝的方劑(中藥製劑)。中藥製劑中含有的導瀉成分多為蒽醌類瀉劑,長期使用易導致結腸黑變病。有些保健品含有藥物成分,例如「香丹清」「常潤茶」「排毒養顏膠囊」等,其中也含有刺激性瀉劑。攝入足夠水分可以幫助食物順利通過消化道。多喝水(晨起空腹喝 1 杯溫開水),健康人每日不少於2000ml,這是防治便秘的重要條件,因為水不但能軟化糞便,也能使纖維素更好地發揮作用,攝入水量不足身體會自動儲水,將各處的水分回收到體液中去,糞便不可避免就會變得乾燥、硬結。

調整飲食習慣,增加纖維攝入

平日吃的有些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等,消化到最後,留在結腸里的殘渣很少,難以形成有效的容積來刺激結腸蠕動。食物中的纖維素則不同只有少量被腸道細菌消化,剩餘的分量很多,還可保留水分,因此有足夠塊頭來完成擴容任務,達到刺激腸蠕動的效果。此外,纖維素可以吸附並排出便秘產生的有害、致癌物質,纖維素分解後的產物還是腸黏膜與益生菌的養料。

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首推燕麥片,還有含麥麩的餅乾、麵包、玉米,平時可多吃紅薯,以及蔬菜中的芹菜、菠菜、小青菜、蒜蔓(苗)、魔芋、木耳、菌類、海帶、海藻類;多吃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水果中的獼猴桃、紅棗、香蕉以及蜂蜜都可選用。

加強鍛鍊,促進排便

在膳食之外,還可以通過鍛鍊來進一步調節便秘。身體的內部和外部是相互關聯的,外面動,裡面也會跟著動。具體哪種運動方式並不重要,只要動就行。重點不是運動強度,而是要經常運動。飯後走動15分鐘就能發揮很好的效果。

總之,便秘三分治,七分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