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確診寶寶出生僅30小時!新生兒如何「防疫」?

恩哥聊健康 發佈 2020-02-06T02:02:09+00:00

最小的感染寶寶出生僅30小時,其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專家提示, 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昨天,央視新聞報導,武漢兒童醫院兩名新生兒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最小的感染寶寶出生僅30小時,其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專家提示 , 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新生兒本身是特殊的免疫低下的人群,很多自身特點區別於嬰兒和稍大一些的兒童,更區別於成人。那麼新生兒寶寶如何防疫呢?


居家防護實用措施

● 逐一將臥室通風。可以將一個臥室通風後,將空調調整至適宜溫度,再將寶寶轉移至此臥室,然後再給寶寶的房間通風。

● 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單獨洗滌消毒處理。建議家庭設置套有塑料袋並加蓋的專用的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1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噴洒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濕潤,然後紮緊塑料袋口。

家庭觀察:

與較大兒童不同的是,新生兒一般不會發熱。新生兒寶寶出現發熱要充分引起重視。照料者應該學會測量寶寶的耳溫。當寶寶的體溫出現升高時,不建議居家觀察,而是需要立刻兒科專科醫院就診。每天早晚測體溫1次,並記錄在冊;記錄餵養及呼吸情況。若出現發熱或吃奶差、氣促等症狀也應該立即到2019-nCoV感染防控定點醫院就診。

家庭預防性物品消毒:

台面、嬰兒床等新生兒日常可能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然後用清水洗凈,每天至少一次;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濕式拖地;日常的織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浸泡1h,或煮沸15min 消毒。對耐熱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15min。

不建議給新生兒戴任何口罩。新生兒肺部容積很小,口罩並不是給寶寶設計的,事實上,3歲以下的孩子都不建議佩戴口罩。

新生兒隔離和母乳餵養

若母親不幸受到2019-nCoV感染,新生兒一般建議隔離14天。任何有可疑接觸史或臨床症狀相似的家庭成員應避免接觸照料者和新生兒,以免間接或直接傳遞病毒。

由於目前不確定乳汁中是否存在病毒,母親受感染或疑似感染期間是不建議母乳餵養的。隔離治療的媽媽治癒後,可考慮母乳餵養。在母嬰分離期間,母親應該定時擠出乳汁,保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癒後才可行母乳餵養。

新生兒就診注意事項

●疫苗接種門診:

疫情期間,應通過電話或網絡詢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具體要求,以明確接種的具體時間安排。需要接種時,建議錯峰就診,避免人員密集情況。

●產後42天的寶寶:

如無特殊情況,建議延後就診。對於普通情況,可以採取線上問診的方式,通過圖片、語音、文字及小視頻等方式,提供給問診醫生。

有任何2019-nCoV感染的疑似症狀的寶寶,不建議線上問診。目前為了緩解就診壓力和避免交叉感染,各大醫院上線了網絡問診的通道,但考慮到新生兒肺炎的一些臨床表現並不典型,新手爸媽有時沒有照料和觀察的經驗,而線上問診缺乏體格檢查的內容,因此,對於疑似病例,線上問診的方式並不適合新生兒寶寶。

不建議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專科醫院,在醫院就診前、就診時、就診後均需要儘量避免與密集人員接觸。在就診時,詳實地向醫生提供病史資料,配合醫生進行診斷,診後謹遵醫囑,按時複查,若需要住院治療更應配合。

照料者的心理防護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持續時間仍不確定,對於新生兒寶寶,家長特別是照料者的心理狀態與疫情防控同等重要。寶媽或其它照料者應做好心理疏導,家庭成員應協助照料者做好心理問題疏導。如果發現自己無法緩解心理壓力,應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圍產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預案工作組.圍產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預案(第一版).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20,22(2):87-90.

2.新生兒科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專家建議.《中華圍產醫學雜誌》2020年2期.

3.中國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臨時指南二十三——預防接種篇(疾控科普).

審核:汪吉梅

撰文:張成強

編輯:李妙然

首發於公眾號: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關鍵字: